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祭掃”共鑄“平安清明”

以“文明祭掃”共鑄“平安清明”

慎終追遠又清明。

作為傳統節日,清明承載著人們對故人的緬懷追思,也綿延著數千年的祭祖習俗。但非常之時更需行文明之舉,在森林防火和疫情防控的雙重壓力下,安全、文明、綠色祭掃應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火患猛於虎,必須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目前,我省已進入森林草原春季防火特險期,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大大小小火情時有發生。其中,農事用火、祭祀用火成為主要隱患,尤其是祭祀用火,已經成為每年清明前後引發山火的一大頑疾,其教訓不可謂不沉痛。近日,全省各地封山禁火,嚴禁一切野外用火,一場森林防火的人民戰爭已經打響。與此同時,疫情防控仍不可掉以輕心,為了降低祭掃活動聚集感染風險,清明節期間,全省殯儀館、公墓、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現場祭掃服務,由工作人員代替群眾統一祭掃,暫停集中祭掃、集體共祭等聚集性活動,對零散祭掃、野外祭掃進行嚴格管控。

所有這些舉措,都是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僅需要各方壓實責任,堅決遏制事故災難多發勢頭,而且需要廣大群眾理解支持配合,不存一絲僥倖,不越紅線一步,自覺遵守規定,自願響應倡導,堅決不帶火種進山,不在墓地燒紙、焚香、放炮。築牢安全底線,是美好生活的基礎,是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清明祭掃,仰祖懷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不合時宜的舊觀念、舊方法、舊習俗,該摒棄時就要逐漸摒棄,代之以更文明綠色的緬懷方式。以一束鮮花、一封家書、一株小樹,代替焚一疊紙錢,同樣可以表達生者對逝者的懷念。尤其是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做移風易俗、文明祭掃的帶頭人。近日,我省各地還推出了網上祭掃平臺,供群眾寄託哀思。以呂梁市網上祭奠平臺為例,打開手機微信,“指尖輕觸,哀思關山飛渡”的字幕把人帶入一種肅穆的氛圍。頁面分為烈士館和個人館,網友可以致敬英烈,也可以為逝去的親友自建一個紀念館進行追思。這樣的“雲祭掃”同樣感情充沛,可以喚醒家族記憶、重溫家國情懷,不失為一種具有現代氣息的緬懷方式。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清明不僅是傳統節日,也是傳統節氣,氣清景明,繁花盛開,是人們踏青出遊的好時節。在此,鄭重提醒遊人,切勿野外用火,切勿扎堆聚集。做好安全第一責任人,做好自身疫情防控,是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的最大負責,也是對逝者的最好告慰。

本報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