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中的名詞解釋怎麼背比較好,為啥我背不下來?

酸牛奶小八


我是一名剛剛入編的小學老師,在2017年有幸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但是自己的考編之路也有兩年了,對於招教考試的書籍每到暑假就成了我必修的功課,作為成功上岸的一員,在這裡,我僅闡述自己的學習方法。

首先對於招聘教師的考試內容,就我自己一年又一年參加過的考試而言,覺得標準越發的細化。記得16年我剛準備複習的時候,本身自己不是師範生,面對很多專業性較強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我通常採用的是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就相當於所謂的無意義學習,重複訓練,反覆記憶,期望達到理想的識記的效果。但效果卻不盡人意,第一年失敗告終。來年我總結經驗,認真的把書本中教給學生的識記方法,運用到自己學習的過程中,順利上岸。記憶名次解釋同記憶其他知識點的思路是一樣的,比如心裡學的知識比較抽象,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對知識進行深層加工,在記憶概念的同時,依賴於個人的具體理解。

其次我們提倡用科學的記憶方法進行識記。比如我們在準備招教考試時,適當的使用:

(1)系統記憶法: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一體化,把所學的知識點穿成一串珠子,這樣就會順理成章地在腦子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比較記憶法:有些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名詞解釋確實比較相像,容易造成混淆,可以對相似而又不同的識記材料進行對比分析,弄清它們的異同以進行記憶。

(3)嘗試回憶法:不斷地自己考自己,自己做自己的考官,主要是採用自己提問、自己複述、自己默寫等各種形式。

還有理解記憶法、運用感官記憶法、爭論記憶法………

最後在記憶名詞解釋的時候,我們學習的心態要放平,保證充足睡眠,飲食均衡,注意用腦衛生。據調查識記效果跟我們的情緒狀態有很大關係,積極的情緒能夠集中注意力,提高記憶能力,增加識記內容的保持時間。

學習的方法不是大家用了都會取得一樣的效果,大家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多請教別人高效的學習方法,畢竟我們要見賢思齊嘛,請教別人,用別人的長處來豐富自己的羽翼,這樣才能飛得更高。加油!








那一抹刺眼的微笑


您好!河源華圖為您解答!

一、名詞解釋的考查範圍

在教育基礎理論的考試中,名詞解釋題旨在考查大家學科中比較基礎且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一些概念、原理及術語的理解。涉及名詞解釋題的知識點往往呈現以下幾個特徵:

其一,基礎型概念。試題中所見的這類名詞解釋基本可以與考生所認為的“概念”吻合,因為這類概念,往往是學一門 學科、瞭解一個教育學、心理學現象的基礎,也是學科的立足點。這類概念顯得很樸實,沒有精深的理論背景,也不需要實驗推論,只是在每章每節的學習前,先解 決下“是什麼”的問題,所以在學科中涉及的知識範圍比較廣。如:學校教育、班風、教育制度、課程標準、學習策略、自我意識等。

其二,理論型術語。這類名詞解釋多是學科中理論性較強的學科術語。往往會涉及理論研究背景、提出人物、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指導意義,多出現在《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中。如:關鍵期、最近發展區、自我效能感、功能固著、親社會行為等。

其三,實用型概念。這類名詞解釋往往與教育教學實際工作聯繫緊密,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最熟悉、最常見的一些現象。如:學習興趣、學習動機是與學生學習活動密切相關的概念;教師的職業素養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備的要素。

二、名詞解釋的答題技巧

把握了名詞解釋的大致出題範圍後,又當儲備多少“字句”或者怎麼組織這些“字句”才能把一個名詞解釋解答清楚呢?這裡為大家指點一下名詞解釋的解答技巧。

事實上,每一個名詞解釋都可視為由其“實質”和“描述”兩部分組成,“實質”指的是這個概念的本質,也是把握這個概念或術語的落腳點。“描述”指的是對這個概念特徵、作用及意義的描述,是可以按自己理解去描述的部分。


河源華圖


十三年前資教,十年前考編,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用。

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問題,你的目的是考試,而沒有閱讀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相關名家的書。特別是教學學心理學

考試題目是碎片化的,書才是系統化的,特別是概念的講解,理解了就好記憶。

祝你成功。


左手花園右手菜園


最好是能夠理解就可以,一般不需要死記硬背


花有圓缺月有陰


理解中去熟記,在職的話結合崗位去實踐中理解。不過,必要時強記也必須。


觀海聽濤83892421


我一直是理解記憶的,根據內容結合教學實踐還是比較好消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