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北上杭,鄭州這次想做“標杆”


未來城市的競爭,一定程度上是基於智慧化的公共服務供給質量、產業創新能力、社會治理水平……相互之間的一種競爭。

12月16日,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2019國際智慧城市峰會上,鄭州市委書記徐立毅作出以上判斷。

面對臺下數百位權威專家,徐立毅進一步展現出鄭州建設智慧城市的決心。

他在致辭時說:鄭州有信心、有決心發揮好後發優勢,建成智慧化、數字化標杆城市。

對於“智慧城市”這個概念,想必大家並不陌生。簡單來說, 它是指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或創新概念,將城市系統和服務打通、集成,以提升資源運用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及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約500座城市明確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目標。不過,相比上海、深圳、杭州等先發城市,鄭州在這方面確實算不上特別突出。

如今,這座剛剛跨入GDP“萬億俱樂部”和千萬人口門檻的城市,將如何向智慧城市靠近?

01

對標

對於鄭州,“智慧城市”其實也並不是一個陌生詞彙。

早在2013年5月,鄭州就成為全國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今年6月,鄭州又成為首批50個5G商用城市之一。隨著5G萬物互聯時代到來,一個能夠計算、思考的智能城市運營體系,帶來無限想象空間。

最近,鄭州接連舉辦較高規格智慧城市論壇。

除16日開幕的這場峰會外,上月初,第六屆中拉政策與知識高端研討會也在鄭州舉行。這也是該論壇繼2015年在北京、2017年在上海舉辦之後,第三次在中國舉行。

在這次研討會上,鄭州市發改委主任楊東方明確表態,鄭州將對標北京、上海、杭州等先進城市,通過三年時間,將鄭州打造成為“全國標杆”:

用一年實現突破,特別是在管理層面,讓老百姓有顯著的獲得感;兩年實現看齊,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達到先進城市水平;三年實現領先,有所創新,在部分領域達到領先水平,樹立全國標杆。

實際上,對於建成“全國標杆”這個目標,鄭州已鋪墊多時。

早在2018年8月,《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工作推進方案》就明確寫道,到2020年底,鄭州將打造成為“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綜合競爭優勢突出的國家新型智慧城市標杆”。

今年8月,鄭州與阿里巴巴正式“牽手”,數字經濟、智慧城市及政務服務等正是雙方合作的重點內容。

很快,10月10日,徐立毅主持召開鄭州市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情況彙報會,由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許詩軍通報合作項目推進情況。當時,徐立毅再次談到,要力爭實現“一年突破、兩年看齊、三年領先”,努力將鄭州打造成為全國數字經濟領先城市。

02

思路

這裡有個背景不得不提。今年6月,徐立毅剛剛卸任杭州市市長,履新鄭州。當時,有杭州資深媒體人士向城叔評價,

徐立毅任內,杭州數字經濟和“最多跑一次”改革都做得不錯,“應該有很多經驗可以推廣”。

一個地區主政者的思路,顯然與地區發展關係緊密。從杭州到鄭州,徐立毅如何理解智慧城市建設?

在杭州,徐立毅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在當今DT(注:Data technology)時代,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引領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的一個新基石,也是實現社會持續繁榮的一個新引擎。”

需要補充的是,“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正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金句”之一。

在鄭州,徐立毅也多次談到,“數字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支撐性、引領性作用越來越重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對鄭州未來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對於具體實踐,在16日的峰會現場,徐立毅表示:

實踐當中我們感到,智慧城市建設關鍵在於應用,核心在於數據,難點在於有效數據的收集共享與安全保障。要把握好條與塊的關係,數字的應用主要在塊上,但數字的形成往往是在條上。

這裡的“條”,指許多數據以領域、行業為單位產生,以“條數據”狀態存在,而不同部門、不同機構之間往往存在數據壁壘,互不相通——這也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設的普遍性難題。而“塊數據”則以社區、城市為單元,整合各類“條數據”而成,達到區域內數據互聯共享。

在徐立毅看來,數字只有集成才能形成數據,才會產生價值。政府要主導統籌規劃、系統設計,做好數據打通工作。同時,他也強調,“打通是原則,使用有條件”。

數據使用,要有一整套安全技術標準和審批流程,以確保數據安全。他認為,要以群眾和企業要辦的一件事為牽引,“需要什麼數據就打通什麼數據”。由此重構數據共享、協同應用、便民服務流程,分佈集成數據,構建城市大腦,最終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新型社會治理體系。

03

行動

“城市大腦”這個概念,正是在阿里巴巴支持下,2016年由杭州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

根據公開報道,12月11日,鄭州市發改委已批覆《鄭州市城市大腦一期項目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1.3億元。

在11月初舉行的研討會上,楊東方透露了鄭州城市大腦建設“藍圖”

通過進一步做數字化一站式服務,實現零跑動聯辦;通過智慧停車系統,實現車位100%數字化,智能調度並提高效率;通過發力鄭州高鐵站樞紐的智能化,打造數字樣本,讓每位旅客提早出站10分鐘;打通智慧交通、醫療與急救,實現智慧城市大腦統籌的智慧生命通道。

當時,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副主任吳志剛建議,鄭州可以將打造“數據加工工廠”作為突破口。也就是說,“將脫敏後的數據分門別類進行管理,從而把資源變成資產”。

而對於至關重要的人才問題,吳志剛認為,對河南和鄭州而言,發展數字經濟,並不一定要拘泥於引進多少人才,而應該注重能夠調動多少智力資源為其發展出力。

實際上,與土地資源、人才資源一樣,當下,數據資源正被視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而智慧城市可通過數據綜合使用,提升各方面資源配置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徐立毅擔任杭州市市長期間,杭州正式提出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三化融合”,把數字資源變成產業新藍海。

鄭州會重複杭州的路子嗎?

徐立毅的思考是:“智慧城市是一個全新課題,沒有可以簡單複製的一種模式,也不可能在信息技術迭代發展當中一勞永逸。我們要走好具有自身特色、節約高效的智慧城市建設之路。這是我們每一個城市都面臨的重要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