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吳先喜烈士犧牲地



柴家,是閩北光澤縣寨裡鎮大青村的一個偏僻小山村,全村只有四五十戶人家,一二百人。這裡離縣城60多里,走山路到江西資溪縣只有40裡。

然而就這麼一個在光澤版圖上毫不起眼,難找到位置的普通小山村,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卻是有名的“紅色小蘇區”,屬於“資(溪)、光(澤)、貴(溪)”紅色根據地的一塊。也作為紅色柴家區委所在地,轄管周圍10多個鄉村,領導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擴紅、組織游擊隊赤衛隊與敵人作戰等。紅軍戰略轉移後,三年游擊戰爭中,這裡是閩北通往江西資溪交通線的一個重要交通點,紅軍游擊隊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特別是閩北紅軍司令員吳先喜1936年冬來柴家開闢工作,壯烈犧牲在這裡,而讓人記憶深刻。

“巍巍蒼松頌英烈,清清溪水說柴家”。清明前的那天,我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來到這裡,尋訪這裡的紅色革命遺蹟,憑弔壯烈犧牲的革命先烈,感受當年這裡洶湧澎湃的紅色革命浪潮。

村子中的人樸實熱情,大多是老年人和孩子,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他們爭相向我們講述這裡流傳的革命故事。因為他們的父輩都是當年革命的參與人,所以他們說起來都很激動,有一種紅色後代的自豪。他們爭相指著對面山腰說:“喏,你們看,那裡就是吳先喜烈士犧牲的地點!”村中一位老人指著對面下柴家說:“你們去那裡找一個叫邱獻山的老人,他80多歲了,知道當時的情況很多。”

於是我們沿著田間的小路,過小橋,上石階,直到坡上下柴家人的居住地。這裡現在只是孤零零的幾戶人家,舊的房子很舊,新的房子剛蓋。邱獻山老人的家是一座老式舊平房。 他聽我們說明來意後,很激動,馬上招呼我們到旁邊一戶人家的廳堂中坐下來。老人記性很好,也很健談。他說:“當時吳先喜犧牲時,我模模糊糊記得那天我跟奶奶在家,上午從山上下來幾個人,到家裡叫我奶奶做飯。可是飯還沒做好,就聽到對面槍響,這幾個人就馬上跑出去,往山上跑!當時我也不知道是什麼事,很多年後我長大了,才聽奶奶說起事情的經過。我才知道那天來的幾個人都是紅軍游擊隊的,其中一人是閩北紅軍司令員,叫吳先喜。吳先喜當時是帶部隊從江西資溪縣那邊過來,到下柴家我們家這邊後,他叫部隊在山上等,自己帶幾個警衛員下到我們家來。沒想到國民黨部隊正從對面過來,發現山上的紅軍游擊隊,馬上機槍掃過來。吳先喜他們聽到槍響,立刻從我們家出來往山上跑。沒想到被槍打倒,警衛員背起他往上跑,跑到半山腰處被打中腿部。吳先喜犧牲,警衛員被俘,押回大青鄉那邊去了。敵人走後,我父親和幾個村民就馬上把烈士的遺體葬在那裡。第二天敵人聽說吳先喜手臂上有一個金鐲子,就又來吳先喜的遺體挖出,取下金鐲子,把頭割下來,叫我10多歲的叔叔和另外一個孩子用土箕裝起送往大青。他們抬著路過山口時,頭掉出來滾到山谷下,兩個只有10多歲的孩子當時嚇得大哭。後來只好下到谷底,找了半天總算找到了。到了大青後,國民黨殘忍地把吳先喜的頭掛在城東門上示眾。而吳先喜的遺體又被我父親和幾個村民埋掉,就是今天對面山腰那個地方。”

“這事到解放後,大約1957年10月,縣民政局一個科長和大青鄉的領導來村裡,說縣裡建革命烈士陵園,要找吳先喜同志的遺體。這事當時過去了20年,對面蛇子山上草木生長茂密,幾個參加埋的人都記不準地方,他們只好回去。第二年正月,他們又來了,這次叫村裡我們幾個年輕人上山去找,由村裡一個當時參與埋的老人坐在家門口指點。當我們走到對面半山腰一處時,就是今天知道的這個地點時,老人在家門口大喊:‘就是那裡!就是那裡!’我們就在那裡挖下去,果然挖出吳先喜的遺骸,沒有頭顱。於是我們把這遺骸帶下來,由他們帶了回去……”

聽了邱獻山老人的講述,我們瞭解了當年吳先喜烈士的犧牲和遺骸尋找經過,心裡很是感慨。吳先喜烈士是江西省橫峰縣青石板橋鄉人,早年參加革命,後來轉戰閩北。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他先後任資光貴中心縣委書記、閩北獨立師政委、閩北軍區司令員等,是閩北蘇區的開創人之一。當年他血灑青山,犧牲在柴家,結束了他革命的一生,犧牲時29歲。

對面蛇子山半山腰上的吳先喜犧牲地已建起了一個空墓,旁邊草木青青。每年清明,當地百姓都會自發地前來祭奠。我們走過去,面對這墓地靜靜地佇立,憑弔這位為閩北紅色革命,為廣大勞苦大眾翻身解放而犧牲的革命先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