一個人,7年,2555天,六次連續創業失敗血淚史!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然後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也曾認識,創業不易,總結經驗,畢竟都是足夠的財富。或者,再回首,淚眼朦朧。上海是一個神奇的地方,越挫折越要來。

一個人,7年,2555天,六次連續創業失敗血淚史!

說在前面的話: 謹以此篇文章獻給我的家人——爸爸,媽媽,老婆,兒子,四個姐姐,是你們無悔的支持, 讓我百折不撓的走下去。永遠愛你們!


失敗是一座寶藏,只要你能靜下來反思挖掘,他會給你驚人的回報。 ——楊武建


今天是2017年3月3日,再過不到一週就是女同胞的節日。距我來上海創業也整整7年了。2010年3月8日,我乘火車從海南到達上海。本來2009年研究生畢業後我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是用2至5年的時間找個穩定的工作讓自己過渡(結婚生子),然後辭職創業,追求夢想。但考國家公務員海南海事局面試第二後,我一下失去了對穩定工作的興趣,在大學死黨的“唆使”下來到了上海。心想:反正要創業,何必要等呢?從此走上了創業的七年不歸路。


說到夢想,我要簡單提一下我的過往經歷。

作為生於1981年的80後,1996年16歲初中畢業考上山西省水利學校(中專,那個年代中專學制四年,國家包分配工作),讀中專期間同時讀了鄭州工學院(現合併入鄭州大學)專科,2000年畢業後在山西省地質設計研究院工作了兩年後,因為看到計算機才是發展的未來,於2002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又在畢業後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考,考入新疆農業大學碩士。

一路求學過來,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緊迫性,在研究生畢業後我就立志要在教育行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更多有志改變自己人生的人。


第一次創業


懷著這樣的夢想來到上海,因為之前在老家辦過一個短期的中小學培訓輔導班,對K12教育心有餘悸。

於是我選擇了一家做考研專業課培訓機構恩波翔高,擔任副總,主要負責考研專業課的VIP課程開發與招生。

三個月的試用期,該項目從立項到收入20多萬,因為骨子裡對應試教育的牴觸以及與老闆發展理念的不同,我拒絕了老闆的挽留。

2010年7月1日,我與一名網上認識的朋友林**,一起創辦了上海百師特教育諮詢管理有限公司,林之前主要在網上賣考研的專業課資料,所以公司一邊賣考研的專業課資料,一邊做互聯網教育網站。產品從一開始的大雜燴網站調整到做一個考研問答收費平臺,再調整到類似QQ遊戲式的找老師平臺。中間陸續又有復旦大學留學博士王**,上海交通大學學子陳**加入我們團隊。

林**負責公司的統一管理,我負責互聯網產品的需求分析與原型設計,王與陳則負責其他的一些雜事。至2011年7月1日,公司終於入不敷出走到了盡頭,大家不得不散夥。

到後期,四個人每個月只領500塊的基本生活費。一年裡,基本一個互聯網團隊碰到的問題我們都經歷了,從找技術合夥人,到被投資人忽悠,找外包被坑,中途為了生存換了個別墅辦中小學輔導班。


第一次創業項目總結:


我的角色:聯合創始人兼產品經理

我入職及退出時間: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

項目名稱:百師特

團隊成員:林**,楊武建,陳**,王**

融資情況:沒有融資


項目陣亡原因:

1. 沒有穩定的現金流來支撐

2. 團隊的配置與項目不匹配


問:如果時光回到過去,你會對當時的自己說什麼?

答:知道你有創業的激情,也有對教育的熱情。但你目前的能力,團隊的實力都不足以駕馭這個項目。建議找有技術實力並對教育產品有想法的團隊加入,同時提高自己作為產品經理的思考力以及技術實力。


第二次創業


吸取了第一次創業失敗的教訓,第二次加入了一個拿到5000萬RMB的創業團隊,我是以產品身份加入的,進去的時候團隊有20多人,投資人是做房地產出身的,CEO是外聘的職業經理人,之前沒有創業經驗也沒有互聯網從業經驗,CTO是從海外回來的技術牛人,之前做ERP,通訊領域。

在我看來這算是一個比較華麗的創業團隊了。這個項目是想在高校與企業之間架起一個橋樑,企業可以在平臺發佈任務,學生在平臺接任務獲得積分獎勵,拿著積分可以獲得一些優惠券。這個項目到最後幾乎是處於完全失控的狀態,從董事長,到CEO,到CTO,到我這個產品經理,到運營總監,銷售總監。每個人對產品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到最後在上海好多高校放了好多終端廣告機,學生拿IC磁卡可以從終端廣告機上獲得優惠券。

5000萬燒了不到兩年就基本花光了,到後面想轉型做高校快遞服務站,我與運營總監還到高校體驗了一個月的快遞服務站。但已經是強弩之末,隨後這個項目就不了了之了。


第二次創業項目總結:


我的角色:產品經理

項目時間: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

項目名稱:優達空間(www.udaspace.com)

團隊成員:20多人

融資情況:5000萬RMB


項目陣亡原因:

1. 團隊自上至下沒有形成統一思想。

2. 在產品沒有MVP前,盲目擴大。

3. 一款偽需求驅動的產品,只能在失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眼看著5000萬的投資在不斷地試錯中化為烏有,20多人的團隊也陸陸續續解散了。

為了生存我先找了一個做幼師培訓的教育機構負責開拓外省分校,也讓自己冷靜下來思考,總結。

吸引前兩次的教訓,我選擇了一個剛需市場,即生鮮市場。在教育機構呆了幾個月,又按捺不住性子的我隨即就開始了我的第三個創業項目,易家站。

時間基本是在2013年3月份。這個項目是我創業至今經歷的最苦的項目,我基本上成為一吉訶德式的人物。一個人住在上海最大的小區康城小區100多平的地下室,陰暗潮溼。

易家站是我想在上海最大的小區做一個互聯網生鮮試點,客戶在網上下單,2小時內送貨上門。與死黨合夥買了一輛二手福田9座商務車,跑遍了上海的蔬菜批發市場,一個人弄網站,裝商超軟件,跑市場,打包,送貨。有天半夜點在床頭的蚊香傾倒把整個褥子都點著了,因為地下室潮溼,被褥都很溼,滿地下室的煙把我給燻醒了。

萬幸沒有著火,我才躲過一劫。死黨因為工作也不能給我太多支援,除了每天忙這些,有空還要上網找合夥人,參加比賽。整個項目進展緩慢,客戶下單的也很少。

整個把我陷進了一個無法掙脫的大坑。終於有一天,一個交大的朋友聽說我在做互聯網生鮮,就把他的一個也在做生鮮的創業班同學李*介紹給了我。

李*是交大創業班的同學,他當時正在做果切項目,對標的是北京果酷,用戶通過網上下單即可吃到鮮切的水果。

作為同在互聯網生鮮領域的同仁,儘管我比他大了十歲,但相見恨晚,聊得很投緣,儘管對易家站還是很不捨,但為了能與李*成為合夥人,大家達成一致一起來運作鮮果切。易家站項目就此擱置,這段互聯網社區生鮮服務的經歷,使我意識到社區生鮮服務最大的困難在於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及品控,為此我曾寫過一個寶盒的創業計劃書。


第三次創業項目總結:


我的角色:創始人

項目時間: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8月

項目名稱:易家站(www.yijiazhan.com)

團隊成員:2人

融資情況:個人出資

項目擱置原因:

1. 碰到了合適的創業合夥人


第四次創業

很快我就與李*搬到了交大附近的小區,邊上就是一個高科技園區。

開始了我們的果切創業,此時微信已經開始有想當一部分人在用,我們申請了微信公眾號,通過在微信上宣傳,客戶下單後鮮切水果,配送上門。那時的最後一公里配送還沒有達達,沒有蜂鳥,完全要靠我們去配送,而C端客戶的訂單又特別分散,有時一天沒有幾單,我們也一樣要準備。後來為解決供銷矛盾,我們嘗試做一些B端客戶,而B端客戶對資質的要求又比較高,通過李*的校友關係,我們找到一家國企來背書算是解決了信任問題,也拿到了一些訂單。

最瘋狂的時候,600盒果切,我們三個人整整花了16個小時,最後按時送到客戶的地點時,大家都快要虛脫了。

沒訂單發愁,有訂單更發愁,後來我們看到有家企業花巨資引進了大型無人干預果切系統,全程不需要人乾乾預,出來就是包裝好的果切。

一下把我們的雄心鬥志給打擊的。正好此時微信二次開發正火,我與合夥人協商是不是我們轉到這個領域,做風口的事情。果切的訂單也是有一單沒一單的,團隊小夥伴也在這種艱難環境中掙不住了,在這種內憂外患中,團隊從我們兩個人到6個人,最終又只剩下我們兩個人。甚至在中途有個夥伴在我們有天早上起床時才發現,半夜沒打招呼就溜了。


第四次創業項目總結:


我的角色:聯合創始人

項目時間: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5月

項目名稱:鮮果派

團隊成員:6人

融資情況:個人出資加創業基金


項目陣亡原因:

1. 團隊目標不明確。


2. 在沒有平臺支撐,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完全依賴線上流量無法在短時間內達到贏虧平衡。


3. 在沒有穩定的訂單之前盲目擴大團隊造成現金流緊張,失去更多試錯機會

...未完待續

企業家們好,我司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項目股權投融資合作。

1:農業(種植、養殖、養老)重點關注。 2: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

3:連鎖餐飲、商貿、化妝品業。 4:互聯網、物聯網、APP行業。

5:醫療設備、生物醫藥、健康行業。 6:文化、教育產業。

7:商業、旅遊、礦產、地產 8:創新型傳統行業。

9:汽車產業鏈。 10:高利潤、高成長性及國家支持等


一個人,7年,2555天,六次連續創業失敗血淚史!

  • 2019年營業額500萬以上!
  • 合作對象是企業最大股東,非決策人勿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