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设计的策略性:让你的演讲更具有感染力

菩提树下,花开世界,万物之间,皆有言语。语言之于个人,是声音的传递,之于群体,是心灵的桥梁。

木心先生曾说:思想是卷着的锦毯,语言是铺开的锦毯。思想愈卷愈紧,语言愈铺愈大。

演讲,作为语言中观点鲜明的一大形式,结合了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来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态度。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演讲都能够有感染人的强大力量。一次好的演是“讲”和“演”的配合,能够将设计与自然相结合,打造出自然的设计感,并且能够设计出自然感。

自然设计的策略性:让你的演讲更具有感染力


演讲是“演”和“讲”共同构成的。

从表层来看,演讲是通过身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的结合来使自己的观点更能够打动听众,深入人心。往核心去细究,演讲,讲出的是演讲者思想构建出的逻辑性,演则是演讲者唤醒听众内心的共情力。

在演讲时,要有“讲”的设计感与“演”的自然感,才能让听众在演讲内容中感受到你的情感。

一、从演讲内容出发,“讲”需要自然的设计感。

演讲内容就好似人的身体,有着一定的比例结构,充满活跃的细胞与新鲜的血液,从头到尾犹如一个艺术品。

演讲内容的设计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要构架好自身的思维逻辑,用充分的证据来论证自己思想的观点,把握好头尾关系来进行前后的呼应去突出主题,只有这样将自身思想通过逻辑性去传达,才更能够使内容自然流畅,过渡巧妙。

自然设计的策略性:让你的演讲更具有感染力

对此,我认为一次成功的演讲,它的内容部分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 首先,内容架构需要逻辑性。

大多演讲内容的结构我认为与议论文有很大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它所需要设计出一种三点式的“结构美”。也就是开头引出观点、中间论述观点、结尾进行总结。

但是仅仅如此是无法被称作“美”的,所以需要演讲者在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使三者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我认为,逻辑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比勒尔曾说:不合乎逻辑的观点只需要一根绳索就可以将它绞死。

“逻辑”这一词,总能带给人一种冰冷、深刻、理性的感觉,它简洁有力,能够将演讲者的思维方式呈现的淋漓尽致。

若是没有逻辑来呈现演讲者的思想,演讲者的观点就会变成一个飘忽不定的名词或句子,无法直击人心,演讲的内容也会随之变得软趴趴的,没有办法达到强有力的说服。所以我认为,在刚开始从一个主题出发来塑造演讲内容的时候,只有将逻辑贯穿文章架构,才可以更好的让听众感受到演讲者的思想,使演讲更加富有穿透力。

  • 其次,内容论证需要说服力。

内容中对于观点的表述在结构上需要简洁明了,但是在论证方面则需要大量有力的论据来进行设计。

论据是针对观点的细化表述,论证则要从演讲者所选的论证方法来对论据进行排列组织,从而增强整个演讲的说服性。

论据为论证而生,又有着自身的价值,它并不应该是一味地铺陈,论据也有其细致的分类:有的可以针对演讲内容的情感传输、有的可以对内容节点进行过渡、有的则又可以更加强有力的论证演讲者的观点。所以在论据的选择上需要一定的技巧,

可以结合自身例子与听众共情,又可以配合数据论据对听众进行更为强有力的思想观点冲击,以此来使整个演讲内容更具有说服力。

  • 最后,内容观点需要贯通感。

观点的贯通感倒是很像小说中的线索设计,这一线索连接了所有的人物、事件、物品,围绕着主题,贯穿全文。

在演讲当中,作为演讲者,根据一个具体的事件或者主题,通过表述我们的观点来呈现出自身的所思所想。

所以在演讲内容中,首先,演讲者应该在结构的设计上,使自身的观点贯穿始终,即在前期明确的提出观点中期有力的论述观点,以及后期强调性的总结观点。其次,演讲者应该在论证的设计上,利用论据和论证方法使观点更具有力量,

让听众明确的知道这次的演讲主要是从什么观点来出发的。这样便可以有效地规避在演讲过程中听众无法抓住演讲者思想的亮点的这一问题,从而使演讲者的演讲更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二、从演讲情感出发,“演”需要设计出自然感。

演讲的情感就好似春天风微扬、夏天光普照、秋天叶飘落、冬天寒凌冽,如同这四季润物无声般带给听众以不同的感觉,来使整个演讲充满演讲者自身的个性。

要想使“演”更能够打动人心,就需要设计出一定的自然感

自然设计的策略性:让你的演讲更具有感染力

对此,我认为要使情感设计自然就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 首先,情感要立于洞察点。

不同主题的演讲都有着不同的听众,演讲者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同时去对听众进行分析,寻找一个可以打动听众的洞察点。

演讲的同时同样也是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灵沟通,沟通桥梁的搭建需要着一个契机,也就是一个可以打动人心的洞察点。不能仅仅只是自嗨型的去打动自己,而是要挖掘出一个可以引起共鸣的洞察点。

这样的洞察点更多的基于生活中的细节,需要演讲者多听、多看、多去思考。其次,要根据此次演讲的受众,来对这个洞察点进行情感方面的设计,以此来与听众达到内心的共鸣。

  • 其次,情感要充满真实性。

有了洞察点的情感共鸣还不够,整个演讲都需要一种自然的真实性来进行情感代入感的塑造

真实的情感更容易打动听众,更能够与听众产生共情,而这样的共情体现在代入感之中。代入感能够使听众身临其境的去感知整个演讲的内容,从而引起听众与演讲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在一些事例论据当中,以真实性来激发听众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其实是由听众自身来建立的,演讲者真实性的共情只是一个导火线。

对此,演讲者在准备演讲的时候可以多思考一些自身事例,再去查找相关的资料,毕竟,自身真实性的故事与理解会在演讲当中更有冲击力,与听众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 最后,情感要突出个性化。

每个演讲者的演讲风格不尽相同,传达出的情感也有着自身的个性

有的情感传达如涓涓细流,温婉的去滋润听众的内心;有的情感传达如恒星爆炸,强有力的冲击听众的内心……所以每个演讲者在针对不同主题进行演讲的时候要明确:在这个演讲中,什么风格类型的情感更能够在这个演讲中打动听众。

这时就需要演讲者对主题进行充分的理解,同时结合自身的风格来对这一情感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它能够在不同节点发挥出不同作用,能够触动到听众的内心。

自然设计的策略性:让你的演讲更具有感染力

自然设计的策略性:让你的演讲更具有感染力


三、总结

演讲作为语言中一个有趣的形式,总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收获。演讲将我们的思想传递出去,在无形的空气中感染着听众,并无声的与听众的思想摩擦出火花。

演讲的“讲”与“演”,任何一个都不可缺失,也就是在这样的设计与自然相结合的状态下,我们能够传达出语言的奥妙,感受到每一个不同的人的精神思想与内心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