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雲祭掃” 祭祀更文明

春暖花開、清明將至。3月29日晚,居住在涼州區北關中路某住宅樓的小李,在“雲”上寄語:“風吹過,沙草沒;憑書傳話,可憐思念無處說……”以表達清明時節對父親的感懷。

4月4日是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又稱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每逢清明節前後,掃墓祭祖,是民間傳統風俗之一。“今年清明節前後,市民可以通過‘雲祭掃’表達對親人的懷念之情。”涼州區殯葬管理所工作人員任平告訴記者,“雲祭掃”是新一代虛擬實景祈福祭祀平臺,可為逝去的親朋好友創建紀念館,永久保留逝者生前的珍貴照片、音頻、視頻等,通過發送祈福館到朋友圈,讓散居各地的親友能夠隨時隨地為逝者點燭、祈福、留言。

將親人的思念化為永恆,讓生命的故事流芳百世。為積極營造綠色、文明、簡約的祭掃氛圍,近日,涼州區有關部門發出倡議:廣大黨員幹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頭遵守疫情防控期間人員管理規定和相關殯葬政策法規,自覺帶頭和帶動勸導身邊人,採取文明環保安全方式進行祭掃,做文明祭掃的先行者、帶頭人。在外學習工作尤其是境外涼州籍人士,在疫情解除前暫緩回鄉祭祀,可通過掃描涼州區網絡祭掃平臺二維碼的祭祀方式祭奠親人。

記者從涼州區民政局瞭解到,從3月27日至4月10日,該區的七架沙灘陵園、永豐公墓、武南公墓、靜安生態公墓、下寨灘生態公墓實行電話預約祭掃。

提及清明節祭掃風俗,市民謝先生坦言:“豐祭不如厚養,孝道重在當下。清明祭祀活動重於心不拘於形。過去,每年3月底到4月初,街頭巷尾焚燒紙錢的現象屢禁不止,給城市環境和市容市貌造成了不良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步伐不斷加快,倡導文明新風,杜絕不文明行為,祭掃方式靈活多樣,清明節更顯文明氣象。”

文明祭祀重緬懷。“我們倡導通過家庭分散追思、網上祭祀、家庭悼念等形式,以綠色祭奠推動社會文明進步。進一步轉變觀念,共同推進殯葬移風易俗,喪葬從簡,綠色祭祀,弘揚文明新風尚。增強安全意識,嚴格遵守森林防火有關規定。不帶火種上山,不在山林草地、交通路口、廣場小區、巷口樓道等場所焚燒冥幣、冥物。”涼州區創城辦工作人員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