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才能把好的方法習慣堅持下去?【學習方法指導01】

同學們好:

我想,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期待: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更優秀~

當然,“好”和“優秀”的含義並不是單一的,並不單指成績,有時它只是一種感覺,一種狀態。有時它又十分明確:也許是跑800米不會氣喘吁吁了,也許是攻克了一類題型,也許是畫的小人兒眼睛更有神了,也許是英語單詞聽寫對的多了,也可能是臉上的痘痘少了,也許是睡得早了第二天有精神......

對於什麼是好,什麼是優秀。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衡量。來源於所見,來源於所想。

對於怎樣讓自己的狀態怎樣變得更好。大家都提到很多,比如良好作息、早睡早起,適當鍛鍊......

話題還得回到大家都關心的學習。班會我問大家,“你採取過哪些不錯的,或者你聽說過哪些有用的學習方法或者習慣?”

大家回答,提供了很多方法和習慣。比如:每天背書,甚至每天背書2h,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睡前背幾首古詩,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提高以語文素養,對需要提高的科目(加強和補弱)做額外的練習,整理錯題.......

大家提供的方法好多,都特~~~~~~~好!

於是乎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我想到過,也計劃過這麼好的習慣方法,目的是為了得到文化技能的提升,到頭來確怎麼只收獲了一份“不開心”,一份“心理負擔”呢?借用一個很經典,我很喜歡的電視劇《士兵突擊》裡的一句話,

“想到和得到之間,還有一個做到”

我想,這份常見的心理落差,很大的一個來源就是我們沒能做到吧。甚至有時會責備自己,“怎麼堅持不下來?我怎麼這麼沒有毅力呢?”,然後信心滿滿、充滿期待的重新制定計劃,然後又因為各種原因沒能做到,又陷入一種負面的情緒,甚至這次小小影響了信心和信念,然後又..........

陷入了一種死循環,不太好的一點是會有人多一份自我的懷疑。“想開”的人則會戲謔一句,“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但總歸,這不是我們期待的...

為什麼沒有做到呢?為什麼沒有堅持下來呢?我想告訴你一些我的想法。儘管我是老師,但是也希望你能對我說的話有自己思考。充分閱讀,獨立思考,辯證理解

[零].沒有做到,沒有堅持下來不單單是我們的意志問題

我想首先問大家,沒有堅持下來和我們的毅力薄弱,恆心不強有關嗎?

那顯然是有關的~

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所向往的意志品質,並不是某兩個常被提起的字。事實上,“毅力”“恆心”“堅持,執著”這些單說出來都是相當抽象單薄的概念,所有的品質必須依附在一件件具體的事情上,才能得到闡釋和印證。比如我們會說袁隆平院士,一個90歲到老人,幾十年,大部分的時間要一日日在太陽下看水稻,觀察水稻,思考,科研攻關,這叫堅持;科比的曼巴精神是日復一日的訓練,流汗,這叫有毅力恆心;疫情當前,廣大醫務工作者直奔前線參與救治,這叫付出和奉獻...

而我們應該承認,並接納自己的一點是,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有時堅持不下來,是正常的。但是我們每個人又都希望自己能夠生活的更好,所以我們又總會重新開始——事實上,我們總有重新再來的權利。所以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負擔以至於要自我懷疑。心理得先想得開。

但是惰性是可以克服的

我們有時制定的計劃,想好的方法習慣沒有堅持下來,其實還和我們的做法不科學有關。這就是我們下面要說的。

[壹]、想做的事太多太雜——目的性不明確

我有過這樣的體會:看詩詞大會,羨慕參賽的選手腹有詩華,吐氣如蘭;喜歡英語,但不再頻繁使用後,英語嚴重退化,很心痛......;對日本文化感興趣,想學日語;喜歡踢球,但技術不精,想提高;從小沒學過什麼樂器,有些遺憾,也不想折騰鋼琴、小提琴什麼大件兒了,買了個口琴,想著小巧、學會了容易隨時展示;想多讀點書,書是最長見識的;最近兩年又喜歡上了攝影......emmmmm......

除了興趣,我還有很多正事兒:業務要精進,課得好好琢磨,“我懂了,怎麼才能讓學生懂?”,還得關注題型,做做中考題甚至是高考題吧...;班主任(事兒真的是多...),好歹是幾十號小孩兒,雖然做班主任的水平和能力有限,咱最起碼得有這個心做好吧,看看教育原理,看看那些名班主任的書,最好再懂點心理學吧~

於是乎,趁著最有時間的暑假,我是這麼安排我自己的:早上讀20分鐘的古詩詞,讀20分鐘的新概念3;吃早飯;上午做做題,摳摳手機時間就差不多了~;吃午飯,午休,看看《你可以做最好的班主任!!!》,吹30分鐘口琴,做點雜事兒;吃晚飯;看看美劇,去外面跑1個小時鍛鍊;洗澡,寫日記......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也不是完全這樣的。

我說完,你可以想象到這個計劃的結局——沒有堅持下來。(當然其實還是堅持了一段時間的,要不然現在也不會偶爾崩一句不知道哪個詩人的詩詞,口琴還能找到個do,re,mi,fa,so,la,si...)

所以你發現問題出在哪裡了嗎?想做的事,太多太雜了~

我大膽的想,也許對你也是這樣的——每天面臨著很多任務:語數外政史地生的作業(作業還是分好幾項的),體育鍛煉,再報幾個課外班,語數外的作業估計就twice了;有才藝的也不能丟吧,愛運動的也得打打球吧.......萬一你偷個懶,少完成,拖後完成某項作業~那我就得恭喜你給自己掙了個滾雪球的大獎——欠賬和今天的事兒都得做...

如果精密安排,我們有麼有可能做好呢?

有,我們做不到的事情有人是可以做到的。比如下面這位清華的學霸:

我們怎樣才能把好的方法習慣堅持下去?【學習方法指導01】

清華學霸密密麻麻的一天;建議點開放大看看

我相信有一天,我們當中也有人能做到這樣,甚至做得更好——當然一定是少數,否則優秀就不珍貴了。

如果你現在已經有比較好的習慣,你可以嘗試一下:合理計劃,嚴格執行,也要給自己留下一點自由的空間

如果你覺得暫時還達不到這樣的地步,可以好好想想:現在對我而言,最需要提高的科目是什麼?最需要保障的生活習慣是什麼?無論是做額外的練習,還是讀讀英語都需要花費時間的,更何況你本來就要上課,睡覺。多而雜的目標和想做的事本來就是不易堅持的。

所以,不妨選擇一兩個自己最想提高的方面,選擇一兩個措施,先開始堅持下來。少而精。

從“小”著手,更容易起步。從0到1,往往比從1到100更重要,也更具有挑戰。

我想起自己堅持最好的一次經歷:我大學的所有課程除了畢業論文全在大三完成了(事實上我大三下學期一共就2門課,代價是我大一大二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課幾乎都是滿的),所以大四的時候除了寫論文沒什麼事。找完工作之後頹廢了兩天(每天點外賣,打遊戲,看劇),覺得這樣不行。於是就早上7點多起,8點到圖書館看閒書,做積累(大學圖書館那麼好的資源,但是沒讀過幾本書,真的太遺憾了...)午休後下午去體育館,舉鐵1小時(粗時間,包含休息),跑1h,出體育館大概就快6點了;吃完飯,再去餐廳旁的綜合樓找一塊而黑板練字,晚上回寢無負擔的看劇......

我們怎樣才能把好的方法習慣堅持下去?【學習方法指導01】

一些書和視頻,看一遍增長見識就可以了。自己覺得好的東西要拿來積累。

我堅持了一個學期,體重瘦了24斤。那是一段我內心滿滿對自己感到驕傲滿意的時光,每天的生活簡單但充實,只有看書、鍛鍊、練字......這樣的堅持對我而言,現在已經很少出現了。我很懷念那個因為充實而對自己狀態感到滿意的那段時間。

但是通過總結比較,我的感悟是,想培養“堅持”,要先思考,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內容要簡單一些,簡單才容易堅持;複雜的事的確不容易,等我們修煉,升級後,再多再複雜的事情,我們自然就會計劃好,還能夠執行。

[貳]、培養“堅持”的技巧——形成常規:固定時間,固定頻率,固定量的去做事

為什麼我們在學校的時候能堅持早讀,在上網課的這段時間卻很難做到呢?——因為在學校你得按時到,早讀是固定時間的。在家,我猜你大概不會起那麼早......那讀背這件事,什麼時候完成就不一定了。

1.所以如果你想堅持做一件事,培養一個好習慣,不妨把做這件事的時間固定下來。

到了這個點,除非有其他極其特殊的情況,你就去做這一件事。比如下午5點到5:30,做一些額外的數學練習,雷打不動。你也不用發愁這麼多事情先做哪個,後做哪個了~節省了發愁的時間。

2.其實有些習慣我們堅持不下來,還和我們做這件事的總量和頻率有關,如果你語文的閱讀理解不太好,英語的聽力需要提高,數學還想做額外的練習.......於是又回到了一開始的問題——事情太多,太雜...人的時間精力總是有限的,其實我們往往一天做不完這麼多事情。所以如果我們想做的事情真的很多,每天都去做,可能這個頻率不太合適,太頻繁了,也沒有那麼多時間。所以,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更加合適的頻率,然後堅持下來。

比如,固定每週二,週五的晚上做一篇語文閱讀理解的專項訓練;每週一,週三,週六做兩頁額外的數學練習;每週7天,至少要運動5天,每次跳500個跳繩;每週一次,自己找題目好好寫一篇英語作文然後找時間找英語老師快速點評......[話說回來,你還是得先考慮清楚,自己到底要提高什麼。越具體越好]

3.一項計劃落實的最初是充滿鬥志的,我們可以第一天就練10頁字帖,做3篇語文閱讀理解,讀2h政治歷史,整理2h地理生物知識點.....然後發現,剛開始還能堅持,越往後就越難堅持....後面會演變成,今天高興了,仰臥起做200個!第二天脖子真酸,肚子真疼,王者農藥真好玩,然後仰臥起做一個都沒做........“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所以除了固定時間,固定頻率,我們還要固定每次做事情的量。這個量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一定要多,但是得能讓我們堅持下去。一次做的多,不如100次積累的多。我每次只做一篇語文閱讀理解,每次限定15分鐘,而且我一週只做兩次,但是每次我都高質量的完成,訂正,分析。那你一個學期下來呢?一個學期大約20周,那你一個學期就做了40多篇閱讀理解。這樣長期的堅持,才能帶來從量變到質變的提高。

[叄]、"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遠”——共同成長小組

然鵝,人還是有惰性的。一個人最大的好處,就是輕鬆自在,但是在自律培養起來之前,自己管不住自己是常有的事。但是如果有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你一起做這件事,有人相互鼓勵,相互督促那就不一樣了。

事實證明,兩個人一起並排跑步,比自己一個人更容易找到節奏,跑起來更輕鬆~(前提你倆速度別差太多...)。所以我們經常在這個城市當中可以見到跑團,大家自覺彙報,相互督促。百詞斬上有背單詞小班,如果你有兩天沒有完成就會被踢出小班,不能和大家一起背單詞了,而剩下的人就是有共同目標,能共同進步的同道中人了。

所以不妨幾個好朋友自己形成一個共同成長小組,大家制定一個都要完成的事兒,然後一起努力,相互督促。

如果你有興趣和別人一起組團進步,那麼我對共同成長小組有一些不成熟的經驗和建議,僅供參考:

1.小組的成員人數不要太少,也不要太多。太少容易一起偷懶,太多就有點亂了。5-10個人就挺好的。

2.小組要有一個領頭人。這個領頭人,leader的主要任務是:首先自己要做好,能堅持;然後要負責總結小組的成員的完成情況;聽取組員的合理建議,對目標的增添做決定;組織小組成員分工,都要有督促的他人機會和任務(沒有明確負責人的話,很容易大家礙於面子不對他人做出督促;也就是督促者應該有一個大家都承認的權利),及時對能夠堅持下來的這個team鼓勁!領頭人也要注意不要把所有活給幹了。你是組織的,不是事事躬親的。

在這個過程中,是非常鍛鍊這個領頭人的組織能力的。為什麼運動會的總結不是我來做的而是班長和體育委員來做的?因為是誰做的,思考是就是誰的,收穫和成長就是誰的。

3.小組應該有人負責記錄大家的堅持成果(可以輪流),讓每個人的成長不只是悄悄的流逝在時間中,還可以被看見。

4.小組應該有明確的紀律和規範(最好形成文字),對於不能很好堅持的同學要給予合理的提醒,和退出的壓力。讓志同道合,有毅力的同學堅持下來。

當然,其實最好的方式是我什麼都不說。你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去發現問題,思考,調整,解決。然後再思考,調整,解決。不斷完善自己小組的做事方式。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去做好於不做,去做了,堅持做了,自然會做的更好。

[肆]、讓進步看得見,讓付出被記錄

當我看到自己上學時,自己記得那一本本厚厚的筆記、錯題本還在。自己做的課件,教案一點點積累。我的內心還是和驕傲的。我想你也會是這樣。

我們怎樣才能把好的方法習慣堅持下去?【學習方法指導01】

我們怎樣才能把好的方法習慣堅持下去?【學習方法指導01】

所以,我打算提供一種開放式的習慣養成的記錄冊。在我們的【打卡】中提供一些打卡項目。供你自由的選擇。

沒有強制要求(至少我自這裡沒有),自己選擇,自願參加。事實上你肯定沒法全部參與,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太難了~

目前我即將提供打卡項目包括:

1.讀背打卡:自己找時間完成有關科目的讀背,可以早起。[文字記錄讀背內容和時間]

2.體育鍛煉打卡:以中招體育考試為目標和以提高體質為目的的體育鍛煉活動,請根據體育老師的指導,建議每天至少開展跳繩練習,記錄一分鐘跳繩數據,比較一段時間的變化。[文字記錄鍛鍊項目和數據]

3.練字:乾淨規範的書寫是我們給他人良好的第一印象。[拍照記錄]

4.學習科目額外練習:完成除作業之外的其他練習。[拍照記錄]

5.學習科目的知識總結和錯題整理。[拍照記錄](目前數學、英語單獨單獨打卡)

6.當天有作業被評為優秀作業。[文字記錄當天哪些作業被評為優秀作業,並有配有相關的圖片]

目前先設置這麼多吧!孩子們還有什麼需求,想把自己的努力記錄下來可以給我說~

具體須知如下:

【開始時間】第一期:3.15-3.24,為期10天。十天後公開成果。

尾聲

當然也許我們做了嘗試還是沒有堅持下去。但是,沒有關係。

因為我們總有再次出發的權利和機會。

只要出發,總會到達。

只是儘量早一點吧。至少不要蹉跎了歲月。

還因為其實優秀不止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需要付出,甚至是需要巨大的付出才有可能達到狀態。優秀是具有挑戰性的,也是稀有的。

只有出發,才能到達。

願我們至少都敢於追求它,努力的生長,一天比一天更好。

希望我自己也能找回堅持不懈帶來的人生的充盈。

加油吧,孩子們,奧利給!

最後。幫老師挑一下打錯的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