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選粹」趙利民|清明上墳紀事

「美文選粹」趙利民|清明上墳紀事

「美文選粹」趙利民|清明上墳紀事

趙利民,男,漢族,1963年生,山西省稷山縣人,愛好寫作。在國內多家報刊、公眾平臺發表文學作品,現任山西省侯馬市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清明上墳紀事

「美文选粹」赵利民|清明上坟纪事

清明上墳,是祭祖,每年都要給家裡祖先掃墓。這不僅傳承著家族的血脈,也傳承著孝文化,延續著中國五千年文化血脈代代的傳承!在清明的日子裡,天堂與人間就有了說不完的私語。這種對故人的眷戀和愛,讓這清明時節處處傷情,晚輩們在奠念著已故的長輩,走進墳地,給已故長輩磕頭作揖,順墳塋轉上一圈,添上幾銑新土,把墳塋上的雜草拔除乾淨,燒些紙錢,送上一杯酒,一盒煙,一碗在世時愛吃的麵食,盡我們孝敬的心意。青煙嫋嫋中,心淚灑地,心語不斷,在祝福天堂的長輩們快歡樂樂,不要總是掛牽晚輩,忘了自我。每每煙霧繚繞,便有淚如泉湧。隨著一股股輕煙的升騰,捲起的紙錢,一切都在向人們,訴說著離別的痛苦,生活的殘酷,也讓我們感嘆歲月的無情,命運的離奇。

大哥小時候就過繼到大爸家,大爸去年97歲高壽去世,按照我們老家的風俗,家人去世頭一年上墳,叫上新墳,比往年上墳時間稍微早一些。由此,我想起了小時候跟著父輩們上墳的一些事情。

說起來,我們家過去有著無比辛酸的往事,我父親兄弟四人,我父親排行老四,在我父親四歲的時候,我奶奶因病去世後,當時爺爺在鄰村給一大戶人家當長工。爺爺只好把我二爸(二爸和三爸是雙胞胎 )和我父親送給門口兩家沒有孩子的人家撫養,給人家頂門立戶。在日本侵華時期,二爸因躲日本,往紅薯窯藏東西時,因煙燻不幸身亡。爺爺又把三爸送到二爸去的這一家。這樣說來,我父親兄弟四人,分別給三家頂門立戶。我父親到了這邊我爺爺家時,我爺爺兄弟二人,我爺爺為老大,還有一個二爺爺,二爺爺有一個男孩,比我父親年齡稍大,我們稱呼大爸(也就是說,我有兩個大爸)。我們上墳,自然在我父親過繼的這邊爺爺家上墳。

「美文选粹」赵利民|清明上坟纪事

我父親給我們說,他們小時候上墳,都是不出五服的族人相跟著,這樣祭祖掃墓時,顯得人丁興旺、後繼昌盛。他們跟著大人們在麥地裡穿行,從村東到村西,再到村南,只要有祖墳的地裡都要去燒錢化紙、磕頭祭拜。那時候上墳,我們家族的墳墓分佈在四、五個地方,上一趟墳得繞大半個村外的路。全部步行,上完墳,往往需要大半天時間,

後來,因為家戶越來越大,大家商量,分開上墳。把血緣特別近的放在一起上墳,我家自然與我大爸家在一起上。打我記事起,我們上墳,在村東小東堰地裡,父親說,那是土改以前,我們家種的九畝地,那裡埋著我父親他們那輩的老爺爺、爺爺、兩個父親的墳塋。

我們老家有個風俗習慣,一般上墳都在清明之前。上墳時間一般找村裡風水先生推算,看時辰。在擇吉的幾個日子裡,選定一個日子上墳,按照規矩,上墳還有些講究,女孩不能上墳,女孩最終不是家裡人,遲早要嫁出去;媳婦上墳對家裡好,民間有這樣說法:“女兒上墳,越上越窮,媳婦上墳,騾馬成群。”上墳時間訂了之後,母親就會買上一些白紙和燒紙,提前用拓票子版自個和上墨汁、墨水在白紙上加工一些冥幣。然後把燒紙裁成四方紙塊,放一些冥幣,捲成塔狀,每個墳塋上兩塔;家裡開始蒸上墳饃饃,帶根的蔥苗、蒜苗、菠菜苗繞在饃饃周圍;準備四個菜,一般是煮熟剝了皮的雞蛋、一碗浸泡過熱水的半生小米,一塊涼粉,一碗焯的豆芽(或一個好菜,千萬不能放肉,俗稱若放肉,生下後代,是個肉墩,沒有心眼),放上兩雙筷子。饃和菜分別放在兩個食盒裡,用紅包袱包裹。上墳那天,用水擔擔上食盒,提一壺水當酒祭灑,還要扛上鐵鍬到地裡給墳頭培新土,壓紙時剷土用。因當時還是大集體,大人們在生產隊參加勞動。因此,上墳一般都起得早,大人孩子相跟著,拿上紙貨,香,水(後來開始拿酒),表,鐵鍬,浩浩蕩蕩,走進墳地。因前多年,農業社平整土地,老人們的墳塋全平了,因此,上墳只能憑印象,到了墳地,大人們開始用腳步丈量,地頭離祖墳多少步,確定個大概位置,每次磕頭燒紙時,父親都會念念有詞,與地下的先人對話,說世事多變,土地充公,墳頭不便保留,都擔待些,我們後人會年年來看望你們。有時還會說,祖祖仙太,墳不好找了,紙都燒到這裡,你們到底下慢慢分去。

上墳的人們,先給墳頭每個墳塋壓一塊提前準備好的燒紙,告示人們墳已上過了。全部跪下,開始燒紙祭奠。每個墳塋點兩柱香,燒兩塔紙,然後點上些許酒、開水、紙菸等,從大到小,依次類推。回家的路上,路過路口,若有沒有用完的紙,大人們都從各自籃子裡取出來,壓在路口,祭奠沒有人上墳的亡人。

「美文选粹」赵利民|清明上坟纪事

上墳也有粗心的,記得有一年,我們上墳,到了墳地,我家的墳竟然被人上了,我們估計是我們的一個家族上的(因為我們上墳,碰見他們上墳回來,兩家墳塋距離不遠,他家墳沒上,沒有壓過紙),後來一問,果然是他上錯了,我們只好到他家墳地燒了些紙;還有一年,上墳的時候,天下大雨,我們墳地實在不能進去,就在地頭乾淨處燒錢化紙。先人們是不會與後人見怪的,九泉有知,肯定能夠理解。

社會在不斷進步,經濟在飛速發展。過去是勞動把鄉親們團結在一起,上墳也是農耕文明的一個傳統節氣,各家各戶清明節掃墓祭奠祖先是雷打不動的習俗。可是這些年, 後輩人漸漸大了,有的工作,有的上學,有的打工,都在外地。前多年,打電話還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每年趕上墳的時候,要到處聯繫。因為我們這兒有個說法,清明前三天上墳不看日子。於是,長輩們商量決定,每年都是清明前一天上墳,個人調劑時間。實在回不來的,在都市街頭找個避靜處,面朝家鄉的祖墳燒個紙。只要心裡有先祖們,出門在外,認真做人,乾淨做事,不給他們丟臉,他們在九泉下是不會介意的。

隨著四十年的農村改革開放發展,土地又從大集體下放到一家一戶。為了保護方便保護墳塋,新去逝的老人,家人們選墳地都選在自己承包地裡。再一個,隨著時代的進步,上墳好多規矩也有所變化,為了節省時間,上墳幾乎取消了步行,剛開始由步行改為坐三輪車,摩托車,這幾年大多坐小轎車;原來女孩不能上墳,因計劃生育,有的家庭,僅有一個女孩,只要想去的都可以去;上墳饃饃如果自己沒時間,從蒸饃店直接定製;世事富化了,人們上墳不再是昔日的用拓票子版自個和上墨汁、墨水加工冥幣了。而是你三十、他五十的到商店、集市上買印刷精美的大票面來祭祖,還有的燒紙工藝電器傢俱和車輛及房屋。至於頂事不頂事,反正都是盡心盡孝哩。不過,隨著環保和安全的呼聲越來越高,文明上墳成了一種時尚,已有捧著鮮花掃墓的行為,在我們鄉間的清明時節,開始受人稱道。

我外祖父母家,是我大姨夫招親頂門立戶,因他們全家遠在甘肅,每年上墳,路途遙遠,不便回來。雖然家族晚輩們上墳,每年也去我外祖父母墳塋地裡,但我三姨在世時,因他們村和我外祖父母村打交界,每年我三姨都到我外祖父母墳塋燒些紙錢,我三姨去世後,我們兄弟幾人每年上墳的時候,都要到外祖父母墳塋燒紙祭奠。

「美文选粹」赵利民|清明上坟纪事

今年因跟隨我大哥給我大爸上新墳,有幸到生我父親家的祖墳上上墳,知道我們的家庭以前非常榮耀,先人官至雲南巡撫大人,有史可查的以前我們村的兩株雲南紅豆樹,就是他從雲南引進我村。地頭建有魁星樓。被日本人侵華時燒燬,至今遺蹟猶存,魁星樓底座磚基尚在。

清明上墳,也是和兄弟姐妹團聚的時候,因為沒有父母長輩,團聚的機會就少了。

願先祖們庇護我們後人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順順利利……

THE

END

李清水 運城市文聯黨組書記

總 策 劃: 周 博

「美文选粹」赵利民|清明上坟纪事
「美文选粹」赵利民|清明上坟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