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發病,是先調水還是先治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南美白對蝦發病後,到底是先治病還是先調水?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做呢?

在我們水產養殖中,品種發病大多都是由養殖水體環境惡化引起,南美白對蝦生態結構簡單,如果按種類等級來分,它們要比大多數魚類低等。南美白對蝦體型偏小,生理結構簡單,這就限制了它抵禦外界不良環境的能力,因此養殖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著養蝦的成敗。養蝦一定要養好水,這不僅能減少病害, 好的水體環境更有利於發病蝦的康復。

對蝦發病,是先調水還是先治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蝦發病,首先要確定的是什麼引起的,在能確定水質、水體沒有問題時,或者剛調完水、解完毒、改完底沒多久後發病時,要結合當時、當地以及病因確診病症,先治療再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性調水。

能確定水質、池底、藻象等方面都沒問題,可以選擇不調,因為調水的結果就是要求這樣的一個健康穩定的水體,這類疾病如:蝦苗本身只帶的病毒,投餵過期變質的餌料引起的肝腸性疾病等。

對蝦發病,是先調水還是先治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如果養殖水體不佳、水質變差、池底惡化、藻象單一、有害藻類成為優勢藻類等情況時又遇到蝦子發病,這是首先要解除的就是不良的養殖環境對健康蝦的繼續影響,再要做的就是治療病蝦。注意,我的意思不是說,必須要先調水,水調好了再來治病,而是要結合實際情況同步進行。

我們養殖人都知道,水質的調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則5~7天,長得要一個多月也不一定能調節過來,如果正在發病中的蝦要等到一個月後再來治療,那結果肯定是看不忍賭。可以按照消毒、改底、解毒、調水等,同時結合實際發病情況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同步進行治療。如內服藥餌料,對病蝦藥浴,打撈死蝦,或分離病蝦等。

養殖重點關鍵在於預防並非治療,蝦如果發病首先得找出原因!並按以下方法來補救讓損失降至最低!

對蝦發病,是先調水還是先治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1、大量捕撈上市

捕撈降低損失,又可降低池中密度,大部分蝦發病還不至於死亡,一旦因密度大缺氧就會加快蝦死亡率。

2、對症下藥

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並減少餌料投餵量至蝦恢復正常。每次換水1/5,不可大量換水引起蝦應激反應並調理水質(改底、解毒、殺菌等)

3、加強巡池管理

對蝦發病,是先調水還是先治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早晚巡池觀察蝦活動情況,蝦晚上吃食活動,巡池能觀察出很多問題方便及時做好下一步應對方案!

水產養殖重在預防,堅持巡池管理。蝦發病都是有一定過程的,所以巡池能及時發現並解決。等蝦出現死亡問題時一切太晚,治療費用高不說效果還不太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