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古迹赤崁楼,历史变迁见证者

赤崁楼位于台南市中区赤崁街与民族路交叉口上的赤崁楼,原为荷兰人所建。早期的汉人称荷兰人为红毛,所以也把赤崁楼叫做红毛楼,或称番仔楼;赤崁楼列为国家一级古迹,也是台南代表性的名胜。

台南古迹赤崁楼,历史变迁见证者

赤崁楼


  赤崁楼的文物与建筑历经荷兰、明郑及满清时代,初建于公元1650年,其建材据说皆由荷兰人自海外运来,称为普罗民遮城,系荷兰人在汉人起义抗荷的郭怀一事件后所兴建的。在郑成功攻占台湾以后,曾经改普罗民遮城为“东都承天府”,并以赤崁楼作为全岛最高的行政机构,隔台江与今安平古堡相对,十分具有历史与文化的价值。

台南古迹赤崁楼,历史变迁见证者

赤崁楼门


  今日的赤崁楼已完全看不出当年荷兰人所建的“普罗民遮城”的模样,文昌阁与海神庙两座红瓦飞檐的中国传统建筑是赤崁楼的标记,海神庙位于南面,文昌阁位于北面,二者屋顶均是重檐歇山的表现,重檐之间实即为二楼部分,绕以绿釉花瓶栏杆;文昌阁前的石马后方有一个门洞,就是当年普罗民遮城的大门;赤崁楼分三层,楼上以砖石砌成,有曲折的通道;楼上飞檐雕栏,赤崁城楼下有九只大石龟各负丈余的石碑,是乾隆亲撰旌表平定林爽文之乱的御碑。此外还有别处迁来的断足石马、郑公墓道碑等古物,颇为特别。

台南古迹赤崁楼,历史变迁见证者

郑成功受降图


  另外,赤崁楼还拥有广阔的庭园,除了可供游人散步以外,庭园中也摆设了多项历史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字排开的御龟碑,驮着碑的其实并非龟,而是龙九个儿子之一,名为“赑屃”,传说中善駄重物,因此常被用来做为碑的底座。

台南古迹赤崁楼,历史变迁见证者

古建筑·赤崁楼


  1684年台湾归降清朝,成为国家统一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895年日军侵占台湾长达50年;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从此,赤嵌楼不仅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也是台湾南部代表性的风景名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