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学霸容易,可培养一个“人”是真的难!


培养一个学霸容易,可培养一个“人”是真的难!

文丨大川

导语:



曾有教育工作者编写了两个道德两难的故事,并且在每个故事后边提出两个问题,我们不妨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问问自己应该怎么办:



故事1:某人凌晨时分晚班结束回家,穿过一条偏僻的街道。在街角处,他发现一流氓正在拦截一位少女,企图夺走她的手机、钱包,并且威胁她不能出声。那位少女紧紧的抓住钱包,一直在挣扎着,在苦苦乞求“放过”。这位行人懂得在这个关键时候应当帮助这位少女,旁边并没有他人。如果自己走开不去援助的话,也没有人会知道。如果自己去帮助少女流氓,可能会因为害怕而逃走,也有可能携带凶器对自己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



问题1:“那位行人会去帮助被拦截的少女吗?”
问题2:“如果是你,你会帮助被拦截的少女吗?”



不要着急回答,请看下面一个故事!



故事2:小明病了,他耽误了两周的课程,小李跟小明是非常好的朋友,小李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去年上学的时候,小明因为生病导致长时间休学,小李曾帮他从头到尾补习了功课。这一次,刚开始的时候,小李也是打算像上次那样帮助朋友补好落下的功课。可是又有些犹豫,一想到实际情况,拿不定主意,因为他马上就要去市里面参加数学竞赛,面对实力相当的选手,他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



问题1:“你觉得小李会帮助小明补习功课,还是会为了数学竞赛而准备复习


问题2:“如果你是小李,你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请说明原因,实行标准打分满分100分。


培养一个学霸容易,可培养一个“人”是真的难!


这些问题其实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遇到,总是使我们感到进退两难,这社会主义当中,人与人关系方面的道德标准主要就是平等、团结、友爱、互助。关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建设,主要结合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培养。这四项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任何一项都能够促进道德的形成。而一颗“爱心”是廉洁情感和意志的桥梁,它能够推动道德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所有的道德,我们最终都要以“行动”来体现,而行动则靠着情感的激发,顽强的意志力来持续,需要结合认知来更好的处理问题。


认识道德建设在集体中的作用:



我曾在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书,里面看到这一句话:“作为人,我们要时刻想到自己生活在群体之中;即使你一个人时,别人也会看见,如果你做了什么坏事,你的母亲会感到伤心”


初读这句话,我的了解并不深刻。自从这十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与体会来看,算是弄懂了丝毫。我认为他是在劝诫青少年要有一个丰富的想象力,要学会结合爱的力量,自我约束一些不道德行为,培养高尚的情操。



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要去善于挖掘学生主观意识的潜能和自觉性、集体意识。要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认知榜样的力量


培养一个学霸容易,可培养一个“人”是真的难!


当然榜样也是具有流动性的,如果我们把某些固定的同学形象设为榜样,尽管他们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突出,但是这种做法有待商榷,因为这样你就会将榜样变成少数人的固定名词。



我们不需要少数的榜样,我们需要的是大多数,重要的是去引导他们成为别人的榜样!榜样的作用在于告诉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榜样,榜样如果固定话,会将大部分的学生驱逐于榜样的大门之外,会使他人产生深深的挫败感。情绪失落,对待日常生活变得极其冷漠,甚至自暴自弃。


教育过程最“糟糕”现状:



同时我们教师在教学环节往往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凡事必须要有“红花衬绿叶”才会更加的突出,所以每次只知道夸奖那些班级的尖子生,而平时更是有意无意的挑出班级上几个所谓的“

差生”进行一顿数落,很多的老师在课堂上都做过这样的事情,包括我在刚进入教学环节也是这样。我们自认为是为了缓解课堂气氛,提高上课积极性。




可是这两三年之后,我发现自己完全做错了,我也对那些同学说声对不起!班级上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固定的几个,“差生”这两个字在他们身上烙下了印记,总是显得比别人落后一些。



但是我们没有想到,有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些标签贴在他们身上之后,他们反而慢慢的习惯了,时间一长,连他们自己都开始默认,完全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变得自暴自弃,这都是我们自己的错!总是想着怎么样去教好学生,却没有真正的做到。


也正是搞这种陪衬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们的心里不知不觉的产生了不公平的阴影,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培养一个学霸容易,可培养一个“人”是真的难!


我们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唤醒学生的“耻辱感”,激发他们的潜能。当然,宽容并不等于放纵,这种宽容应该是含有信任的基础。


正确德育方式:



在我身边发生过这样一个例子:班上的某位同学经常喜欢占他人的小便宜,借钱总是不还。而后其他的家长联系他的父母,这位同学的父母一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孩子喜欢占小便宜,之后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采取了宽容和信任的方式,他完全的改变了以前掌控钱非常严格的做法“每个月给的生活费不能超过多少,并且使用方向要向自己说明”。



他把自己平时的一些零钱放在孩子的房间,让孩子可以随用随拿。



这位同学第一时间就是将自己的“外债”全部还清,并且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也不会大手大脚的花钱,只是必要的时候使用而已。

培养一个学霸容易,可培养一个“人”是真的难!


结束语:


这位家长的做法,我非常赞同,因为他增强了孩子的自主权,认同了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唤醒了他的内疚感和耻辱感,对于道德行为的重塑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



所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任何一件事情都能够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会辨别生活的是非善恶,完善自身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培养一个学霸容易,可培养一位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是真的难!


2020年3月29日凌晨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