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不離婚”與“離婚不離家”的夫妻誰過得更加煎熬?

農夫老嶽


肯定是後者過得更煎熬。

離家不離婚的,一般的狀況都是一方或者兩方都有了新的感情。雙方也不計較對方的行為,各過各的日子。說不定哪一天又回頭和好了。

這類人對家庭的觀念很淡,相對來說都比較自私。世界上哪裡有自私的人過得煎熬的?

我就認識一個離家不離婚的。整整十幾年,夫妻倆各自有新的感情,共同撫養著自己的孩子。奇葩的是,孩子讀大學的時候兩個人和好了。

原來,一開始是男的不太顧家,在外面有了新的感情。男的天天不回家,女的也覺得沒意思,於是慢慢的也有了自己的伴。兩個人既然沒有離婚,那就沒有跟各自的伴侶有合法的關係。後來人到中年,伴侶都分別離開,兩個人和好了,感情居然比剛結婚的時候好。你說這樣的人會過得煎熬嗎?一點都不。

反而我認識的是一個離婚不離家的人過得很痛苦。她跟丈夫早就因為性格不合離婚了,但在外人面前要扮演恩愛夫妻的角色。她的父母不知道他們離婚了,每到春節的時候,還會問女婿怎麼沒有回來。

他婆家的人也不知道他們離婚了。夫妻倆進進出出就像陌生人一樣,躺在一張床上也不會有性生活。不知情的人卻問她為什麼還不生孩子。

這種離婚不離家的生活持續了4年多,她攢夠了錢,才從那個家搬了出來。這個時候才老老實實地對雙方的父母坦白說,早已經離婚了。

"離家不離婚"的主體是離家的那個人。離家的那個人是瀟灑自在的。而留在家裡的那個人,也對婚姻還存在著期盼。因為存在的期盼,所以日子就不算煎熬。他們即使有新的感情,也在盼著對方回頭。否則的話早就離婚了。

"離婚不離家"的人,要麼是沒有獨立能力的女性,要麼就是因為雙方財產分割還不明確。既然都離婚了,肯定又沒有過下去的意思。雙方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不順眼。

你天天跟仇人過,在一個屋簷下,你會覺得心裡舒坦嗎?

你會覺得每一天都是煎熬,恨不得馬上攢夠錢搬出去。


葉千榆


相對而言,兩者過的同樣難熬。因為一旦到了這兩種情況的任何一種,都說明夫妻情分幾乎走到了盡頭,剩下的無非是煎熬與心理痛楚。

離家不離婚,是因為有太多的羈絆和牽掛使得無法盡興自由的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相對無言,同床異夢”等等詞語充分的說明了“離家不離婚”是多麼的無奈與痛苦。

而“離婚不離家”或許是因為需要顧及老人孩子感受或者家產分割的諸般不便,無法對外公開婚姻的事實狀態,則可能造成剪不斷,理還亂的種種不便,尤其雙方中的一方有機會找到新的幸福則是最大的攔路虎和絆腳石。

我們需要珍惜婚姻歷程中的點滴幸福和彼此的那些好,儘量避免這兩種情況的發生,第一時間反思自我,如何發生了,肯定有比“離家不離婚”“離婚不離家”更好的相處狀態,溝通,理解,生活細節溫養--走向好的方面;或者勇敢結束這種不良的婚姻狀態,好聚好散,重新開始各自的幸福生活。


墨鏡下的溫泉


離婚不離家,就像前面的條友說的為了孩子,是一份責任和便命。也有顧及到父母怕為自己擔心沒面子和旁人的冷嘲熱諷,寧願自己一個人承受煎熬,這種情況是嫁得遠的農村思想比較陣舊的女性,再就是兩個人雖然離婚了,可能是一時的衝動,還沒到完全破裂的程度,能不能從這次離婚是感悟到些什麼,磨合一段時間有復婚的可能。有的是因為經濟條件問題,一時半會找不到適合的地方住,一般是一二年短時間性的情況。我一女性朋友和我說,她2007年正式離婚沒離家,2017年才正式離開那個家,是因為老公吃喝嫖賭,醉酒發酒瘋還打人,外面還找小三,也是為了讓孩子考上大學,現在孩子畢業參加工作了,這種苦沒經歷過很難想象受到怎麼樣的痛苦和折磨。離家不離婚這種比離婚不離家好多了,不用每天面對尷尬呀,責任心相對也沒那麼強,但有的是被逼的,有的是隻想到自己自由快活,也就不擔心老家周邊的人說什麼了,生活作風正派的受點孤獨寂寞也算自由,生活作風不正派的那就爽了,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今天這個社會沒有誰離開誰就不能活的,也有一個女性朋友出來四五年了,老公就是不離婚,小孩都不認這個媽了,男人找小三有人還冠冕堂皇說有本事,女人找小三好像天理難容,最終拖不起的是女性。這是我身邊發生的事也是我個人看法,條友們認為有同感請不忘給我點個贊。謝謝


表內如意


“離家不離婚”和“離婚不離家”的夫妻是否過的煎熬要看夫妻兩方各自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其實考驗的是個人的價值觀、看待生活的態度,不同人的性格和胸襟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成長與收穫也不同。

《創世紀》裡霍氏集團霍景良和方建平曾經就是典型的離家不離婚。霍景良在外風流成性,方建平卻對他百般包容想的很開。霍景良覺得他有那麼多錢不出去風流做什麼呢?而方建平則在這段感情裡活的越來越通透,豁達。直到霍景良出軌方建平閨蜜,而觸碰到方建平的底線,才果斷分道揚鑣。

《安家》裡的徐文昌曾經是典型的離婚不離家,在徐文昌和張乘乘感情沒有原則性問題的時候,兩個人在家裡相處還很和諧甚至還一度增加了彼此的新鮮感。當張乘乘出軌之後,徐文昌就覺得一刻都不能相處的煎熬,但是,對於張乘乘而言共處一室卻似乎覺得“享受”。


狼崽辣媽Catherine


都不好過,都一樣的煎熬。離家不離婚,守著一個空殼的家,守活寡,家裡裡裡外外都要自己操勞,看著別人夫妻成雙成對,恩愛有加,自己什麼時候都是孤家寡人,處處觸景生情,心裡有苦沒有人訴。離婚不離家,男人會利用單身的身份,勾搭別的女人,這時也只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不管哪一種,都是非常的無奈,特別是對女的,都是一種煎熬,理不清,剪還亂的關係,對任何女的來說,都是一種折磨。長痛不如短痛,快刀斬亂麻,分開,各自重新開始新的生活,這是對夫妻感情破裂後最好的選擇。但願天下所有的人身體健康,婚姻幸福!



人在旅途揹包人生


個人認為都折磨人,但是離婚不離家更煎熬,因為已經無法繼續的兩個人,為了家而在一個屋簷,感覺比鄰居合租者都尷尬,甚至會出現更多矛盾,除非改變,改變了可能還會復婚,但是估計幾率很小。另一個離家不離婚吧,我不知為什麼有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一方不捨或是還有繼續的希望,但是既然離家,就會雙方更冷靜去思考,也可以藉著冷靜期努力健身,或者搞事業,去優化自己提升自己,哪天回頭,婚姻依舊。如果是那種有外遇而離家不離婚,我認為沒有提出離婚可能是有蓄意一些事,哪怕是玩一玩但是家還是要的,覺得孩子還是要一個家庭的,否則為什麼不離婚?這種就得看另一方是否能做到心大一些,如果眼睛裡揉不得沙子,那餘生不幸,主動提出離婚吧,再如果是那種享受物質很滿足又不想失去的,那就享受物質吧,別多求,因為有得就有失!


山西人


離家不離婚不管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杯具。除非是"外邊彩旗飄飄,裡邊紅旗不倒"的離家者,雖受道德遣責而逍遙一時甚至一世,牠的幸福是建立在別人痛苦上的。……

離婚不離家,不離家的往往是弱者。而另一方很多是走狗屎發跡的"土豪"。為了補償對方"青春的浪費",把老家舍了,然後再去名正言順地搭建新巢……

以道德和法制兩種方式對待上述,道德顯得灰溜溜的尷尬…法制呢?錢的作用有些時候也讓法制也失去了威嚴…


金谷孑


分享下我自己的真實情況

我和孩子她爸現在是離婚不離家,為了孩子能時常見到爸爸媽媽,我們都是住在一起,我和女兒睡一個房間,他睡另外一個房間。

我們的初衷都是為了讓孩子有個溫馨健康的家庭環境,但是日子過著過著,就發現爭吵比之前更多了,看不順眼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下班回來看到滿地的玩具,孩子她爸在打遊戲(他是自由職業者),孩子在玩ipad,這種情況會吵起來。坐沙發上吃了橘子就把橘子皮放沙發上,在電視機旁邊一邊充電一邊打遊戲一邊嗑瓜子就把瓜子殼放電視櫃上,看著這些垃圾也能吵起來…

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想,不想愛的兩個人硬生活在一起,到底給了孩子什麼?快樂?溫馨?好像都沒有,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在爭吵,她感覺得到快樂嗎?最信任的爸爸媽媽連一個擁抱一個微笑都沒,她感覺得到溫馨嗎?

所以我覺得離婚不離家對孩子傷害更大,對自己也不負責任。要離就友好和平的離,見面的時候像朋友一樣坦然面對,不要帶有其他角色的影子來看待問題,也許這樣孩子還能覺得溫馨一點,至少沒有無止休的爭吵。



我是仙女白露


離家不離婚和離婚不離家相比,離家不離婚很難熬,離家就能不想家嗎?若果有孩子不想孩子嗎?在外工作生活人生地不熟的,生活成本也更高。而離婚不離家呢,離婚就相互不是夫妻了,不用看著誰生氣了;不離家,有親人朋友幫襯,生活工作方便些,孩子父母都關照了。二人還能聯繫上,如果是賭氣離婚,以後生活有交集還能復婚,就是不復婚,若不是出軌離婚,又能和平相處,鄰居朋友多,雙方想再婚也更方便找到知根知底的人結婚。


用戶1927064131666


離婚不離家,離家不離婚,哪個更受煎熬,要看具體情況具體的人,失了這個前提不能得出,哪個更受煎熬,這是歷史唯物主義和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

本著勸和不勸離,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出發,離婚不離家,離家不離婚,都有夫妻雙方難以割捨的,這就是統一的共同點,努力些辛苦些寬容些,逐步擴大彌補裂痕矛盾,完全可能複合,不經風雨難見彩虹,熬霜鬥雪保持長青的是,中國大北方的松柏樹,百千年鬱鬱蔥蔥,點綴光禿禿的山崖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