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小球時代,如果給你兩個超級大前鋒凱文·加內特和蒂姆·鄧肯讓你選一個,你會選誰?

weizhiqingxin


小球時代強調以外線投射為基礎,結合快速的移動速度和強大的戰術系統而進行進攻的籃球風格,在小球時代裡,傳統大前鋒加內特和鄧肯不一定適合這種籃球風格,相比之下,加內特更適合當今盛行的小球風格

對於這兩個大前鋒來說,在傳統籃球界裡,他們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不去對比榮譽,因為個人榮譽還是要歸咎到身邊的團隊和環境的,所以從個人打的打球方法和習慣來說,鄧肯偏向於穩重、球風偏慢,是一個更加柔和的中鋒型球員,而加內特則是較強硬、球風較快,是一個衝擊力強的小前鋒球員。


第一:加內特移動速度快,符合快節奏

鄧肯作為NBA歷史最偉大的大前鋒,個人能力不用多說,45°打板更是他的個人絕招,不過鄧肯也有個弱點吧,就是移動速度慢,這是傳統大前鋒的通病,因為大前鋒屬於偏內線的球員,所以對身高、防守、籃板的能力有硬性要求。相比之下,加內特也是大前鋒裡的佼佼者,不同於鄧肯的穩重,加內特看似瘦弱的身材充滿著激情與能量,在場上,加內特可以持球進攻,身體更加靈活多變。小球時代的最大特點就是整體移動速度增快,戰術配合更加明顯,所以鄧肯在小球時代不可能有太多內線單打的機會,而加內特的移動速度卻很符合球隊整體的要求。


第二:加內特不作為球隊第一進攻點

加內特早期作為森林狼的一把手,手上有無限的開火權,後來加盟凱爾特人,和皮爾斯、雷阿倫一起組成了鐵血綠軍三巨頭,其中皮爾斯主要擔任球隊第一核心,雷阿倫則是名副其實的三分射手,加內特則是內線進攻和防守大閘,所以,加內特只是作為防守端的第一人和進攻端的第三選擇。而鄧肯作為馬刺“三架馬車”的頭牌,鄧肯不僅擔任防守端的重任,還有承擔球隊第一進攻核心,但是在如今的小球時代,沒有一個球隊是靠內線球員進行主要得分的。所以說,鄧肯和加內特要是在小球時代,只能擔任球隊進攻的次要選擇,而不是首選的進攻核心。


第三:鄧肯外線投射能力相對較弱

鄧肯作為偏內線的球員,他的外線射程和命中率的確很無奈,生涯三分球命中率場均17.9%,這樣的命中率實在不可能在以三分球為主的時代裡生存。而加內特也是內線球員,而他的三分球命中率高達27.5%,雖然只有他的命中率不可能和庫裡、湯普森、杜蘭特......這些三分射手相比較,但是在傳統時代裡的內線球員裡,已經屬於出色表現了。

雖然說,在當時的傳統籃球裡,內線球員不可能投三分球,而且波波老爺子也絕對不可能讓鄧肯為所欲為,但是通過兩人的外線命中率比較,加內特似乎更有外線天賦。在現代的籃球氛圍裡,內線球員必須具備吃餅、腳步、外線能力之一,才能夠生存下去,像恩比德、約基奇、洛佩慈等都是典型的新時代中鋒,所以加內特更加適合小球時代。



蝸殼聊球


作為NBA歷史的名人堂球員,“石佛”鄧肯所取得的成就和榮譽無疑比“狼王”加內特耀眼許多,而這除了與球隊整體實力更勝一籌外,這兩位超級巨星的各自技術特點也是一個關鍵。

在大中鋒稱霸聯盟的年代,鄧肯既擁有出色的地位進攻和防守能力,同時在擋拆策應球上面也做的更加出色;而加內特雖然非常強硬,技術也很全面,畢竟身體相對單薄,雖然在10年以前,鄧肯無論是技術特點或身體天賦,都比加內特更加適合。

然而,現在流行的是小球打法,而所謂的“小球時代”,也就是犧牲內線的高度,更加追求整體的平均高度,同時獲得更加機動靈活的優勢,勇士就是典型代表球隊,而追夢格林就是其中的關鍵。

如果是10年前,追夢格林受限於身高的硬傷,他的地位背打能力一般,搶籃板也沒有優勢,在與鄧肯這樣的大中鋒對抗時肯定會吃大虧,所以他能否留在NBA都是一個疑問;

但時代不同,球隊陣容的需求也不一樣,追夢格林雖然身高是硬傷,可在如今的小球時代,他靈活強硬,既擁有出色的高位策應能力,同時也具備一定的中遠距離投籃的特點,正好符合時代的潮流。

在進攻端,追夢格林可以高位持球策應,同時他的投籃也能夠給隊友拉開突破的空間;而在防守端,追夢格林靈活的特點,又可以無限換防,這是鄧肯這樣的大中鋒無法相比的,當然,格林現在的中遠距離投籃穩定性下降了不少,外線威脅也受到了影響。

而加內特和特點與追夢格林相似,並且技術能力更勝一籌。加內特是最早的一批,能夠從一號位防到五號位的球員,而且他的中遠距離穩定性出色,有一段時間還擔任過球隊的組織串聯重任,所以,他比追夢格林更加適合現在的小球時代。

顯而易見,在內線大中鋒稱霸聯盟的時代,鄧肯的優勢無疑更加明顯;而在如今小球打法盛行的聯盟,加內特更加靈活的特點則更加符合小球時代的潮流。


體育盟主



我一直表示兩位偉大的21號在實力上並沒有太大的差距,或者說大前鋒位置上的top5五位巨星在實力上都敢說一句五五開,只是各自風格性格以及氣運不同,最終各自在MVP之外別的榮譽差異較大。

鄧肯與加內特相比,我曾表示:

雖然同樣是站4號位,但是鄧肯的技術特點更偏向中鋒,穩健的中投和背身以及不俗的核心力量;而加內特的技術特點則更偏向3號位小前鋒,技術全能,極具威脅的中遠投能力和策應能力是他的招牌,但是核心力量還達不到中鋒水準。

雖如此,但鄧肯並不慢,射程也並不短,年輕時也相當能蹦,只是個人風格上習慣於打得更養生一些,這也是他職業生涯那麼恐怖的“十年如一日”表現的源頭,由此可見如今的詹姆斯身體素質是多麼曠古絕今,至少在16年以前,他的打法都與養生二字無關,但他依然可以做到“十年如一日”。也就是說,鄧肯也同樣適合如今的小球陣容,而且聯盟內至少有一個隊會在加內特和鄧肯之間毫不猶豫的選擇鄧肯。


勇士有一個矮版防守組織型加內特(追夢格林),以及一個偏外線進攻更加無解型加內特(杜蘭特),他們對於加內特的需求幾乎為零,他們一直需要一箇中鋒,一個既保有一定的傳統性又可以做高位策應的中鋒,要是防守再好一些就更好。到目前為止,勇士使用過的最合適的中鋒是博古特,其後的麥基扎扎貝爾們要麼策應不足,要麼防守稍次,要麼進攻威脅太弱。然而大家都知道,鄧肯無論攻防兩端都是不輸奧尼爾的超級內線,外加他更遠的射程和實際上不輸加內特的策應能力和協防意識,如果勇士可以選擇,鄧肯才會是他們五巨頭拼圖最好的人選。

而除了勇士之外,如今的聯盟,凡是小球套路已成且沒有強力內線的球隊,都會更需要鄧肯,畢竟小球也不能完全摒棄內線,否則結局就是16年總決賽後三場的勇士。


而加內特一直被認為是自NBA聯盟成立以來最為全面的球員,也確實是NBA歷史上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得分(26071)+籃板(14226)+助攻(5545)+蓋帽(2037)+搶斷(1854)五項基礎數據均排進歷史前五十的球員,也是歷史上唯一一位連續六個賽季達成20+10+5的球員。小球時代的鋒線,要的是策應射程防守以及頂上5號位的可能性,於是論策應加內特是歷史上迄今傳球視野最佳的大前鋒,論射程加內特生涯中遠距離跳投佔比55%,論防守則是DPOY獲得者以及絕大多數人都認可的世界第一協防大師。


在加內特巔峰的時候還是傳統打法的天下,於是加內特身邊永遠都要配一個肉盾內線,從古格里奧塔到奧洛沃坎迪再到凱爾特人時期的帕金斯,這是加內特對時代的妥協;然而加內特並不擅長於與這些大個子合作,相反,一旦給他配備合格的外線球員,馬布裡,卡塞爾,皮爾斯,雷阿倫,他才可以風生水起,他身邊有這些優質外線的時候,才是他作用最大的時候。看過2012賽季的凱爾特人的球迷都知道,那時候的加內特身體素質多麼低下,但那個賽季他們也差點把如日中天的熱火拉下馬,足見加內特站5號位的威力。以及2008年總決賽經典的第四場24分大逆轉,就得益於加內特頂上5號位,波西和皮爾斯輪流站4號位組成的一大四小陣容。所以加內特當然是小球時代最喜愛的球員,甚至沒有之一;但一旦談到實際需求,則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如果只有加內特,各個球隊當然是蜂擁而至,給到多高的薪資都不過分,勇士可以直接交易格林,火箭不再需要卡佩拉,雷霆也可以拿到最佳冠軍拼圖,湖人則是直接參與冠軍競爭,凱爾特人也可以將霍福德送走,猛龍也不用再糾結伊巴卡不穩定的發揮。但是如果旁邊站著鄧肯,勇士凱爾特人湖人等這些缺超級5號位的球隊,則會更傾向於鄧肯;小球時代最弱一環在內線這是人所共知的,而鄧肯更偏向於5號位的技術特徵和不輸任何4號位的身體素質使得他在5號位上幾乎是如今小球時代最好的選擇。而加內特更偏向於3號位的打法則從人人喜愛變成了缺強力鋒線球隊的香餑餑,尤其對於火箭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一般,對於雷霆來說也是一舉達到爭冠實力的補強,甚至對於缺少了巴特勒的森林狼來說也具有極大的誘惑。對於不知加內特到底有多厲害的球迷來說,如今聯盟那些想要得到戴維斯的球隊,都會無比需要加內特,戴維斯的技戰術能力基本上就是把策應組織屬性稍微下調的加內特,甚至加內特的協防能力還要略高於戴維斯。


再簡單點說則是,缺中鋒的會更想要鄧肯,缺前鋒的則更想要加內特,兩者都缺的,就哪個都行,反正都是一躍成為爭冠熱門的選擇。


Shawn看世界


凱文-加內特和蒂姆-鄧肯,NBA聯盟曾經最優秀的大前鋒代表。雖然兩人都已經退役,但是他們在職業生涯期間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績。

加內特拿到1個總冠軍,1個MVP,1次最佳防守球員,9次入選賽季最佳陣,12次入選賽季最佳防守陣容,15次入選全明星陣容。職業生涯場均可以得到17.8分10.0籃板3.7助攻1.3搶斷1.4封蓋,有多達6個賽季得到場均20+10+5的數據,堪稱聯盟最全能的大前鋒。

鄧肯則是聯盟的常青樹,馬刺王朝的代表人物。生涯5個總冠軍,3個總決賽MVP,2個MVP,15次入選賽季最佳陣容,15次入選賽季最佳防守陣容,15次入選全明星賽。生涯場均19.0分10.8籃板3.0助攻2.2封蓋。鄧肯也被認為是歷史最佳四號位的人選。

那麼,在如今的小球時代,如果在加內特和鄧肯之間選一個人作為球隊基石,該選誰呢?在何氏佬看來,還是應該選擇鄧肯。

雖然如今流行打小球,但並不是說大個內線就沒有用處了。比如馬刺,他們仍然擁有傳統背身型內線阿爾德里奇,而且,阿德最近2個賽季打得都還很不錯,都入選了全明星賽。再比如,約基奇、努爾基奇、戈貝爾等等,也都是比較傳統的、非小球類型的內線,但是,他們還是能夠在聯盟佔據一席之地。

更別說比這幾位都更強的鄧肯了。雖說鄧肯並非“完美的”小球打法的中鋒,但是,任何戰術的核心還是人,沒有哪種戰術可以做到無敵,有的只是相生相剋而已。在何氏佬看來,一旦球隊擁有鄧肯,那麼,對於對手而言就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要是讓追夢-格林遇到巔峰鄧肯,恐怕真的會被爆出翔來。鄧肯的綽號是“大基本功”,防守自帶體系,進攻可以自主進行,也可以配合隊友。有數據顯示,當鄧肯在場的時候,他隊友的效率都會比他不在場時要高出很多。這本身就說明了一個球員的價值。

鄧肯在場,或許對手可以用能投三分的射手讓鄧肯感到不舒服,但也別低估了鄧肯的腳步和速度。再說,就算可以牽制防守端的鄧肯,他們能限制進攻端的鄧肯嗎?有人評價鄧肯說,這是一個越來越讓人有興趣瞭解的球員。他的個性不張揚,數據不爆炸,但是,他卻自帶一種王者的氣息,這種氣息也只有像喬丹、奧尼爾這樣的球員身上才能有所體現。

NBA優秀的四號位很多,除了鄧肯之外,馬龍、巴克利、諾維茨基同樣非常優秀,但是也只有鄧肯配得上歷史最佳這個名頭。

相比之下,加內特的影響力就略遜一籌了。當然,這是跟鄧肯比,兩者選一,只能選鄧肯。但如果在如今的小球時代擁有加內特,那麼,只要再配一些合適的球員,這樣的球隊基本上就是聯盟前五級別了。


何氏佬侃球


縱觀當今聯盟的趨勢,小球已經逐漸成為時代的主流趨勢,得益於小球,勇士與火箭這樣的小陣容球隊成為時代的先鋒和受益者。

那麼什麼是小球時代?

首先,小球強調彈性換防。尋找錯位是籃球中的常見的戰術,比如讓敏捷的後衛用速度單吃緩慢的中鋒,讓有噸位的中鋒在內線碾壓瘦弱的後衛。

而在小球時代,你很難找到這樣的錯位機會,小球陣容強調快速換防,隊中的五個球員都可以迅速換防,以限制強行單打的效率。

然後,小球陣容強調進攻效率,球隊的大部分得分集中在轉換進攻上,小陣容的優勢在於每一個球員都可以自己帶球迅速完成攻守轉換,這也要求五個球員都具有投籃能力與快速推進的能力。

這種攻防思維的變換自然也意味著一些類型的球員必將慢慢退出歷史舞臺,上個世紀的重型前場球員在現在的時代已經開始逐漸被淘汰了,更快,能搶籃板,能換防的前場才是這個時代的香饃饃,總而言之,小球的盛行標誌著NBA進入了強調著進攻效率與空間的時代。

基於以上的信息,結合鄧肯與加內特兩名球員的技術特點,我們再來看一下誰更適合打小球。

鄧肯的技術特點:

進攻方面:鄧肯在進攻端最大的威脅在於他有著豐富的內線腳步以及極為紮實的基本功,鄧肯的低位單打能力十分強悍,他既可以在憑藉出色的身體對抗將球打進,又有著一手穩定的45°角的打板投籃。

防守方面:在護框能力上,鄧肯可以說是頂級的存在,就如他的外號“石佛”一樣,十分的穩定以及高效,生涯場均可以拿到10.8個籃板,是馬刺內線最得力的保障。但鄧肯的速度並不快,一旦換防到小前或者後衛,鄧肯將比較吃力。

加內特技術特點:

進攻方面:加內特能內線轉身跳投,會勾手,能三分能中投,還會突破拉桿上籃,見識過加內特的各種隔人暴扣、強起上籃、轉身後仰跳投的球迷應該很清楚,加內特在進攻方式上十分全面,因此加內特經常可以砍下20+10+5的數據,三分命中率也有30%。

防守方面:加內特是可以從一號位防到五號位的球員,他的協防是十分出色的,而協防是小球時代的前場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可以說在這點上加內特是升級版的格林。

由此可見雖然兩人都是頂級的前場球員,拋開歷史榮譽單純從小球打法的適應性上看,加內特的技術特點要更加合適小球一點,因為加內特的速度要比鄧肯出色,且他具備不錯的持球能力,射程更遠進攻方式也更多樣,那麼從小球時代更注重的攻守轉換與空間進攻上來看,加內特的打法顯然要更優一些。


老炮兒說球


如果說實力,我沒法做出選擇,建隊基石我會選鄧肯,呆子性格好跟隊友交流槓槓滴,呆子防守真的不比狼王差,記得03年送給小獸肯楊的32個不包郵的美食火鍋嗎?生涯15次一防,多次防守拯救隊伍,20年為啥前期中期後期都可以奪冠,就是因為他適應隊友能力很強。進攻狼王呆子平分秋色,沒法比一個內線鑿地,一個鐵血跳投。組織能力差不多,都是頂級策應,防守更差不多。但老鄧為人更謙遜,適應體系能力更強我選老鄧。




孤236


現在已經進入了小球時代,對位置的劃分不太明確,尤其是鋒線、內線位置更是混為一潭,有的203cm的打大前鋒、中鋒,有的210cm的打小前鋒,位置的更加開放,讓這個小球時代的球員必須具備高度機動性、運動性、靈活性、投射能力、三分能力。

如果明年選秀時加內特和鄧肯都能夠參加選秀,我們該如何選擇?如果要選一個能夠更加適應小球時代的大前鋒,必須選擇加內特,加內特身高211cm,屬於瘦高型的大前鋒,機動性很強,大局觀也好,防守出色,中轉球能力很強,在森林狼有連續六個賽季20+10+5的數據表明加內特是全面的球員,除了三分稍弱,其他沒有弱點,他就是加強版的格林,看看格林這貨在勇士的作用那麼大,加內特肯定能夠取得成功,但是話又說回來,即便非常適合小球時代,但是這樣的加內特還是不一定能夠帶隊取得好成績,這就是為啥一提到加內特,我們就想起戴維斯一樣,適應時代不一定有好成績。

如果想要選擇一個終究小球時代的內線大將,那麼必須選擇鄧肯,石佛鄧肯自身就是自帶進攻、防守體系的球員,輸出穩定是鄧肯的代名詞,同時鄧肯的球隊在攻防轉換兩方都可以做到可快可慢,是終結小球最好的球員,看看鄧肯巔峰時期如何吊打小球鼻祖太陽,鄧肯最後一個總冠軍又是如何力壓小球新勢力勇士奪冠的就知道,鄧肯恐怖的就是適應能力,他可以適應小球,同時可以終結小球,讓籃球迴歸內線。

總而言之,無論加內特還是鄧肯,都是幾十年一遇的球員,如果有球隊能有機會選擇兩位其中任何一位,都將改變聯盟的格局。

我是孫十三,喜歡加關注,歡迎評論、轉發、點贊!


孫十三聊球吧


看到了這個提問之後,我非常的感興趣,希望能夠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題目當中可是有前提,如今的小球時代,給你兩個超級大前鋒凱文加內特和蒂姆鄧肯讓你選擇,會選擇誰呢?如果是我,可能會選擇鄧肯,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可能一想到小球時代,許多球迷立刻想到的就是濃眉哥這樣的球員,可能立刻想到的就是加內特,加內特高低位背身單打都十分優秀,中距離穩,面框有殺傷,運動能力超級強,能跑能跳,並且在比賽裡的防守能力超強,屬於一個人就可以帶動一支球隊防守的球員,在森林狼隊的加內特連續幾年20+10+5,原本加內特在內線為主的時代顯得身材瘦弱,但是在當今的NBA潮流下,這已經變成了現在很多內線的標配,現在講求的是速度,而不是在內線的一對一。

第二:說說鄧肯的特點,其實小球時代的開創者之一就是菲尼克斯太陽隊,只不過當時並沒有像勇士隊這麼投籃bug的球員,可即便那樣,鄧肯依舊可以收拾之前的太陽隊和小球時代開創者前期的勇士隊,在鄧肯的最後一個總冠軍征程當中,實際上已經適應了現代潮流,馬刺隊的體系從一個內線球隊變成了現在外線為主的球隊,鄧肯作為一名超級明星,他的適應能力超強,他真正的能力在於,防守雖然不是一個人支撐一支球隊,但是卻是協同性最強的,鄧肯可以在內線進行單打,與此同時他還可以在防守一端作出貢獻。


第三:我為什麼還會選擇鄧肯呢?即便是加內特看上去更適合小球時代,舉個例子濃眉哥適合小球時代吧,可是就一定可以獲得總冠軍嗎?像蒂姆鄧肯這樣的超級明星,無論放在哪個時代,他都可以拿到總冠軍,並且引領一支球隊。其實我一直想說,有很多球員是無論身處任何時代,他們都是優秀的一部分,不是他們在適應這個時代,而是他們的能力,在那個時代裡就可以獲取成功,能夠在職業生涯拿到五個總冠軍,並且帶領一支球隊20年如一日的穩定是不容易的。

鄧肯不單單是一個優秀的球員,同時也是一個優秀的團隊領導者,一支球隊優秀的基石球員,所以無論是任何時代加內特和鄧肯對比,我都會選擇鄧肯,我是懂籃球的赫本,認真的回答每一個提問,希望大家喜歡並關注我,如果有不同看法可在留言區交流。


彌勒籃球


當然是選擇狼王加內特。

誠然對於在石佛和狼王直接進行一次抉擇的時候,確實是痛苦的,因為兩人均是歷史級別的大前鋒。但子鵬更傾向於在如今的小球時代選擇速度更快,更有激情的狼王。

下面是子鵬對於此次問題的闡述。

第一:狼王擁有符合現在秋風的速度。

作為1995年的5號籤,狼王18歲就以高中生的身份登陸NBA。

儘管身高達到了2.11米,但這並不影響他在球場上的速度,相反因為其敏捷的速度可以在後場抓下籃板之後,直接一條龍推進下快攻。

在肌肉棒子林立的90年代KG的速度也是擊敗對手的法寶之一。

而當今的NBA,每一支球隊都在推崇極致的進攻,快速的推進,快速的攻防轉換,快速的退防等等。

而加內特的速度可以在如今的聯盟如魚得水,即插即用,百搭任何一支球隊。

第二:狼王擁有奪取總冠軍的防守能力。

早期的加內特是NBA聯盟少有的可以防守1-5號位的球員。身高臂長,極具速度和敏捷,對於球的走向判斷準確,這也是加內特長期處在最佳防守陣容的關鍵所在。

更為明顯的是2008年的凱爾特人,加內特到來之後,自帶防守體系,成功的感染了全隊,也幫助凱爾特人奪取了總冠軍獎盃。

而KG的年度DPOY獎盃就是對其防守能力最佳的證明。

在如今的小球時代,進攻贏得比賽,防守贏得總冠軍的信條仍然有效。

而加內特堪稱歷史級別的防守能力可以幫助任何一支球隊保護好禁飛區。

第三:狼王擁有無與倫比的激情。

激情這種因素很多時候都是與生俱來的特質,而加內特身上恰恰就具備這種高貴的氣質。

由於其性格活潑,在球場上激情四射的打球,很容易感染隊友。

當比賽陷入膠著的時候,狼王的吶喊,捶胸,仰天長嘯,霸氣揮臂等等都是激情四射的一種體現。

而這種激情在球隊落後的時候,當比分差距很大的時候,球隊陷入困境的時候,就像是一支強心劑一樣,可以讓整支球隊煥發活力。

而狼王的激情就是勇士格林的加強版。

鄧肯的技戰術特點是穩定,高效,波瀾不驚,陣地戰進攻是其最大的能力體現的時候。

而小球時代更需要的是加內特這種,有速度,有激情,攻防俱佳的超級大前鋒。





趙子鵬的籃球廣場LA


我認為沒有在2000之前看nba的人可能不會太瞭解兩人從出道到退役的全過程。很多人一段時間都認為狼王輸在森林狼時運不好,卻忘記了他的超大合同帶來的球隊缺乏競爭力。鄧肯真的讓人佩服的是從奧尼爾湖人,到活塞,再到被湖人埋沒西部。當人們認為他應該快退役的時候,居然兩進決賽還拿了一次總冠軍。

我永遠記得輸給熱火的g7他拍地的那下,你能想到第二年他重新回來拿回屬於他的一切嗎?雷霆過了馬刺又被馬刺擋在總絕之外,你們看到馬刺老的老小的小失敗了又還能站起來的原因嗎?我是姚明球迷,過去不喜歡鄧肯,因為姚明打不了他。現在我喜歡鄧肯,因為我是籃球迷。鄧肯,就是歷史最佳大前鋒,沒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