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級博主秋葉20年沉澱,寫作中90%的問題,7堂課掰開揉碎餵給你

37signal這家公司在網絡應用行業大名鼎鼎,曾被《連線》雜誌評出2008年十大最值得關注的創業公司。讓他們名聲大噪的Basecamp這款在線工具,是全世界最流行的團隊協作軟件。這個公司的程序猿不僅會編程,還會寫文章,還出版了一本書“Rework”《重來》,成為亞馬遜書店排行榜年度第一名,賺足了口碑。

這樣一個全面發展的公司,當創始人被問到,你在招人的時候如何做選擇時,他回答說,

“選擇寫作能力最強的那一個”。

公司招聘寫作那能力最強的候選人並不是37signal的個案。當年我爸爸在工廠裡面做基層員工,因為筆頭功夫好,被空降到城裡的大廠做了辦公室主任。如今寫作能力更加重要,我的閨蜜懷孕生子,照理來說,職業生涯會受影響,而她憑藉優秀的寫報告的能力在團隊站住腳跟,繼續發揮領導左膀右臂的功能。

當我們再談寫作能力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談什麼?

揭開寫作能力神秘的面紗,你會發現它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包括全面思考、信息收集、時間管理等等。

為什麼寫作能力這麼重要?原因在於寫作是很好的自我迭代方式。

想要改變但苦於沒有好辦法的人、處於寫作初期但沒有形成習慣的人,都可以考慮用寫作開啟不一樣的人生。

百萬級博主秋葉20年沉澱,寫作中90%的問題,7堂課掰開揉碎餵給你

今天我要推薦的是,秋葉大叔的《寫作7堂課》這本書。

秋葉,人稱“秋葉大叔”,在網絡上因為擅長製作PPT為大眾熟知,其實他早就混跡論壇,因為《水煮信息化》一文建立了權威,如今在社交平臺擁有百萬粉絲。

現實中,他是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中歐商學院私享會導師,多家500強企業邀請授課。同時他還開公司,創立“知識IP大本營”和“新媒體商學院”兩大新品牌,管理100多個員工。

而神奇是,秋葉大叔把24小時活出了48小時的樣子,身兼數職還能日更公眾號,這寫作能力是怎麼煉成的?他梳理20年的寫作經驗,在《寫作7堂課》中一口氣教給你。

秋葉特訓營之《寫作7堂課》

秋葉大叔在書中介紹了7種拿來就用的寫作方法:

框架式寫作

複利式寫作

碎片化寫作

聯機式寫作

結構化寫作

清單式寫作

覆盤式寫作

這7堂課之間環環相扣,與其他寫作教程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好上手。因為問題和方案一一對應,就像醫生給你開的藥,服用方法都寫清楚了,你按時按量吃藥就好。

“框架式寫作”讓你全面積累內容,“複利式寫作”能推動積極練筆,“碎片式寫作”解決時間問題,“聯機式寫作”讓你的靈感源源不斷,“結構式寫作”提供10種體裁、打破侷限,“清單式寫作”教你查漏補缺、做細做精,“覆盤式寫作”讓你完善積累、快速升級。

《寫作7堂課》的適用範圍甚廣,從寫作延伸到工作和生活,為我們建立了一整套體系,包括思維模式、操作流程、執行細則、覆盤總結。

秋葉老師說,

“通過寫作教思維,教職業習慣,教你們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價值遠遠超過會寫一篇文章。”

我提煉了三種最常見的寫作困擾,看看如何用秋葉大叔的方法各個擊破。

百萬級博主秋葉20年沉澱,寫作中90%的問題,7堂課掰開揉碎餵給你

日更變年更,不知道寫什麼?建立你的框架思維

法國思想家蒙田有句名言,

“如果一艘帆船沒有明確的航行目標,那任何風向對它來說都不會是順風”。

寫作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目標模糊,我們對身邊的大量信息視而不見,等做到書桌前,再去構思,難免會無從下手。

我身邊從事諮詢行業的朋友,往往比一般人更有全局思考能力。因為他們工作的本質是,在短時間內快速瞭解一個全新的行業,結合信息搜索能力,做出行業分析。長期的諮詢工作,讓他們看問題更全面、更深入,這就是框架式思維方式。

小到一篇書評,大到個人品牌矩陣,都可以用框架式思維來搭建。

比如寫書評,結構明確--引題破題、作者介紹、主線概括、亮點分析、最後立意總結。有了骨架,往裡面填充內容即可。

比如項目管理,大框架有三種--時間軸、空間軸、時間+空間即時空軸。定好框架,把任務和責任人對應起來,項目跟進和覆盤的時候,省時省力、條理清晰。

秋葉大叔在《寫作7堂課》中特別提出,框架式寫作是“個人品牌寫作的關鍵技術”。聽上去野心勃勃是不是?還在前期建立知識體系、還在練習寫作的你,會不會感覺“個人品牌”和自己沒有關係?那就大錯特錯了。

做任何事情,推動你前進的動力不是“我明天要做什麼”,而是“我這輩子要做什麼”。

也就是說,你思考的越全面、規劃的越清晰,那麼可寫的內容就越多;可以寫內容越多,那麼你更新的越勤,堅持的越久。

百萬級博主秋葉20年沉澱,寫作中90%的問題,7堂課掰開揉碎餵給你

沒有素材?沒有時間?聯機搜索,碎片疊加

我們有了框架,知道了要寫什麼,高屋建瓴的話題聊完了,但大部分人的問題是素材不夠、時間不夠。然而,有意思的是,越忙的人越多產,嗷嗷喊著“我沒有時間”的人,絕對不如又日更又開網課的秋葉大叔忙。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時間都去哪兒了?

本書提出的方案是“碎片式寫作”。

“碎片式”這個詞,我本來是不看好的,尤其是寫作,我習慣於空出一大段時間來完成。但秋葉大叔對“碎片式”的解讀成功說服了我。他說,“框架式思維是一種思考習慣,碎片化寫作是一種時間利用習慣”。其秘訣在於,保證最終的寫作環節有大段時間,之前的構思和收集素材,則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完成。

時間利用習慣可分為三個層級。

第一層次,養成利用碎片時間的習慣。可從給三個方面入手:隨時記錄靈感,隨時把靈感變成提綱,有意識積累寫作框架。

第二層次,提高單位時間的目標產出率,也就是評估自己單位時間內能完成什麼任務,比如,3分鐘記錄靈感,5分鐘完成排版,10分鐘寫一個論點等。

第三層次,進入“心流”模式最大化的產出,這是一種高效輸出的狀態。書中介紹了5個關鍵,值得借鑑。

百萬級博主秋葉20年沉澱,寫作中90%的問題,7堂課掰開揉碎餵給你

時間有了,素材哪裡找?

對我來說,寫作最大收益不是額外收入,而是對身邊的信息保持敏銳的嗅覺--“這個熱點話題我可以展開寫寫”,“那個朋友的故事拿來當素材也不錯”。

有了框架後,我們會對原本視而不見的信息格外靈敏。除此之外,書中提出“成為聯機學習者”,也就是善用互聯網的搜索功能,缺什麼、搜什麼。

有人會問,“我的搜索能力不夠怎麼辦?”書中給到了全方位的解決方案,不僅提供了很多小工具、小竅門,還有大叔親測好用的網站。

搜索能力的高低,決定了文章中素材和觀點的匹配度。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勤加練習你也可以成為搜索達人。

百萬級博主秋葉20年沉澱,寫作中90%的問題,7堂課掰開揉碎餵給你

如何快速檢查和提升?多種清單,多次覆盤

擁有30年寫作經驗的勞拉·布朗博士在《寫作完全指南》中把寫作比喻成一個轉盤,共有六個部分:明確目標、確定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內容、寫初稿、修改。

她指出,不管寫什麼文章,都應該留出時間來做修改,而且最好是第二天或第三天再來修改。

她建議用列個清單來做修改,但很少有書詳細講如何修改不同的文體。《寫作7堂課》做到了,裡面提供了不同文體的修改清單,但作者建議我們理出對自己來說容易且有效的清單,提高修改效率,其實是減少失誤,越寫越順手。

清單從哪裡來?靠覆盤。不復盤是列不出清單的。因此,《寫作7堂課》的最後一堂課,分享了覆盤的技巧。

在素材環節,我們用“聯機式寫作”解決了問題,但每次臨時抱佛腳去搜資料,只是暫時解決問題。而覆盤,最大作用在於借鑑和積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例如,給文章取標題,在各大平臺發佈文章,打開率取決於標題吸睛程度,轉發率取決於內容的優質程度,沒有打開率何談轉評贊。所以可以有針對性的把取標題技巧做一次覆盤。

其實網上的文章如《20種好標題結構》《學會這15種取標題技巧,文章閱讀量翻倍》就是覆盤式寫作的經典案例,我們自己也學著去分析,這些爆款文的標題是利用了人類的好奇心,還是痛點或利益點?

除此之外,文章結構的框架、商業文案的框架,都可以用覆盤來學習。在自己低頭拉磨的同時,抬頭看天,博採眾長。

行動-覆盤-再行動-再覆盤,這樣就把清單式寫作、覆盤式寫作、框架式寫作結合了起來,形成了良好的寫作和積累的習慣。

百萬級博主秋葉20年沉澱,寫作中90%的問題,7堂課掰開揉碎餵給你

建立自己的風格和專業

多年前,我讀到臺灣廣告創意教母李欣頻的一句話,從此,它成了我的座右銘,雖然字跡褪色,但始終貼在我房間牆上最顯眼的位置。

“建立自己的風格和專業,把自己當作一項事業,當成個人品牌在運營,創造自己名字的價值,幫自己建立一個別人拿不走的身份,而不是社會價值下的職位。”也就是說,別人再厲害你也不可能完全拷貝,要找到自己的特色並發展這個特色。

很多人選擇從寫作開始。但是如果單純把寫作當做變現方式,那未免有些狹隘。學習寫作,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用到生活中、用到主業中,你的價值會更快的體現出來。

通過學習《寫作7堂課》形成自己的思考習慣和做事方式,才算是給自己的風格和專業打好了基礎。

不要怕自己起步晚,也不要怕自己起點低,最重要的是開始去做。

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百萬級博主秋葉20年沉澱,寫作中90%的問題,7堂課掰開揉碎餵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