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與宋徽宗趙佶的經歷相似,都是被俘之君王,他就是奧斯曼帝國的第四位蘇丹——巴耶濟德一世


巴耶濟德是奧斯曼帝國的第四位君主,與他的先輩們相比,他並沒有老成持重的美德,他天性急躁衝動,行為難以預料,不像前三位先帝那樣凡事深思熟慮。他富有天才,能征善戰,親自衝鋒陷陣,手持兩把沉重的戰斧,在敵人的陣營中,如同衝入羊群的一隻惡狼。所以,人們用“雷霆”二字形容這位奧斯曼帝國的第四任蘇丹。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姓名:巴耶濟德一世 ;職業:奧斯曼帝國蘇丹 ; 別名:閃電/雷霆

No.1 雷霆:暴虐而又狂妄的帝王

喜歡誇誇其談的巴耶濟德在他繼位的初期就曾經對來自意大利的使節誇下海口。他說,等到他征服了匈牙利之後,他要騎馬到羅馬去,在聖彼得大教堂的聖壇上用燕麥餵馬。從那時起,他就一直襬出一副伊斯蘭勇士的姿態,不停地公開吹噓他要進攻基督教世界的打算。

穆拉德遇刺身亡後(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三:由“牧羊”到“牧人”的轉變),作為長子的巴耶濟德在戰場上被宣佈為繼承人,史稱:巴耶濟德一世。大臣們擔心出現繼承權的紛爭,於是就向剛剛繼位的蘇丹施加壓力,於是,巴耶濟德就下達了他作為蘇丹的第一道命令——用弓弦勒死自己的親弟弟,就在剛剛結束的戰役中,弟弟還和他比肩戰鬥。這樣,巴耶濟德開創了奧斯曼王朝歷史上延續許久的手足相殘的傳統。這個傳統在他的後代穆罕默德的手中變成了一道法令,通過法律的形式把這種傳統固定下來,在土耳其帝國的臣民看來,手足相殘也好過出現叛亂導致的國家分裂,這種殘忍的制度保證了奧斯曼帝國綿延不斷幾個世紀。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穆拉德一世長眠之所(1389年6月15日,穆拉德一世在科索沃戰役中,被詐降的塞爾維亞貴族用毒匕首刺殺。

王位鞏固後,巴耶濟德也開始了他的征戰之路。傳說刺殺他父親穆拉德的是塞爾維亞貴族,為替父報仇,巴耶濟德將塞爾維亞貴族屠戮殆盡,並與塞爾維亞國王的繼任者簽訂了合約,作為附庸國,塞爾維亞除了幫助土耳其攻打匈牙利外,還每年向他們繳納高額的貢奉。在歐洲的威脅暫時平定後,雷霆皇帝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了小亞細亞半島,隨後,他把當地的政務交給了手下的總督們打理,自己開始了挑戰基督教世界之路。


在基督教世界,土耳其有三大宿敵,匈牙利、保加利亞和拜占庭,其中,最為心腹之患的是匈牙利。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為了應對奧斯曼土耳其的威脅,遊說整個基督教世界,並且策劃了基督教歷史上的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50歲上下的西吉斯蒙德,穿著匈牙利的傳統服飾,由皮薩內羅所繪

此時,英法百年戰爭暫告停歇,神聖羅馬帝國內部也並無戰事。因此,匈牙利國王的請求在歐洲的各個封建國家得到了廣泛的回應。歐洲的騎士階層的精英最後一次聚集在一起發動遠征。他們的目標是奧斯曼土耳其,要將他們徹底趕出巴爾幹地區。


然而,此時的基督教戰士已經不是500年前的基督教戰士了,他們已經顯得非常業餘。他們按照古老方式,帶著浪漫主義的精神作戰。他們對幾個世紀以來專業戰爭藝術的演進一無所知,也不瞭解土耳其人的戰鬥技巧,不瞭解他們出色的紀律性、訓練、情報系統和戰術。他們只有愚蠢的傲慢,戰前就宣佈:“就算天塌下來,我們的(騎士)軍隊也有足夠的長矛把它頂住”。


巴耶濟德在信仰基督教的歐洲的心臟地帶送給了他們一場災難性的失敗,基督教歷史上的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就以一場傷亡慘重的失敗宣告結束了。志得意滿的巴耶濟德在消除了歐洲基督教世界的禍患後,終於準備進攻垂涎已久的君士坦丁堡了,萬萬沒想到,一個來自東方的梟雄毀滅了他的計劃,也毀滅了他——一代帝王的一生。


No.2 敗亡:遭遇帖木兒

韃靼人第一次見到鐵的時候,發現他和其他的金屬不太一樣,因為就算是他們當中最有力氣的人也不能把鐵器掰彎。他們推測,鐵器表面之下一定藏著什麼特殊的物質。於是,他們就把鐵叫做“帖木兒”,意為“裡面夾了東西的物體”。後來,他們開始將他們當中最偉大的領導者稱為“帖木兒”,以此表示這些偉大的人物有著非比尋常的力量。

本節文中的帖木兒是韃靼人,年紀輕輕就做了部落酋長,統治今天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中亞一帶。他渾身肌肉、肩膀寬厚、頭部碩大、前額隆起,鬍子下面生著白皙的皮膚,年輕時頭上就有白髮,跛腳。他與生俱來就有著過人的勇氣、旺盛的精力、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出眾的軍事天賦。14世紀末,帖木兒的帝國版圖已經東起中國西部,北達俄羅斯草原,南到恆河和波斯灣,西至波斯、亞美尼亞,抵達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邊緣。帖木兒認為:既然天上只有一位真主,那麼,地上也只能有一個統治者。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正中畫像為帖木兒

現在,歷史安排兩大帝國的兩隻雄鷹相會了。用歷史學家吉本的話說:“帖木兒不能忍受有人和他平起平坐,巴耶濟德則從不知道什麼人會比他更強”,然而,巴耶濟德在與帖木兒過招之前已經先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已經衝昏了他的頭腦,這次,他輕視了最不該輕視的敵人,並且用自己的傲慢點燃了帖木兒——這隻草原雄獅的怒火。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帖木兒的騎兵

其實,帖木兒並沒有想碰奧斯曼土耳其,只想與之相安無事,但在一次關於土庫曼王公的保護問題上,巴耶濟德羞辱了帖木兒,確實是赤裸裸的羞辱,他在給帖木兒的信中這樣寫道:“你的部隊人數眾多,那又如何?比起我堅不可摧的近衛軍的短刀和戰斧,韃靼人的箭矢又算得了什麼?如果我在你的前面逃走,就讓我的妻妾都逃離我的床榻,如果你不敢與我交戰,那就讓你的妻妾與陌生人纏綿再三之後再回到你的身邊”。


如此赤裸裸的羞辱,讓巴耶濟德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帖木兒終於向奧斯曼土耳其發難了,歐洲的基督教國家也趁機和帖木兒結盟,巴耶濟德面臨著空前的災難。此時的巴耶濟德,面對真正到來的危機彷彿變了一個人,早已沒有當年“雷霆”氣勢,長期的勝利以及日漸腐化墮落的生活方式在身體和精神上摧毀了他。最終,在一次戰役中,他成了帖木兒的俘虜。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安卡拉之戰帖木兒俘虜巴耶濟德一世

在帖木兒賬下為奴的日子,是巴耶濟德人生中的最後歲月,也是他一生中最為屈辱的歲月。他被放在一個籠子裡,接受韃靼士兵和曾經被他征服的亞洲人的各種羞辱;夜裡,帖木兒會把帶著手銬腳鐐的巴耶濟德當腳凳使用;帖木兒還霸佔了巴耶濟德的女眷,並且讓她們全身赤裸,在巴耶濟德面前服侍新主……各種各樣的折磨摧毀了巴耶濟德的精神,不到八個月,巴耶濟德就在一次嚴重的中風中死去,也有人說是自殺身亡。


關於巴耶濟德牢獄生涯的故事有很多,譬如帖木兒將巴耶濟德當作腳凳使用,又如帖木兒要求巴耶濟德的塞爾維亞妻子Olivera Despina在其朝臣面前裸體跳舞。但是,這些記載都被認為不實。帖木兒的朝臣寫到巴耶濟德受到極佳的照料,他甚至為巴耶濟德的死而哀痛萬分。同樣地,帖木兒和其它統治者的歷史也證明帖木兒遵守諾言,他聲言會致力令巴耶濟德重新登上奧斯曼帝國皇位。1403年,巴耶濟德逝世,一些文獻指巴耶濟德是猛撞牢籠的鐵棒自殺而死。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上圖說明:帖木兒擊敗巴耶濟德一世, 也就此徹底掃除了稱霸小亞細亞的障礙。1402年7月20日,在安卡拉戰役大敗奧斯曼帝國,帖木兒俘其蘇丹巴耶濟德一世,使其帝國疆域成為從印度德里到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的大帝國。他擊敗了當時如日中天、不斷擴張中的奧斯曼帝國,間接地緩解了伊斯蘭文化對基督宗教文化與整個歐洲的滲透。而從小亞細亞帶回的藝術家、工匠與學者,留給撒馬爾罕無數無價的傳世建築,使該處在其孫兀魯伯的經營下,成為了中亞伊斯蘭文化的重心。


巴耶濟德死後,奧斯曼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危機,當年,他的先輩們對付拜占庭的手段也被帖木兒照樣複製。巴耶濟德的兒子們割據一方,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陷入了內亂。這場內亂持續了整整11年。然而,與拜占庭不同的是,持續的分裂並沒有摧毀奧斯曼土耳其,而是讓這個帝國浴火重生,半個世紀後,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兩位偉大君主的出現,這個民族登上了世界之巔。


史海鉤沉 趣味加油站

帖木兒的詛咒


帖木兒的碑文上刻著:

吾復生之日,世界將膽戰心驚。

這句碑文莫名令人感到恐懼。而帖木兒的詛咒是:任何打開棺蓋的人,將會被戰爭邪魔所擊敗。

1941年,斯大林下令發掘帖木兒墓葬,而在棺槨被打開的幾個月後,蘇德戰爭爆發了。斯大林慌了,便讓人帶著帖木兒的棺木在莫斯科上空轉三圈,在蘇聯的傳統裡這種行為是保佑戰爭勝利的方法。之後將帖木兒風光大葬。隨後蘇聯軍隊迎戰德軍大勝。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帖木兒的皇家墓地,古爾·埃米爾陵,位於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古城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古爾埃米爾陵園中的地下墓室

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古城,有一座名叫古爾·埃米爾陵的皇家墓地,這座華麗的墓地是中亞征服者帖木兒在世時修建的,公元1405年2月18日,帖木兒大帝在征服明朝途中(史稱帖木兒東征

)突然暴卒,屍體便被安葬在這座陵墓之中。


在古爾埃米爾陵園建成五百多年後的6月19日,俄國籍人類學家馬利克卡尤莫夫帶領一支考古隊來到了撒馬爾罕城,他們不顧當地人的勸阻,執意要進入古爾埃米爾陵園中的地下墓室進行考古研究。


批准發掘的經過是這樣的:1941年3月21日,斯大林收到一封來自聖彼得堡科學院的文件,信中請求斯大林批准科學隊前往撒馬爾罕挖掘帖木兒墓,這立刻引起了斯大林的高度興趣並派遣科學隊前往撒馬爾罕(根據俄國著名史學家Boris Ilizarov的說法:斯大林原名為朱加什維利,“斯大林”和“帖木兒”分別是俄語和蒙古語“鋼鐵”之意,斯大林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鋼鐵”,是為了能像帖木兒一樣驍勇)。


考古隊員小心地移開帖木兒的棺蓋,終於看到了帖木兒的真容。馬利克卡尤莫夫通過查驗屍體發現帖木兒生前身高約為1.70米,而且腿部有毛病,是個跛腳的領袖。並發現了開頭的那段咒語。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發掘現場留影

三個月後,帖木兒的詛咒真的顯靈了!——


德國550萬大軍越過邊境,悍然對蘇聯發動大規模侵略;蘇軍猝不及防,死傷數百萬人,損失的軍械設備不計其數。


發掘帖木兒墓的考古學家趕緊給朱可夫寫了一封信,詳細描述了帖木兒詛咒的經過。隨後,朱可夫立即將此事上報給斯大林,斯大林立即下令“補救”以平息這位“戰神”的憤怒。

當時,德軍已攻打到莫斯科。斯大林派出一架飛機,帶著帖木兒的遺骸在莫斯科上空飛三圈。按照俄羅斯人習俗,在重大戰爭前,都會抬著戰神的神像,繞著莫斯科走三圈,以示吉利。隨後,飛機飛往撒馬爾罕,將帖木兒的遺骸重新放入石棺,然後以國家元首之禮風光大葬。

帖木兒下葬不久,蘇軍在莫斯科戰役中獲得了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這場殘酷的蘇德戰爭中,蘇聯人死亡數量達到2700萬人。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四:“雷霆”皇帝巴耶濟德

上圖說明:在這個地陵之中,除了安葬著帖木兒的遺骸,還有他孫子烏魯貝克的屍骸。烏魯貝克被反對者斬首後,他的頭於身體分離埋葬。


往期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 回顧: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三:由“牧羊”到“牧人”的轉變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二:奧爾罕的帝王生涯

讀《奧斯曼帝國六百年》系列一:聊聊浪漫的“土耳其”


往期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 回顧: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六:藝術作品中的耶穌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五:猶太——“帝國”之殤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四:大衛王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三:出埃及——猶太人的“長征”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二:猶太人的“上下五千年”

讀《聖經的故事》系列一:你該瞭解的一段歷史


往期 讀《獵人筆記》系列 回顧:

讀《獵人筆記》系列四:農奴制下俄羅斯農村的“風情畫”

讀《獵人筆記》系列三:葉爾莫萊和磨坊主婦

讀《獵人筆記》系列二:霍爾和卡里內奇

讀《獵人筆記》系列一:抗“疫”宅家的心靈遠足


往期 讀《古希臘神話故事》系列 回顧:

諸神的腳印(下)

諸神的腳印(上)

希臘神話故事中的“女神”們

盤點希臘神話中“F4”

古希臘神話中男神中的男神是誰?

15年後,我讀懂了《希臘神話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