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為什麼這麼火?真的是質量遙遙領先嗎?

車車守護神


國內許多朋友至今也沒有搞懂汽車安全是什麼概念,一直認為只要車皮硬就安全,這也是部分人們認為德系車安全的原因。但有趣的是大眾中高檔車都在使用簿皮車,只有低檔車使用厚皮車。其實,汽車安全不是汽車本身安全,汽車安全唯一的宗旨是保護人員安全,保護人員安全不能只是皮硬,更重要的是採用新型材料,科學建立框架,有效吸收碰撞產生的能量,簡單說安全車需要的是不軟不硬。相信科學的朋友應該參考NCAP汽車安全碰撞試驗結果看汽車安全。

當然,大眾車做的很認真,也很講究做工,許多技術領先於競爭對手,但小毛病仍比日系主要車型略多,綜合使用費用也不夠經濟。這也是德系中低瑞車在更多國家賣不過日系車的原因,在汽車王國——美國,銷量前五名的都是日系車,前十名均沒有德系車,儘管前十名有美國車,但明顯不如日系對手銷量大,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有關部門抓住豐田問題不放的原因。不過,從全世界範圍內看,沒有人懷疑中高檔以上車的優勢仍在德系。


如影隨形小籍


大眾汽車質量好不好?看看前幾年速騰的板車懸掛事件、雙離合變速箱事件、寶來隔熱瓦事件、渦輪增壓發動機燒機油等事件就知道了!幾年過去了,大眾汽車的質量開始遙遙領先了嗎?我們讓事實說話,下面是2018年汽車質量投訴排行榜:
可以看到一汽大眾排第六,總計409起故障投訴。上汽大眾也不示弱緊跟其後排第九,全年投訴403起。國產的比亞迪排名第一,主要投訴問題是售後服務。一汽大眾的質量問題投訴為94起,比亞迪質量投訴為81起。雖然大眾汽車銷量高基數大,故障投訴也會多一些,但是有很多銷量很高的合資車投訴並不多。例如一豐、廣本、廣豐等日企。可以看出來大眾的質量並沒有遙遙領先,反倒是投訴量遙遙領先。

大眾汽車在國內熱銷也是有一定原因的,質量雖然不說遙遙領先,但是大眾卻是進入中國最早的汽車。尤其是捷達/桑塔納在中國市場為大眾立下了汗馬功勞。
上圖可以看出來,


大眾進入中國市場是很早的,只比吉普晚一年。1984年大眾汽車進入中國,成了合資企業上汽大眾,1988年桑塔納下線。1991年一汽大眾成立,同年捷達下線。我們熟知的本田豐田等車企7年以後才進入中國建廠。當時中國市場的老三樣,其中兩樣都是大眾。捷達桑塔納憑藉著穩定可靠的質量影響了一代司機,從高高在上20幾萬的奢侈轎車到今天幾萬塊的教練車出租車,幾乎所有的老司機提起捷達桑塔納都是讚不絕口。大眾的口碑就是低端車型打造的!

有句話說的好,大眾研究中國。這並不是空穴來風,捕風捉影,而是有一定依據的。從最近很火的捷達VS5身上就可以看到一二,1.4T發動機+6AT變速箱,這是一套呼聲最高的動力組合,大眾放到了最低端車型上,知道你喜歡什麼需要什麼。

大眾汽車的高級感是怎麼營造出來的呢?俗話說好人出在嘴上,優點要展現出來讓大家知道才好。隨便舉幾個例子吧!大家都知道“空腔注蠟”吧,這本是車身鈑金的一個工藝而已,老百姓是怎麼知道的呢?就是大眾這個老師教的嘛!採用空腔注蠟技術,防腐十二年!
車身激光焊接也是如此


,普通百姓有幾個知道激光焊接的?大眾把原本焊接專業的名詞普及到民間,大家都知道大眾汽車採用激光焊接技術,自然後面就會談到激光焊接工藝帶來的優勢。
而渦輪增壓發動機、雙離合器變速箱,也是大眾首創。大眾為了推廣這套動力系統不遺餘力,在大眾的努力下大多數人開上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汽車,雙離合變速箱也得到高度普及,國產車也在大範圍使用,這點是要感謝大眾的,沒有大眾的試水、沒有國內第一批白鼠車主的支持,黃金動力組合是不可能這麼快成熟的,至少大眾現在的雙離合變速箱幾乎是最成熟穩定的雙離合。

光說不練也不行,其實大眾的研發也很給力,要不然怎麼能拿出那麼多“先進技術”來造出“高級汽車”?
上表可以看出來,大眾研發費用為收入的5.69,排名第二。可以看出來研發費用僅次於寶馬,比戴姆勒(奔馳)還要高一些。大眾在中國的銷量是很高的,2018年大眾在中國銷售418萬輛汽車,佔據總銷量一半以上。同時大眾針對中國市場的特供車型也是最多的,可以看到大眾汽車銷量高並不是偶然。


水墨丹青一世情



大眾汽車在自己個人眼中是最實用的汽車,大眾汽車裡面有低端的桑塔納,也有高端的帕薩特等,還有更高端的輝騰,所以大眾汽車最實用,既有豪車也有普通車,也有咱們普通老百姓能用起的低端車。


網上有的人就抓住大眾的問題不放,說大眾的斷軸,大眾的燒機油,大眾汽車投訴量高等問題,這些問題歸根到底還是大眾汽車的銷量比較好,如果沒有高的銷量,根本也就沒有這麼多的投訴,只有銷量上去了,保有量大了,才會出現投訴量多的問題。

大家可以看看汽車銷量排行榜,大眾汽車的銷量一直在轎車裡面是遙遙領先,尤其是大眾朗逸轎車,在橋車裡面的銷量的確很不錯的。大眾朗逸的質量還是好多人比較認可的,尤其是硬度非常的高,非常的耐撞,就自己在汽車售後乾的這麼多年的經驗,還是很認可大眾汽車的質量,大眾汽車也是百年老車企業,造車經驗還是非常足,無論從性能還是價格方面,都是一款非常不錯的車。


暢談汽車的螞蟻


大眾汽車的火爆可以用六個字總結: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可理解為大眾汽車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節點非常完美,上汽大眾與1985年合資成立,這一階段國內汽車工業的基礎非常薄弱,其能力無法打造出一臺適合公車使用以及C端市場的汽車。而此時由重合了特殊階段的開放,汽車領域可以吸引外來的技術實現師夷長技的目標;於是同期向各大知名海外車企拋出橄欖枝,而其中只有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拿出了最大的誠意。

當然技術支持絕對不會是無條件的,大眾汽車看中的是這塊市場潛藏的巨大能量,往大了說一些就是沉睡的巨龍要伴隨經濟的騰飛而騰飛了,一旦風雲驟起則這塊市場的消費能力會是全球最強的。時至今日完全印證了大眾汽車的預測與分析,同時大眾汽車也通過在汽車可選項的空白階段實現了“獨一份”,在發展階段逐漸控制C端市場的話語權,最終到汽車市場成熟階段則可以利用長期形成的品牌影響力實現一定程度的“為所欲為”。

上述內容不僅有天時同時有地利,正是因為這塊土地和這個國家的巨大能量讓十幾億人擁有了在商人看來理想的消費能力,同時讓數億人具備了汽車的消費能力。要知道很多國家的總人口數還不足中國國內具備汽車消費能力的人口多,這一龐大的而“肥沃”的市場就像是一塊肥沃的土地。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庫不盈,大眾汽車的一場豪賭達到了應遠超其目標的理想結果,同時也盤活了奧迪,這就是戰略眼光。

至於人和就不多贅述了,這需要從群體心理學分析,因為傷人太重不適合在公眾平臺發文討論。不過關於大眾汽車的量產車品質還是要說明,簡而言之是消費級左右的量產車一塌糊塗,中端及以上量產車品質合格。

桑塔納曾經的火爆只是因為選項太少,其次則是“任務購車標準”讓大眾汽車以公務用車的姿態出現,廟堂文化不論在任何文化體系中都會影響市井文化,汽車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大眾汽車的成功是一定程度的利用了所謂的“人和”(群體心態),當然這也是必然的結果,不是大眾汽車也會有其他品牌做到這個程度。

實事求是的評價桑塔納只能說平平無奇,而後期的改款桑塔納、捷達、寶來(次代捷達)、朗逸、速騰等車,這些車的從專業角度分析至少L動力版還能以性價比低來評價,而T&DQ200版本很顯然是工業垃圾。因為沒有哪款價格並不低的汽車應該用問題不斷的乾式雙離合,並且是在挽救了這一企業的市場中進行“試驗”,有次可見大眾汽車集團與其他合資車企並沒有不同,對於這一品牌的情懷一文不值。

但是品牌影響力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已經影響了太多人,而99.9999%的汽車消費者對汽車技術知識又是一無所知,選車的標準則是口口相傳或“老人說”的標準,於是大眾汽車的這些品質低的一塌糊塗的車仍然能夠熱銷。大眾汽車只有裝備330Tsi-EA888及更高等級的車可以給出好評,這些車不論性能與品質都達到了同級別的中等偏上標準,當然這是在Turbo發動機解決機油問題之後才能給出的評價。

總結:大眾汽車的成功與品質並無很大關係,這是歷史造就的品牌;大眾系列量產車可以選擇,但想要品質得有20萬左右的預算。


本文由天和Auto原創發佈,歡迎轉發留言討論;內容請勿站挖搬運,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天和Auto


大眾品牌車系在國內確實是挺火的,我把這些原因概括了一下分為三點

1:德系品質

大眾桑塔納的十年,影響了中國人,讓中國人開始膜拜德國人,開始感受到德國人紮實的做工、務實的作風,不過那時候德國大眾也的確足夠老實。就這樣大眾憑藉一款桑塔納一款捷達擊退了所有的入侵者,而捍衛大眾的正是中國這些消費者。最起初的大眾很地道,做車輛的品質要求很高,這也導致了中國人民特別認可大眾。據說當時上汽要修改一顆螺絲,都需要德國大眾批准,把控不可謂不嚴,所以當時的大眾產品還是十分不錯的,但是由此導致的後果也很明顯,成本高居不下。

2:政府公車採購

一汽把大眾最暢銷的車型都拿下了,還順便拿下了奧迪品牌。在帕薩特之後,奧迪A6接下了官車的任務。在政府大量公車採購的情況下,良好的使用感受為大眾積累了不錯的口碑。由公車引領的市場逐漸影響了中國的消費者,大眾的銷量一直水漲船高,直到2005年前後。

3:研究透了國人的心裡購車需求

大眾的確是在順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所以它能造出來國人熱愛的產品,加上國人多年以來對大眾較好的印象,所以大眾在中國具有其他品牌不可比擬的優勢。有時候想想大眾也挺無奈的,如果不降價不減配車型的價格就高不成低不就,完全無法應對日系的競爭。


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我是卡啡,有汽車問題的可以關注我並邀請我回答喔,大家一起來討論。


車鈦


只在中國市場用雙離合。令人詬病的燒機油的EA888發動機。老實說,剛來的時候還講規矩。最早款的寶來,帕薩特確實可以。但現在就算了吧,比日本子的用料還寒磣。我朋友的一個10款速騰,開了5年各種毛病,據他說大修發動機時拆開油泥都滿了。大眾養活了大量汽修人員,功不可沒阿。


雁三鳴來了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普桑曾是中國首部合資的轎車,最初有些人甚至認為普桑是進口車;真正為大眾奠下良好口碑的是捷達,首批捷達幾乎全部是進口件組裝,之後若干年中,捷達的確是同級車質量的代表,老司機們普遍認捷達,直至今日還有許多人讚美捷達。有人曾認為,出租車司機最懂車,因此,跟著出租司機選車沒錯,但這些朋友並不知道私家車與出租車每年公里數相差很大,普桑和捷達維修方便,這是出租司機選擇其的主要理由,但私家車用上8年也未必趕上出租車1年的公里數,基本不需要太多的維修。

國內許多朋友至今也沒有搞懂汽車安全是什麼概念,一直認為只要車皮硬就安全,這也是部分人們認為德系車安全的原因。但有趣的是大眾中高檔車都在使用簿皮車,只有低檔車使用厚皮車。其實,汽車安全不是汽車本身安全,汽車安全唯一的宗旨是保護人員安全,保護人員安全不能只是皮硬,更重要的是採用新型材料,科學建立框架,有效吸收碰撞產生的能量,簡單說安全車需要的是不軟不硬。相信科學的朋友應該參考NCAP汽車安全碰撞試驗結果看汽車安全。

當然,大眾車做的很認真,也很講究做工,許多技術領先於競爭對手,但小毛病仍比日系主要車型略多,綜合使用費用也不夠經濟。這也是德系中低瑞車在更多國家賣不過日系車的原因,在汽車王國——美國,銷量前五名的都是日系車,前十名均沒有德系車,儘管前十名有美國車,但明顯不如日系對手銷量大,這也是為什麼美國有關部門抓住豐田問題不放的原因。不過,從全世界範圍內看,沒有人懷疑中高檔以上車的優勢仍在德系。

感性選車的人較多,傳說必然成為信息的主流,理性選車的人較多,權威和科學的信息才能影響到人們。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車域測評


認識德國才能認識大眾,德國的工匠精神舉世公認!德國製造就是高質量的代名詞,不要說汽車,任何人只要網購一件德國的廚房用品,當然必須是正品,就會明白德國質量了。

與中國合資生產汽車,由於融入了中國人的理念和要求,其質量當然會有一些變化,這也正常,大眾汽車的質量也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完美,但是德國製造的確應該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


cc視角


大眾汽車為什麼在中國市場這麼火?我覺得是因為……

第一,大眾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累積了不少口碑,在之前我們沒什麼車可選的情況下,一款捷達、桑塔納已經走天下了。更重要的是它的營銷策略做得好,在老一輩人心裡種下了大眾情節的種子,至今影響了很多代人。

第二,它產品表現均衡,你說不出它明顯的優勢,但你也找不出它明顯的劣勢。儘管我們總是說大眾設計就是“套娃”,可這樣的設計起碼能打75分,它雖然沒有奔馳的那般豪華,但也不至於濫用看著就不協調的堆砌手法。還有就是,大眾的幾個主力發動機、EA211/EA888,還有雙離合變速箱,都用了很久了,但在質量不出什麼大問題的情況下,大家還是願意圖個省心去購買。

第三,產品佈局先人一步,很懂中國消費者需要什麼車。大眾推出的產品不少,從5萬到50萬基本上都涉及到,轎車、SUV、MPV、跨界車,它的車型真的很豐富,基本上每個人能到挑到適合自己的大眾車型。特別是,10-20萬元這個級別,大眾抓準了中國人的買車心理,大空間、中庸的造型、相對便宜的終端售價,不少為中國人搭載的特供車型更是火爆。

總的來說,大眾之所以在中國可以這麼成功的原因可能還有很多,但我覺得它最主要的三個原因就是以上這三點了。至於大眾汽車的質量真的數一數二嗎?這放在7、8年前,還是很有說服力的,但是近些年大眾汽車的質量問題頻發,我們所悉知的異味問題、變速箱異響、頓挫、斷軸、燒機油等等,都是它不斷暴露的問題。所以說,大眾質量可能在大環境都在變差的情況下,還能排名靠前,但是比起曾經的自己,我們不得不說,大眾在不斷的退步。那大眾還能火多久呢?只能說大眾目前還能吃老本,不少人對大眾汽車的印象還是靠譜紮實的,不用質疑,大眾要火多幾年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十八線車評人


汽車製造已經無技術可言,品牌是唯一賣點,沒有品牌效應不管採用什麼技術平臺工藝都無人問津。

不是質量穩定工藝先進材料上乘就能轉換成銷售量。當今世界各大市場已經劃分完畢,在歐洲市場德系品牌打敗了英法成為歐洲汽車霸主,亞洲市場日本製造業最早出師,所以幾乎是日系車的天下,美洲市場比較有意思,美系控制高端皮卡,前總統小布什開著豪華皮卡接送各國政要到農莊度假,豪華乘用車被德系控制,日系主攻美國貧困黑人以及中下層民眾的用車。

購車你會怎麼選?大眾品牌不一定是你的選擇,但是一定是汽車行業的一支主力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