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怎樣安放自己那顆躁動的心?

大西洋的最後一眼淚


我在疫情期間,把自己騷動不安的心,放在了認認真真回答悟空問答上

疫情期間,無所事事,天天“葛優躺”,日日刷頭條。實在閒的不亦樂乎。

終有一日,想著做點什麼。於是,就給自己定個任務每天回答四個悟空問題。

決心已定,即刻執行,即使再累,也堅決做到。

年後立誓,執行到今天。天天不落下,日日強迫症。我竟然堅持下來了!

而且,有三篇過十萬爆文,幾萬的十多篇,幾千大幾千的是常態。挺欣喜的。

此生大半程過完,我竟然第一次把一件事堅持了這麼長的時間


三月森林


國內的疫情剛好轉,現在國外的疫情又爆發,今年的市場不好做,離職的人員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眼看已經四月份了,已經過了今年的小半,人的心情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煎熬,孤獨,無助,甚至是絕望,我就是其中一個,想做點小生意,由於市場不好一拖再拖,家人的不支持,搞得我現在已經不敢有創業這個想法,想去找份工作吧,工資不理想,好的崗位已經輪不到你了,面對一系列不在自己預想範圍內的事件,我只有無助,無力,有幾天時間我是一直躺在床上想,今年我的人生會是怎麼樣,以後會不會被生活磨滅了我的衝勁,那段時間的我是這20多年以來最落魄的我,以前那個朝氣蓬勃,活潑開朗的我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難以置信,但是這幾天,我都在做一件事,研究怎麼才能將自己優化

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你以前察覺不出來的缺點,現在被你一點一點發現了,然後我記錄下來,覺得一個人真的很多缺點,優點呢沒幾個,為了優化自己,我決定降低自己標準要求,重新一點一滴地積累好的東西,我發現自己的心情好像沒有那麼鬱悶了


幽蘭語婷


逢艱難而不慌亂,處困境而心豁達,是一個人最好的精神境界。

2020年庚子鼠年春,一場疫情令萬人蒙難、山河皆驚。

但在這樣的群體厄運裡,人性的光芒卻處處閃耀在我們這片受難的土地上。

在武漢的方艙醫院裡,即便身染新冠肺炎,但心態豁達的大媽們仍然跳起了歡快的廣場舞。

於她們而言,雖然身體有恙,但一個人的好心態卻丟不得。

對生活的熱情從容,令她們暫時忘掉了自己的病痛、忘掉了未知的明天、忘掉了自己身處隔離區。

既然生活給了自己迎頭一棒,那麼自己又何苦為難自己?

與其哀怨,不如跳舞,至少,這樣的豁達歡快,能給身邊同命運的夥伴們帶來希望與安慰。

人到中年,萬般皆悟。

豁達面對濃淡相宜的時光,獨處於長短皆逝的流年,在遠近相安的人心裡懂得知足,在往來皆客的浮生裡學著放下。

歲月憑風轉,身安心亦安,這便是人生過半,我們最好的活法。


Jennyjia159


我在體制內工作且穩定,上不上班,工資照開(不是我自己不去上班,是單位不允許去),我不躁動。我也有一批幹個人買賣的朋友,他們也不躁動。為何?因為都不是創業者,無論在哪個行業,都是那個行業中多年的從業者,早就不再為生計拼博,有房、有車、有存款,兩、三個月不開工,就當出去旅遊了(反正平時也常停工放假出去玩)。都是私企小老闆,身上沒貸款壓力,僱員上班就給工錢,不上班啥也不用付,有啥躁動的?


草狼的平淪


焦於當下對自己有意義的事
災難的發生一定會擾亂人正常的生活與心神,每個人都需要努力適應這種變化,森田正馬提出了八字箴言——“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應對當下的局面。

當前疫情下,人們普遍出現了一些負面情緒:恐慌、不敢出門、茫然、失望、易怒、放棄,等等。其實,千種百種負面情緒都源自一種,即對疫情的恐懼。而人對疫情的恐懼,本質上就是對死亡的恐懼。

“死的恐懼”和“生的慾望”,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是共存而無法分割的。也就是說,人不能為了生存,而徹底消除對死的恐懼。因為“生的慾望”有多強,“死的恐懼”也就有多強。

人若不接納自己的恐懼,會產生兩種糟糕的結局:一種是因恐懼而認為自己軟弱無能,從而產生強烈的自我否定傾向;另一種是努力消除恐懼而不可得,反讓自己更加焦慮煩躁。

人應當接納自己的恐懼,以順應生存本能對自我的保護,而不必過分苛求自己,這種心態稱為“順其自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bad0a30d642f468fb5e5d41aa6de21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