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科研評價初心

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已是當下我國高等教育的關鍵詞,也是迎接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必然要求。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科學的高校科研評價體系支撐。不久前,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使科研評價工作突出科學精神、創新質量、服務貢獻,推動高等學校迴歸學術初心,淨化學術風氣,優化學術生態。

作為全國普通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高校更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科研評價指標體系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方案,以更好發揮其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對此,地方高校科研評價要力求嚴謹而不失彈性、科學而不失務實、公正而不失人本、穩定而不失創新。無論之於團隊還是個體,地方高校在科研評價過程中都應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多元理念。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是不可分割的“五位一體”關係,這就決定了高校科研工作不能一刀切,必須堅持多元視角,綜合考慮科研項目、科研獎項、知識產權、學術論文、成果轉化和諮政建議等多方面內容,並關注成果產出後的應用價值。地方高校還要把科研對人才培養的反哺、對科教融合水平的提升、對社會發展的貢獻以及對國際合作的促進作為重要的評價內容。

優化分類評價。科學研究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驗發展研究三大類。對於地方高校來說,要結合區域發展實際,逐漸做好從基礎研究嚮應用研究的轉向,或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為應用研究提供智力支撐。即便做基礎研究,地方高校也應主要評估代表論著的創新水平和科學價值,考慮該基礎研究的內容及其對應用研究的實際貢獻作用,而不是秉持簡單的“以刊代文”評價。對於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評價重點是對解決生產實踐中關鍵技術問題的實際貢獻,及其所帶來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現產業化應用的實際效果,最大限度弱化論文的權重。

堅持地方特色。地方高校的設立具有區域特性,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其重要職責,一是為地方培養所需求的適用型人才;二是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最終通過科研成果轉化和智庫建設發揮作用;三是通過一系列科研活動,提升所在區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有鑑於此,地方高校的科研評價也要堅持地方特色,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效果、對接企業和社會需求情況都應納入評價範圍,作為評價指標。

質量協調發展。破除“唯論文”,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地方高校也要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例如,對於剛起步的年輕教師,學校應結合自身科研實際,對之有一定科研數量的要求,使其在量的積累過程中得到鍛鍊和提高。對於具有多年教學和科研經驗的教師,則主要關注其科研質量,督促其追求更好成果,對區域經濟和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實施過程評價。科研成果是通過科研過程產生的,關注科研過程對於地方高校而言更為重要。地方高校要力求做到科研過程管理的全面化、精細化,這樣才能形成應用性強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整個科研過程評價中,還要注重隱性評價與顯性評價相結合,保證科研評價的全面性,最終科研成果的推廣與應用也是重要考量內容。

杜絕歪曲評價。隨著國內科研成果產出量的不斷增多,各級各類科研評價往往過度強調SCI等國外評價指標體系的作用,忽視了科研評價的國內特色和現實需求以及科研過程和成果本身的實際價值。專利的申請和授權固然可以作為評價指標之一,但不應過於看重,而要考量其實際應用和轉化效果。地方高校要做到對不同領域科研團隊和人員發展的多指標綜合評價,給出更科學的評價結果,守住科研評價的初心。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溫恆福系該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育報》2020年04月02日第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