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不妨讓孩子學學這些詩


清明時節,不妨讓孩子學學這些詩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中國傳統祭祖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古人根據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二十四節氣。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季節節氣變化的依據,“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當斗柄指向正東偏南的“乙”位時為清明節氣。清明這一節氣,萬物皆潔齊、生氣旺盛、吐故納新、氣溫升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

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顯示人有兩大信仰,一為天地信仰,一為祖先信仰。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既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又抒發了人們尊宗敬祖的道德情懷。

清明節習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恐怕大家很難出門祭祖踏青,抒發哀思。不妨藉著這春光,告訴孩子一些清明習俗和先人古事,誦讀幾首詩詞。


01.《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02.《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03.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04.《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05.清明·江南煙雨畫屏中

(明)陳子龍

江南煙雨畫屏中,半鏡斜窗弄小紅。

燕子不來樓閣回,柳絲今日向東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