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缺糧食?袁隆平:如果別國不賣糧,就麻煩了

袁隆平:中國的糧食是不夠吃的,別國不賣,就麻煩了


袁隆平多次講過,對於雜交水稻的夢想,源於他對飢餓的記憶。


袁隆平: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是糧食的重要性。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我都親眼見過。大家都沒有飯吃,叫花子過去討飯,飯都沒有,你討誰?


記者: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


袁隆平:不可能了。但是有缺糧的情況,不可能餓到那個程度。


記者:

可是好多人都說咱們中國不缺糧食,糧食夠吃了。


袁隆平:沒有,中國差不多14億人口,中國糧食是不夠吃的,要進口的,要進口一部分。我舉個例子:大豆也是不夠吃,我們中國人吃豆腐,每年進口大豆七八千萬噸。


記者:您看到這個數字什麼感覺?


袁隆平:現在國家還有錢買糧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賣糧,那就麻煩了要餓肚子。這個是問題,是大問題。憂心:農業成了“婦老農業” 農民種糧積極性有待提高


因為常年研究水稻,袁隆平關心農業,關心農民。但是,他發現,當前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這是讓他感到憂心的一件事。


袁隆平:現在農民種田的積極性與糧價有關係,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糧價是百價之基,糧價一漲其他物價飛漲,通貨膨脹;但是糧價跌不得,一跌穀賤傷農,農民沒有種糧的積極性,又有問題,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在政協的時候我提了一個提案,國家要保持糧食豐收又不讓糧價上漲怎麼辦?政府以比較高的價收購農民糧食,以平價供應市場,這樣子糧價不漲,通貨不膨脹,國家可以補助農民,讓農民有積極性。農民不種糧食就麻煩,問題很大,我總是很擔憂的。


記者:擔憂什麼呢?


袁隆平:用工。我們的農民現在青壯年很少去搞農業,都是老年人、婦女,叫作“婦老農業”,婦女和老年人,年輕人都不搞農業去了。


記者: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


袁隆平:最需要的是好政策,調動種糧積極性,政府現在是在提供惠農政策,中央的政策下面執不執行是個問題,有些不執行,是不是變成口號了。光有好種子沒好政策不行,光有好政策沒好種子也不行,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