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枪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1

泰国青春片《天才枪手》,是进口电影引人注目的一匹黑马,国内上映仅10天,票房即破2亿,同时还获得豆瓣评分8.2分、猫眼评分8.8分的超高评价。

《天才枪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这是一部青春成长电影。女主小琳成长中遇到的鸿沟让人揪心,她的成长蜕变让人欣慰,而故事的发展又让人百感交集。

在这部电影中,天高中生小琳的心理历程是主线。

得知学校老师以开补习班为名,将试题提前卖给学生获利,令她瞠目结舌;含泪发现父母的离婚协议书,以及自己高达20万泰铢的入学赞助费发票,令她怒火中烧。

为了拿回父亲辛苦赚的钱,小琳答应富二代同学作弊请求,走上以作弊谋利的道路。她甚至将同校天才兼贫困生的班克也拉下水,利用泰国和澳大利亚的时差,在STIC考场上作弊。

小琳和班克先一步在澳大利亚拿到STIC试题,做出答案并记在脑中,中场休息时用事先存放在卫生间的手机将答案传给国内富二代同学。

整场作弊堪比谍战片。

很遗憾,班克因在卫生间时间过长而被怀疑,且被抓。小琳则因最后一门考试提前交卷遭考务人员怀疑,并对已离开考场的她实施抓捕。

她在逃跑中,一边慌张躲避抓捕,一边拼命回忆答案,往国内传送。

《天才枪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让人欣慰的是,小琳并没有在作弊谋利这条错误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看到同伴班克被抓,自己又经历了劫难般的紧张,回国面对父亲的关心与爱,她抱着父亲痛哭并承认“做错事了”。

《天才枪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2

其实小琳以作弊谋利,并非是穷怕了,见钱眼开。电影中最让人感触深刻的一幕,道出了小琳走上错误道路的真正原因。

小琳与班克在STIC考场上作弊之前,小琳已经开始在学校为富二代同学提供考试答案,以获取报酬。

在一次分A、B卷的统考中,学校发现小琳的草稿纸上有不属于她试卷题目的验算。

当得知小琳依靠作弊谋利,校长将她的父亲叫到学校,并严厉地训斥小琳:“在学校就要学习,学校不是赚钱的地方。”

《天才枪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面对道貌岸然,满嘴大道理的校长,小琳不禁不屑地冷笑。

她的冷笑激怒了校长,校长愤怒地质问小琳,“你笑什么?这样很没礼貌!”接着,校长又转头质问小琳的父亲,“小琳爸爸,难道你从来不重视小琳的品德教育吗?”

《天才枪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面对校长的质问,小琳父亲羞愧的低头认错。

父亲的低头,同样激怒了小琳,她悲怆地呐喊出靠作弊谋利的原因:“要说在学校赚钱,校长您才是江湖老大哥!在我们交学费的前提下,您还收取每一位同学的赞助费。”

小琳口中的赞助费,是学校根据学生的成绩额外收取的费用,成绩越差,交的额外费用就越高。

听到“赞助费”这三个字,校长恼羞成怒,“蹭”地站了起来,报复般地取消了小琳出国奖学金的申请。

《天才枪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小琳的绝望,她的世界观也因此彻底崩塌,“这到底是个什么鬼世界!”同时她对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求达到极致。

《天才枪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奇葩说》里有一集,罗振宇说,成长是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的那条沟,跌进去叫挫折,爬出来叫成长。

现实的贫富差距巨大、人人谋取私利,使得小琳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碰撞,并产生如悬崖般的深渊。

3

鸿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为人父母,要带着理解和接纳的心态,去认识这条“鸿沟”,然后向孩子传道、解惑,唤醒孩子“我能爬出来”的信心,提高孩子爬出来的技能。

要明白,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渐行渐远,终将离开我们视线。当孩子独自跌入鸿沟,就需要他们独自面对,再用智慧爬出来。

影片的结尾是,拿到高额作弊报酬的班克,对金钱有了更大的欲望,于是他找到小琳谋划更大更多的枪手大计,并威胁小琳,如果不答应,就把STIC作弊的事全盘托出。

《天才枪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小琳的选择是,向STIC考试院自首,并放弃本属于她的经济回报和出国留学的机会,从事可以指引他人的教育行业。

从劝班克加入作弊团队,到拒绝班克威胁,小琳将困难包容进自己的世界,由内而外蜕变,重建自我——无论外界多黑暗,她依旧保持内心的公正,做正确的事情。

同是校园天才的两个人,在同一个鸿沟内,班克跌入沟底,受尽挫折;小琳则爬出鸿沟,迎来成长。

电影虽然没有细致演绎这两位校园天才的家庭教育,但这样的结局,定与家庭教分不开。

《天才枪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父母的引导,是孩子成长的基调。

4

引导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

《天才枪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我们常在公共场合听到类似这样的咆哮,“闭嘴,别哭了!你要吃冰淇淋,爸爸已经出去给你买了,人很多,是要排队的…你还哭!你再这样,我以后出来玩不带你了!”

孩子要冰淇淋,且等不了排队购买的过程,正是孩子的“主观世界—想吃”和“客观世界—现在没有”的碰撞。

他们没有足够的耐心,或者说他根本不知道耐心是什么东西,那么父母就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耐心”。

“耐心是,在没有吃到冰淇淋的时候不哭不闹地排队。”

然后鼓励引导孩子做有耐心的尝试。

当孩子跟着你的节奏去尝试有耐心的等待时,马上去肯定他的行为,告诉他“你太棒了,你已经学会了耐心”。

但当孩子继续失控大哭,就先温柔的抱着他,并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

“妈妈知道你现在非常着急,妈妈能感受到你现在很想吃冰淇淋,妈妈愿意和你一起等。”…

孩子感觉到被理解时,情绪会平复得快一些。

孩子的情绪得到缓解后,再鼓励孩子做有耐心的尝试。

一次的“耐心”引导,并不会立竿见影,孩子马上成为一个有耐心的人,但量变产生质变,在“耐心”引导下成长的孩子,定会将“耐心”内化吸收于自身。

诗人科恩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天才枪手》: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做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在孩子成长的裂痕中注入光的能量,使其羽翼丰满到能独自面对寒潮与风雷。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