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和漢朝是如何治理龐大的疆域的?

羅馬除了常聽人說起的紙莎草以外,還有蠟版的,就是用蠟質或者油脂塗抹在木板上,再用針在上面寫字,尺寸厚度跟竹簡也差不多。


羅馬和漢朝是如何治理龐大的疆域的?

圖:蠟版書是古希臘荷馬時代至古羅馬使用的書寫材料,將溶化了的蠟澆在木板上而成,然後用小木棒或其他硬質小棒在上面劃字。幾塊木板可以折起來,用繩子捆上,繩子上加火漆,上面再打上印,由信使傳送。這種蠟版稱“信版”,主要用於戰爭中信息的傳遞。重複使用時,只須將蠟木版烤熱,蠟變軟即可。


而且中國人用的也不只是竹簡,還有木牘,簡牘簡牘都是放在一起說的,不然不產竹子的地方咋辦?


羅馬和漢朝是如何治理龐大的疆域的?

圖:長沙走馬樓出土的三國時期簡牘。


羅馬的問題是羅馬本身膨脹發展太快了,從三次迦太基戰爭到徹底奪取多瑙河、萊茵河以南地區,只用了200年時間,就從一個城邦膨脹到了大半個歐洲。連意大利的拉丁語系國家其實都沒被完全吸收,很大程度上還是依靠羅馬一個城市的人力統治整個帝國,各地的土著不說拉丁語,不認為自己是羅馬人,只是羅馬不停更換的總督去壓榨。也就是說,所謂的羅馬帝國,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概念,而是半個意大利和無數殖民地而已,最後也是殖民地的反抗毀滅了帝國。


羅馬和漢朝是如何治理龐大的疆域的?

圖:公元前201年和100年的羅馬疆域,百年時間擴大了2倍。


羅馬和漢朝是如何治理龐大的疆域的?

圖:公元前270年、公元前200年、公元前30年、公元前30年後羅馬的疆域,注意公元前270年時只在意大利半島,大片粉紅色是公元前30年後的部分。


而中國到漢朝之前,關鍵是有八百年的周朝。這八百年周朝下來,整個黃河和長江流域都是華夏族的統一體,文化有差異但是基本相通,所以才能維持大一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