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最近學會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法,用在閱讀上,可以說是進步神速。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山本耀司那句:“我相信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

然而幾年失敗的寫作經歷告訴我,這條定律並不完全正確,有些事不是堅持就行的。

正如拆書幫創始人趙周曾所說,把現在的日常事務 努力重複1000天,並不能讓你成為專家,只會讓你在現狀中陷得更深。

沒有在正確的道路上堅持,沒有用上有效的學習方法,那堅持就只是在浪費力氣。

努力堅持這件事本身就知易行難,不然也不會有人說,堅持的道路上並不擁擠了。

但掌握了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堅持就變得更加容易,成長也更容易爆發。

所以相比不斷努力卻盲目的行動,更重要的是先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什麼是有效的學習方法?

想要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得先弄清楚一個概念:元認知,即對自己認知的認知。

百度上的解釋是:關於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對思維和學習活動的知識和控制。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講,就是把自己當成一個旁觀者,去觀察我們自己是怎麼思考的。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打個比方,今天中午吃什麼?是點外賣還是出去吃?如果點外賣的話,那你點外賣的原因是什麼?

今天下班後,是去看電影,還是在家看一本書?如果選擇看書,那理由又是什麼?

無論多麼簡單的事情,其實在我們的腦海裡,都會經過思考,然後做決策。

而從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思考、做決策的過程,在心理學上,就叫元認知。

當我們知道自己思考是有一個過程,並且瞭解思考的過程就是在做選擇時,我們就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選擇一種更高效、對自己更有利的思考方式。

要做到這一點,辦法就是刻意練習。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我們人類的大腦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它是支持我們不斷去改變的,通過刻意練習的方法,讓大腦形成一個新的腦回路,再不斷練習,加深這個腦回路,這種新的思考方式就會成為幫助我們實現高效學習的小幫手。

所以,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通過刻意練習,讓自己的學習方法更高效,從而達到花更少的時間,學會更多的技能。

為什麼我們需要有效地學習?

可以毫不猶豫的說,有效學習與無效學習的人生,完全是沒有可比性的。

掌握了有效學習的人,就如同隨身攜帶了一把梯子,只要有向上攀登的機會,就能立馬往上走。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而不知道如何有效學習的人,面對彷彿觸手可及的機會,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乾著急。

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這句話出自西方諺語“天助自助者”,其實原本的意思是老天總是幫助那些自己嘗試幫助自己的人。

在職場上,懂得有效學習原理的人,就會牢牢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

我的一位前同事小李講過這麼一件事。

他在書上看過一段話,說溝通方式裡有個技巧叫金字塔原理,就是先說理論,再講理由。他覺得挺有意思的,就分享給同事。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半個月後,有一天在電梯裡偶遇上司,他和那個同事都在場。

同事看了看錶,突然對老闆說,希望用一分鐘的時間向老闆彙報工作。

一分鐘後,小李在一旁目瞪口呆的看著上司親切地和那位同事交談,還打算讓他到新的崗位上任職。

那位同事彙報工作所用的方法,正是小李看過的金字塔原理:

先說自己的工作完成度是130%,接著說明這多出來的30,就是他在做客戶調查時多問了幾個問題,不僅發現了公司產品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額外多了幾個訂單。

可小李從來沒想過書本上的知識還能這麼用。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這就是刻意練習的效果——同事看到一個有用的知識點,就開始有意識地去運用,一邊用一邊觀察效果。等看到效果顯著時,見到了老闆就能用上這個技能,刷一波存在感,讓老闆看到自己的能力。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說到,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就是不管你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一萬小時,就可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然而這個定律是在“正確的刻意練習”這個前提下,才能真正奏效的。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有的人練書法練了十幾年,但大部分時間都是隨便寫寫,無意識地重複錯誤的方法,真正有效的練習可能100小時都不到。

而有的人只寫兩年,但每天都花費的時間都用在正確的刻意練習上,不斷挑戰自己完成任務水準的極限,用於正確練習的時間可能就1000小時左右,但足以讓他的書法水平卓越不凡。

同樣,在閱讀這件事情上,無效閱讀就是看開一本書,逐字逐句地看下去,為作者精彩的言論喝彩,為書裡出人意料情節驚歎。

看完後感覺回味無窮,然後書就放到一邊了。

而有效的閱讀,就需要可以去做一些練習,讓書裡的知識能夠保存到大腦裡,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能為自己所用。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這只是一個方面,如果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上這樣的學習方法,每個方面都會很高效,久而久之,自己的能力就會全面快速成長。

知道有效學習的原理是刻意練習,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如何做到有效學習

一是用高效閱讀來形成一個有效的學習生理機制,即用閱讀來訓練自己養成刻意練習的習慣。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1. 帶著問題閱讀

有目的性地去閱讀,才是有效的閱讀方式。

比如,你想學習一下高效寫作,那就肯定會帶著問題去找書:什麼是高效寫作?關於高效寫作有哪些書?

找到書後,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這本書裡關於高效寫作的方法是有效的?作者有哪些依據可以論證她的方法是有效的?

第三個問題則是書裡的方法具體是什麼?我看完書後,可以馬上就用嗎?我自己學會後,能用這些方法去幫助別人嗎?


2.用框架思維把閱讀分成三部分——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這樣的結構可以讓我們建立一個清晰、容易理解、方便記憶的知識框架,大大提高我們閱讀的效率。

用這個框架,把一本書分成幾部分,例如《高效寫作》,第一部分講高效寫作是什麼,第二部分講為什麼需要高效的寫作方法,第三部分就是如何做到高效寫作了。

3.在看書的同時,把這三部分內容填充進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個框架裡。

這一步可以用上思維導圖這個好看又實用的工具。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具體方法就是:先概括這幾部分的主要內容,理解每一部分內容,然後提煉關鍵概念,或者把作者已經概括好的關鍵內容直接放進你的思維導圖裡。

然後理順他們之間的邏輯關係,加深印象。

4. 最好立馬在自己的寫作過程運用上怎麼做這部分的知識。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效率不會很高,還不太習慣這種方式。

但當你不斷地做刻意練習的時候,你的閱讀效率和有效性都會大大增加,在大腦裡形成一個新的腦回路。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而馬上運用你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可以得到及時反饋:這個方法好不好用,哪些地方好用,哪些不好用,你都可以記下來,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調整方法。

在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將書本上的知識變為自己的專屬知識了。

這才是真正有效的閱讀,不僅可以享受理解、吸收書中知識的那種收穫的喜悅,還能將知識納入自己的囊中,成為自己技能的一部分。

二是除了閱讀,其他領域也用同樣的方法:列框架+及時反饋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比方說,你想學會熟練使用Excel表格,同樣可以先用框架把這件事列出來:

Excel是什麼—搜索相關內容

為什麼要學—學會對自己用什麼樣的幫助,具體能做到什麼程度

怎麼學—自學:從網上搜索學習攻略

當你學會並實踐時,可能會發現有些工具用的效果不錯,工作效率增加了,但有些地方還是沒有精進。

得到這種反饋,就可以再進一步,找付費課程或單獨諮詢大神來解決疑難雜症。

按照這樣的模式去學習,整件事就會變得清晰明瞭,且效果顯著,讓自己成為學一樣技能就掌握一樣技能的牛人。

這樣的學習方法入門是沒什麼門檻的,然而在做刻意練習時,花費的時間、腦力也會比以往舊的方式更多,但是一旦堅持做完一次練習,你就發現學會之後自己的效率也會略微提高。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正如盧梭所說,忍耐是痛的,但它的結果是甜蜜的。

你堅持一次、兩次、三次……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熟練,凡事都套進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做的框架裡,再及時反饋,改善、調整,做事就會越來越清晰、高效。

就像上面學習Excel表格,如果選擇付費學習,就可以列出付費班是什麼-為什麼要報付費班-怎樣選擇付費班,學完後在實踐時檢查學到的知識、技能好不好用,還有哪裡需要改進。

這樣的學習方法目標清晰,步驟明確,方法可行,能保證每一次的行動都是能夠達到預期目的的。如果每次都這樣做,不用一萬小時,你也能在某個領域裡取得卓越的成就。

比“一萬小時定律”更重要的事,山本耀司卻沒告訴你

總結:如何做到高效學習?先從有效學習練起:

  1. 帶著問題或目的去閱讀,用思維導圖列一個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框架
  2. 即時運用書本里的知識,並且反饋成效

日拱一卒無有盡, 功不唐捐終入海。

你今天的日積月累,終會變成別人的望塵莫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