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跑的好處是怎樣的?

老表6993694


大家好,我是Power哥,給大家分享國際權威健身資訊。

間歇跑從強度的大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氧間歇跑,一種是無氧間歇跑。

有氧間歇跑是增加身體的最大攝氧量ⅤO2max,也就是身體利用脂肪供能的能力增加,同樣速度下乳酸的產生量會下降,跑步感覺會更輕鬆,從而可以提高速度,間歇比為1:2或1:1,間歇強度比為RPE6:RPE3。無氧間歇跑是增加身體的乳酸耐受力,也就是通過訓練後在同樣的配速情況下,你身體分解乳酸的能力提高,跑步會感覺更輕鬆,從而提高速度,間歇比為1:5或1:3,間歇強度比為RPE8:RPE3。一句話,跑步時身體產生乳酸的速度與分解乳酸的速度決定了你的跑步能力。:

想提高跑步成績,可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有氧基礎,強度為RPE3或4進行穩定態的跑步,建立初步的心肺適能,創造正面的經驗信仰,感覺跑步是很輕鬆的一件事。第二階段:有氧間歇,通過有氧間歇性訓練增加身體的最大攝氧量。

第三階段:無氧間歇,通過無氧間歇性訓練增加身體對乳酸的耐受力。具體訓練我就不寫了,我的其他文章裡有寫。跑步是一門科學,絕不是亂跑


農夫power


跑步間歇和其它運動間歇都屬於高強度有氧間歇,利用心率的轉變提高心肺耐力並達到減脂目的,與傳統有氧相比,高強度有氧間歇對體能要求更高、塑形能力更出色;


適合的對象:①有一定訓練基礎,因為高強度的轉變需要有一定運動能力,不然很容易做成低強度有氧間歇(傳統有氧);②體脂率正常範圍的小基數體重,在基數太大、體脂率過高的狀態下練習高強度間歇運動無疑是對身體造成了一定負擔,甚至損傷,基數大的人仍然以飲食+低中等傳統有氧減脂減重更加合適;

間歇運動的效果:①明顯提升心肺能力、增大體能上升空間;②塑形效果明顯,或許減重效果並沒有傳統有氧明顯,但是對於小基數而言更需要塑形而非過輕的體重,所以間歇運動在肌肉保護程度以及塑形方面都有不錯效果;


跑步間歇方式:①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跑步機上面的智能調速模式,根據速度強度的顯示圖表就可以安排適合自己的間歇模式;②如果是戶外跑步,就要有更加使自己脫離舒適區的決心,因為在間歇中高強度的部分會需要接近無氧的心率,那麼這個強度和時間是由自己控制的。

循序漸進,不要突然提高太多超負荷的強度,時間調控方面可以自己掌握,如果高強度部分只能堅持一分鐘,那麼就可以慢慢遞增,然後轉變時不要一下子心率降低太多。


雕刻你的美


你好,我是馬拉松和它的的跑者們,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先介紹一下什麼是間歇跑:間歇跑是一遍運動,一遍恢復,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跑跑停停,跑了一點,休息一段時間,或者跑步和競走、慢走彼此穿插。用更專業點的說法就是讓身體始終處於較高的心率,從而讓肌肉看乳酸能力加強,然後停下恢復心跳,等到和平時一樣時候,在進行下次跑步。

間歇訓練是德國中長跑教練員波·格施勒和生理學家萊因德爾,於20世紀40年代共同創造的。原捷克斯洛伐克素有“人類火車頭”之稱的埃·扎託佩克,就運用此方法創造了18項世界紀錄。

間歇跑對於跑步的好處簡單來說有兩個:一是提高耐力,二是提高跑步經濟性。因為間歇跑根據訓練需要要不停的變速衝刺,所以能大大的刺激心肺功能,從而提高攝氧量,攝氧量越大,耐力越好!同時,通過間歇跑已經把你的最大攝氧量提高了,原本跑的很累的速度,由此而變得輕鬆,而且國際權威研究機構也表示,經常進行間歇跑對於跑步效率的改善要比持續跑要高。

需要提醒的是,間歇跑的效果雖好,卻千萬不能操之過急。因為訓練強度高,如果沒有好的體能基礎,很容易受傷,也會失去練習效果。所以要先好好紮根,透過基礎期(有氧慢跑+肌力訓練)養成動作的穩定性;進入強化期後,再加入間歇訓練,並且針對比賽目標配速,調整訓練強度,才不會變成只求快、沒意義的亂衝刺。


馬拉松和它的跑者們


間歇跑是為了鍛鍊身體的爆發力,像藍球等運動,需要從靜止狀態變為突然的起動,以擺脫對手。或者是運動中突然的急停,再起動以擺脫防守。

這些動作都要求很強的爆發力才能做到,所以間歇跑是藍球運動員,必不可少的訓練手段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