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超牛"学霸: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论文,被北美顶尖高校录取,获75万奖学金

科研小白与学术大牛有多大的差距?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控制工程专业17级研究生王康

说:"只有一年。"研一的时候,王康还是个科研小白,甚至连SCI是什么都不知道,研二的时候,他就已经可以在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发表国际论文,到了研三就已经有北美顶尖高校向他抛出橄榄枝,将为他读博期间提供15万加币(约合人民币75万元)的奖学金……很多人说,如果了解了王康的起点,那么就不会用"阶跃"来形容这个大男孩,因为质变则更为合适。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大男孩是怎么一点一点完成了质变。

江苏

王康,跨专业考研至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控制工程专业17级研究生,师从周治平教授;曾公开发表三篇论文(cscd,ei会议,ccf b类会议),申请三项专利,拥有两项软件著作权;2020年3月,收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获得15万加币的奖学金,研究方向为利用人工智能相关算法构建mobile-health platform,实现智慧医疗。

"我要去国外读博!"

"周老师,我将来想到国外读博。"研一学生刚进实验室没几天,周治平教授便召开组会,请实验室的同学谈谈读研期间的规划。会后,这个声音格外热情洋溢的大男孩给周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

彼时的王康刚刚结束了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但成绩却很不理想,以倒数第五的名次进入了复试。面对从未涉猎过的科目,如何在复试中"一雪前耻"成为了王康亟需考虑的问题。于是,他在江南大学"安营扎寨"下来,不分白天黑夜地泡在图书馆,趁着中午学长学姐有休息时间就赶紧揣着书本厚着脸皮去请教,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梳理复试科目,学习重点内容,最终以复试第一、总成绩第五的名次进入了江南大学。

来到实验室之后,王康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同学比还有一定差距。尽管经过一番深入了解,周教授帮助王康制定了发表SCI英文期刊的"小目标",可是王康心里直冒冷汗,此时他不懂算法,更不知道什么是SCI。导师的期许是压力,但毕竟也是鼓励。

周治平教授一向以严谨著称,每周例会都要求学生汇报自己的课题进展,王康便以周为单位规划自己的学习研究进度,总暗暗跟自己较劲,希望这一周比上一周有更大进步;而导师细心挑出的不足,又成为王康下一周奋斗的动力来源。经过反反复复地打磨,他的第一篇论文初稿终于诞生了。王康到现在依然保留着有导师密密麻麻的批注的初稿,"这篇文章不仅是我学术研究的教科书,更让我不忘来时的路。"王康表示。

新挑战意味着新可能

"在周老师的实验室,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只算完成一个基本任务,万里长征才迈出一步。"度过研一之后,王康开始规划新一年的学习生活,出国留学的想法也愈发深刻起来。

王康的目标很清晰,想要出国留学,需要先想办法去体验国外的科研环境氛围,于是他立刻着手尝试联系国外导师。他先后发了十几封邮件,每封邮件都按需针对对方专攻的研究领域,凸显了自身的匹配技能。但这些邮件都石沉大海,而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了王康发送给滑铁卢大学教授的那一封邮件中。

江苏

"自学AR技术,也要得益于周老师的启发,他总跟我们说,做研究工作,既要懂得聚焦,又要懂得去学点暂时看来'无用'的东西,为更大的研究格局埋线铺路。"于是,平日里在阅读文献之余,王康也会利用实验室设备,尝试自主开发应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他自学开发AR程序,渐渐地喜欢上了开发各式各样的AR应用,为了能够看到亲手打造的图像出现在AR头盔中,他能够忍受对着技术文档改bug的枯燥历程。

但当时的王康却不曾想到,这个在不知不觉间倍速发展起来的"外挂",竟让滑铁卢大学的教授如此感兴趣。视频面试通过后不久,王康赢得了6个月短期交流的机会,他立即启程飞往加拿大,开启新的项目研究。

江苏

国外导师交给王康的任务是利用AR技术构建飞行员辅助操作系统。虽然对AR开发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飞行员辅助操作,他完全没有概念,但又一次的从零开始反而激发了他的钻研热情。王康一方面跟随导师一次又一次地去飞行模型驾驶实验室实地参观,一方面着手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国内外在研究领域发展的情况。

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开发和调试,一个月的实验,两个月的整理论文,王康的论文最终发表在HFES(International AnnualMeeting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会议(CCF B类会议)。该会议由美国人因工程协会举办,是人因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会议,也是该领域的顶级期刊,级别相当于SCI 2区文章。除了这个项目,王康还和当地学生合作了一个VR项目,研究不同交互设备(Xbox, HTC Vive,LeapMotion)在VR场景中对人的沉浸度的影响,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投到了Chi Play Conference,目前正在审核中。

当梦想照进现实

王康在交换结束之前和国外导师讲了自己的愿景和科研规划,得到了导师的大力支持。导师十分肯定王康在交换期间的研究表现,并且在得知王康想继续做智慧医疗方向的研究后,积极将他推荐给学校的另一位研究方向相似的导师。

本以为拿到了通行证,没想到新导师在面试时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他要求王康在一周内阅读指定的三十篇英文文献,并从中找出研究创新点写一篇proposal。梦想就在眼前,王康当然不会让它失之交臂,尽管这项任务压得他喘不过气,但他最终拿出了一份令导师满意的proposal。此外,导师还要求他在雅思考试中达到合格的语言水平,王康又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在一个月内埋头苦学,最终得到7.5分总分并且小分不低于7的成绩。至此,王康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攻读博士的offer。

江苏

不可否认,在接下来的科研道路上,他将迎击更大的挑战,需要时刻有对时间的掌控意识,以及永不放松的自律精神,"但是吉姆·罗恩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得承受两种痛苦之一,纪律的痛苦和后悔的痛苦,差别在于,'纪律是几盎司,而后悔是几吨重。'"王康说到。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江南学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