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雖多,卻沒有一個人是多餘的。請對留學生回家說:“yes”

今天,我國政府商務包機接回英國小留學生。一時間眾說紛紜,很多人不理解,對此投反對票,認為把毒帶回了家,破壞了國內十多億人宅家苦守苦熬的成果。很多人質疑:包機接回的1.5萬小留學生,到底是英國的未來,還是中國未來?

留學生們也很糾結。學校停課了,回國吧,不僅途中有風險,還擔心被排擠、受歧視,曾經有小區居民集體不讓留學生進小區的先例,曾經友善的叔叔阿姨遠避之,有家不能回。不回國吧,留學的國家疫情來勢洶洶,誰也說不清第二天會發生什麼,病毒、飢餓、騷亂、恐慌,.......尤其是小留學生學校不能住校,寄宿的外方家庭又自顧不暇,隨時有流落街頭的可能。

留學生不是中國人?NO! 這是個偽命題。首先,留學生肯定是中國人,而且是有中國國籍、受中國法律保護的中國公民。日前,教育部發布新聞稱,我國海外留學人數為160萬人,目前在國外約142萬人。中國學子遍佈全球,這142萬人後面就是142萬個家庭,父母、長輩,幾百萬人的牽掛,令人揪心。

留學生不愛國?不是中國的未來?NO! 君不見國家領導人出訪,舉著小旗幟歡迎的大多都是留學生,他們有一個同樣熾熱的中國心。

清末中國留美幼童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這些人大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他們中有鐵路工程師詹天佑、開灤煤礦礦冶工程師吳仰曾、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清華大學校長唐國安、民初國務總理唐紹儀、清末交通總長梁敦彥等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知名人物,我們不應該忘記。

建國之初,以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吳文俊等傑出科學家為代表的海外留學人才回到祖國,為發展新中國的工業、科研、教育和國防建設事業建立了卓越功勳,我們不應該忘記。

當今我們國家經濟發展飛速,更多留學生選擇回國創業,很多都成業界精英,在各自領域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很多學科、實驗室帶頭人都有海外留學經歷,千人計劃就是典型的高層次人才工程,為我們國家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產業、帶動新興學科作出了傑出貢獻,我們不應該忘記。

當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我們的教育也是開放的教育,不能走閉關鎖國的老路。教育的開放是改革開放的重要一環,學生的有序流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能抱著畸形的心態、有色的眼鏡來看。據教育部統計,來華留學生的人數也在穩定增長,超過了50萬,“留學中國”正在成為海外留學新品牌。教育發展是為了提供多樣化選擇,包括留學這個選項。必須承認,國外有很多優質教育資源,特別是大學教育我們還有一定差距。我們應該讓家長有更多的教育選擇,只有一根獨木橋,那該有多慘烈。

曾經,我們為了躲避戰亂、災害撤僑,贏得一片喝彩。2011年2月利比亞撤僑調動了182架次中國民航包機、5艘貨輪、動用了4架軍機、租用了20餘艘外籍貨輪,把35860名中國公民安全接回了家;2015年也門內戰爆發撤僑,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臨沂艦、濰坊艦、微山湖艦趕赴也門;2015年4月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撤僑、2016年新西蘭南島發生7.8級地震撤僑、2016年以色列海法發生特大火災撤僑,有網友說,我們應該慶幸,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我們的國家從來都沒有放棄他的承諾,它是我們每個人最堅實的後盾!

這次,國家為了留學生包機,我們也應該為政府的行動叫好!為祖國的強大喝彩!

普京有句言廣為人知:俄羅斯雖大,卻沒有一寸領土是多餘的。古語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新冠疫情的今天,我們應該說這麼一句:中國人雖多,卻沒有一個人是多餘的。國人有難,雖遠必救。大疫面前,我們一個都不能少,留學生也不能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