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的侄女是新加坡籍嗎?很多評價,大家看看他們評價的到位不


方方的侄女是新加坡籍嗎?很多評價,大家看看他們評價的到位不

我應該是第二次寫方方,因為問的讀者多。

第一次是在另一個號裡,我的觀點就兩句話。

1、她想說什麼,是她的權利。

2、她的內容我翻了,消沉了些。你要是生病,或者遇難,暫時別看,人的情緒積極還是消極會直接影響健康以及效率。

當然,你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又喜歡看,那自是無妨。

無論你喜不喜歡,都應該允許人家說話,即便你不認同。

讀者這一次來問她,是因為她又一次被大家所關注,關注的點就是標題。

她被人挖出來,說在武漢封閉期間,拜託交管局某警官送她的侄女到機場,飛新加坡。

一時間輿論大譁,嶽不群,偽君子,各種口誅筆伐甚囂塵上。

我仔細看了下細節,如果你沒有感情色彩,真實的過程應該是這樣的。

1月23武漢封城。

1月29方方委託某警官送侄女去機場。

但如果你弄清楚狀況,會發現武漢是2月10號才封閉小區的。

也就是說,1月29你是可以開私家車離開小區的。

方方的侄女,早已移民海外,是新加坡籍,1月29那天新加坡撤僑,而且那位警官是用私家車送她,從流程上看,符合規定。

當然,我很清楚為什麼這件事兒會引起軒然大波。

因為預期落空。

你看到了,三句不離本行。我每天就在那裡琢磨市場預期,所以你讓我看啥玩意,最後看見的都是預期。

大眾對方方的預期是什麼?

方方的伯祖父是汪闢疆,汪闢疆是近代學者,這個出身很討喜,原因不贅述,你懂得。

方方從寫日記開始,定位就是緊抓道德制高點,凡事都批評,這個也非常討喜。

為什麼討喜呢?這裡我要解釋下。

我以前寫職場秘籍的時候,告訴過讀者一件事。有兩個點你抓住了,一定能讓你平步青雲。劃重點,前提是大公司

1、絕對不能做事。

做事這種事,是有風險的,所謂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尤其在不確定的事情面前,更是如此。

你只要是個做事的人,一定會被人家抓住小辮子。

2、一定要善於挑撥離間,戳是非。

一個公司有兩名高管,A負責攻堅,你是B。

A要攻堅,難免要求兄弟們加班,那一定被人記恨。

你去跟兄弟們面前戳是非,說A讓兄弟們幹活,就是為了染紅他的頂子,這種話一定討喜。

然後你轉身去跟老闆面前繼續戳,說兄弟們怨聲載道,都說A不好,老闆去打聽下,也會發現你說的是真的。

而且順帶也打聽到,你的口碑比A強多了。

無他,你不幹活嘛,口碑當然比A強。

如果A把事情做不成,或者落點小毛病在你手裡,那你正好趁機發作。

即便A把事情做成了,你還可以去繼續戳是非,暗示功高蓋主之類的題材。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這兩點你玩的爐火純青,職場上肯定平步青雲。

至於你說公司搞掛了,兄弟們的飯碗也砸了,沒啥,換個老闆,繼續玩唄。

如果套用職場秘籍,你會發現方方的定位很精準,所以圈了很多粉。

當然,我個人覺得吧,她的模式還是有瑕疵的。

職場秘籍的關鍵在於什麼?

在於你只能攻擊A,你不能攻擊兄弟們。

這叫做團結大多數,打擊一小撮。

可是方方,她的攻擊面很廣。

一線的醫護,她攻擊;志願者,她攻擊;基層幹部,她也攻擊。

理解這意思麼?

A高管你攻擊,他下面的部門經理你攻擊,部門經理下面的組長你還攻擊。

那站在你對立面的人,可就多了。

人稍微有點腦子,就會想到,如果從高管到組長,通通不對,那公司到底還開不開?咱這工資還發不發?

光靠你個耍嘴的,是不是以後俺們都上你家門蹭飯?

這一點,很顯然,被忽視了。

職業文人嘛,其實一輩子也沒經歷過職場,自己悟出來那點三腳貓的手段,其實在職場裡,第一集就得領盒飯。

當然,用來忽悠大多數人,還是足夠的。

但是,任何事都是有成本的,包括寫作。

她的寫作模式,不由自主的就把自己推向了聖人這個預期。

你想嘛,從高管到組長你罵了個遍,一線醫護人員,基層幹部,志願者你都沒放過。

那這種情況下還粉你的,一定是把你想象成當代聖賢了。

這就是她營造的預期。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回頭大家發現了幾個問題,情感上就受不了了。

1、方方是體制內的,享受廳級退休幹部待遇。

2、她的侄女,竟然是新加坡人。

3、替她送侄女的,是位警官,雖然是下班後,理由是方方這麼重要的作家,還是安心在家寫作的好,怎麼能親自開車,還冒感染病毒的風險呢?

這三點前面我說了,沒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完全合理。

可是,它不符合預期。

理解這意思了吧。

你是高管B,你從頭到尾的罵高管A,部門經理A1,組長A2,一直罵。

我們通過你的罵聲,把你想象的特別高大。

或者說,大家以為她是那種心繫天下,像范仲淹那種。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可是回頭一看呢?

高管B,不幹活,有小蜜,每天夜總會還很嗨皮。

瞬間崩了,有沒有這種感覺?

不幹活,有小蜜,夜總會里很嗨皮,這些都是合理的,但不合預期。

所以人設崩了。

就這點事。

你注意哦,我沒有指責人家方方的意思,老讀者應該懂。

我聊的始終是思考,我們號是泥石流,從來不聊對錯,好壞,想聽這些詞的,出門左轉找咪蒙的徒弟們去。

我前面說的職場秘籍,實際上是大企業,比如跨國外企那種。

小公司,你沒法那麼玩。因為公司太小,老闆明確,他不關心這個,他還沒有脫離生存壓力,關心的還是業績。

真正那種頭部外企,全球化的那種,那比清宮戲精彩,因為老闆已經不明確了。

白人,印度裔,哪兒的人都會玩這一套,相對來說,華裔反而是吃不開的,你別看華人看著精,真的鬥心眼,不是那回事。

這裡面的關鍵在於什麼?

在於火候,在於尺度的拿捏。

裝B是一門藝術,裝過頭了,肯定被雷劈。

如果她的攻擊面沒有那麼寬,起碼不要針對那些一線做實事的人,那麼她的人設還可以維持很久,也不至於引起那麼大的反感。

這個話題裡最有代表性的兩個人,是羅永浩和羅振宇。

事實上,羅振宇雖然口口聲聲稱羅永浩前輩,但他倆真的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羅永浩出道很雞賊,他抓住了理想主義這杆旗,圈了很多粉。

但理想主義是一把雙刃劍,它能成事,也能壞事。

你用李佳琦們的行話講,羅永浩這種叫做熱度很高,帶貨能力很低。

理想主義嘛,你留給世人的印象就是腰間揣一把錘子,到處批評,到處錘。

可是當你兜售產品的時候,所有你曾經批評過別人的語言,都會被你的粉絲強加在你身上。

理解這意思了吧,調子起的太高了,你接不下去的。

所以羅永浩做什麼黃什麼。從手機到電子煙,從電子煙到鯊魚皮,最後發現自己能賣出去的產品,只有錘子......

但是羅振宇,比他有智慧的多。

黑羅振宇的基本上都不是他的粉,原本就不是人家的客戶,這種黑,對他是有益的,你等於替他擴大知名度。

而羅振宇的粉大部分是下單的,也就是帶貨能力很強。

他扔掉了理想主義的大旗,標榜自己是一個兜售知識膠囊的商人,你看著自傷,損失了一部分粉。

但其實從商業的角度,他丟棄的都是沒有商業價值的,這些人原本就不會下單。

專業術語講,這叫,做高ARPU值,專心維護高淨值人群。

所以他馬上要上市了,身家有可能上百億,他做成了一個很不錯的企業。

站在資本市場的角度看,這是非常棒的企業定位與預期管理。

他把他的產品和他的人設剝離開了,而羅永浩把兩者死死的捆綁在一起。

羅振宇的聽眾不會因為喜不喜歡他這個胖子而決定買不買他的產品,兩者是無關的。

就像你出門吃一碗麵,你關心的是面的性價比,燒面師傅的人設,你沒興趣知道。

可是羅永浩呢,恰恰相反,別人完全是因為他,才強迫自己吃他家面。

這個問題你想明白,你就理解方方模式的弊端。

她太像羅永浩了。

無非羅永浩拿著錘子錘冰箱,她拿著文字去錘一切能錘的。

這樣圈回來的粉,原本就是衝著你的人設,帶著情緒來的,專業點講,叫做高活躍度,低ARPU值的粉。

他們愛你,僅僅因為一個幻想的人設,那改天他們恨你,也就因為人設崩塌。

他們原本以為你是拿著缽盂沿街化齋的聖賢,每天只吃糙米菜葉,剩下的時間都為他們憂心。

回頭發現你隨便就有朋友送幾十個N95的口罩,有警官的朋友代跑腿,領取體制內的高薪,子侄能夠移民費用最貴的國家之一(投資移民新加坡的費用是美國的5倍以上)。

雖然這些都沒有錯,但這一切,戳傷了他們的預期。

人不能雙標。

你圈的本就是一群講情緒不講理的粉,你不能要求人家粉你的時候不講理,罵你的時候又開始講理了。

這是做不到的。

人家要不講理,愛你的時候不講理,恨你的時候也不會講理。

方方也好,羅永浩也罷,其實都沒有什麼錯,唯一失算的,是用錯了兵器。

錘子本就傷人傷己。

你想想,古龍的七種武器為啥沒有錘子呢?

可見錘子作為兵器,不是那麼好玩的。

你拿錘子錘人,終有一天,人家也拿你的錘子,來錘你嘛。

文末,我們要注意一個事實:

方方寫什麼角度沒有任何理由阻止;

就如同一旦有人不認可甚至批評她也不該有任何理由阻止;

更如同我這樣的泥石流跳出是非談商業模式也沒有任何理由阻止。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這不正是方方想要看到的麼?如果她心口如一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