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教你:写作的七十二般变化

作文一直都孩子考试中的老大难

我们希望孩子写的作文能让人眼前一亮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令人哭笑不得


脑洞大开的学生作文


一方面我们赞叹他们的想象力

一方面又怕自己孩子不会写作文影响升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技巧?


博实乐携手语文教学专家陈先锋主任带来

《一场文学的邀约:找寻你可能需要的写作锦囊》系列课程

上一节课程中

陈老师解读写作的三大终极灵魂拷问

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

本节课陈老师接续上一节课的思路

以“写作的七十二般变化

”为主题

用具体实例进一步展示写作的思路和方向


陈先锋,博实乐教育集团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主任,教学能手,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语文报杯”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主持 “十二五”、“十三五”省级规划立项课题,执教国家级、省级公开课十余节,曾作为人教版教材培训专家组成员到全国多地授课讲学。


莫把金针度与人


讲座伊始,陈老师分享了元好问的一首诗,这首诗表面谈的是刺绣,实际上却是说作诗后只能任人欣赏,作诗的奥妙却没法与他人说。


晕碧裁红点缀匀,

一回拈出一回新。

鸳鸯绣了从教看,

莫把金针度与人。

——《论诗》元好问


金针度人意为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而大文豪苏轼也自言无法传授写作技法。他说自己虽然“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即文章如泉涌,在平地也可滔滔不绝,但是却也“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霍达亦如是。在《后记》中,她表示,“我在落笔之前设想过各种技巧,写起来却又都忘了……我至今弄不清楚我运用了什么技巧。”


综合以上案例,陈老师提醒大家,我们要想达到最高技巧,不可能直接奔着最高技巧去。既然无法以作家为师,我们可以以作品为师,化读作品,从作品中学会归纳方法,并把不可触不可摸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最终达到聚沙成塔,升华文本的目的。


陈老师教你:写作的七十二般变化


文章化读,为我所用


文章化读,需要循文归纳,讲座中,陈老师以实例带领我们化读文章,并归纳方法,为我所用。《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月梦》章节中,文本以“清晨他走来了”开头,简简单单几个字,却一下子就把镜头推进,同时带有悬念,让人浮想联翩。


清晨,她走来了。

……

她看见那棵古老的槐树了,历尽劫磨,阅尽沧桑,它还活着,老干龙钟。枝叶葱茏。过去,每当春天来临,它就绽开串串白花,香气飘满整条胡同;清风吹来,落花如雪,落在她的头上、肩上,“拂了一身还满”。如今树上没有花,开花的季节已经过去了。它白白地开了几十次,落了几十次,一直在等着她呢,而她却没有来。

她终于来了。她从树下走过,站在那座门楼前。

——《月梦》


“它白白地开了几十次,落了几十次,一直在等着她呢,而她却没有来。”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将积累运用到写作中的例子,巧妙地将李煜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进行化用,以花开花落暗示“她一直没有来”,而其中的“过去”与“如今”的比对,以交叉叙事的方式,凸显了人物情感。


陈老师直言,试想一下,而如果直接说“他几十载没有回来”,则没有借花引题那么曲折有韵味。因此,从整体上,不论是物是人非抑或是物非人非,文章都需要经过巧思妙构,这就是化读的方法。


写作的“七十二般变化”


无论是通过电视剧还是古典名著,我们对《西游记》中故事都很清楚,其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更是为人熟知。回到写作锦囊这一主题,陈老师以“悟空教你的学不学”为题教我们学会

引法入文,文自升华


据统计,《西游记》全文中,孙悟空一共变化了105次。但其实,七十二般变化只是一个数字,作者本意则是借数字表示孙悟空本领高超。而赋予他这个本领则为小说而后花果山为王、大闹天宫等情节做了铺垫。正是因为本领高超,玉帝天罗地网十万精兵捉不住,才出现了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热闹场景。


陈老师教你:写作的七十二般变化


陈老师强调: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不能只看热闹,还要从表象中看到方法。那么如何学会写作的“七十二般变化”?陈老师引用更多经典,展开了进一步论证。


万变不离其宗。如果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可以变化,因为它是神魔小说,那么这个方法在其他文章如何化用呢?泰戈尔的诗集《金色花》中,就很巧妙地运用,且看第一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假定前提一旦定下,就可以开始化用变化。同样的巧思还被运用到了《我爱这土地》诗集中,全诗以“加入我是一只鸟”开头,这样的高明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可以多次出现。


金色花 (泰戈尔)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眼界宽,则视界广,陈老师提醒我们写作要把思路打开。这在《别惹蚂蚁》影视作品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电视剧讲述了就是一个小男孩变成蚂蚁大小然后变回来的故事,全文整体架构和构思方法在主角变成蚂蚁之后,以蚂蚁视角展开内容时,文章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有了新的体验和感受。比如主角发现了新天地,家里的地毯变得宛若原始森林一般难以穿越。


陈老师教你:写作的七十二般变化

《别惹蚂蚁》影视作品


一切皆有可能就是文学。卡夫卡在《变形记》小说中,开头人便变成甲虫,作为读者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变成甲虫,而不是一味地问为什么变成甲虫。有了这个思路可以从很多作品中发现文章皆可变,发现新视角、新景象,启发新感觉、新思考。


写文章,章法为先。同时,陈老师也表示,所有的方法都有局限,所以不是学到一个方法就可以到处运用。引法入文有以下两个原则:


1、适用。在考试等真实的故事中强行变化不合适,规定情节指向性的作文内容也不能随便变化。

2、训练,作文之难最难是行,只有多加训练,才可达到熟能生巧运用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