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兒童色情網站“死灰復燃”?父母都提心吊膽

近日,因韓國N號房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隨著韓國事件發酵,國內的“N號房”新聞也漸漸引發網友關注,很多大型兒童色情網站被舉報。


媒體調查:國內兒童色情網站

今日,新民週刊發佈一篇國內兒童色情網站的調查,在這份調查中,建議不能只打擊論壇、社群制止傳播色情圖片,更應該嚴查源頭,對組織者追究問責。新民週刊記者通過QQ群網絡渠道,找到一個專門交易未成年色情內容的組織,並取得聯繫,支付二維碼就能獲取文件,價格35元一份,內容不堪入目。而這個QQ群近2000人。

鳳凰週刊調查稱:中國版的N號房,八百餘萬註冊會員,服務器隱藏境外,而且是互聯網長期存在的兒童色情網站,更有一家網站實時在線觀看人數保持在1000人左右,這個數字真實與否,有待調查。

這些組織通過性侵兒童並拍攝、售賣兒童色情圖片和視頻,將其行為變現並牟利的新聞讓家長不禁懼怕。之前被新聞曝光被網友舉報的多家論壇、網站,本來已經關閉,如今卻仍有死灰復燃的跡象。

而此類新聞媒體都在呼籲更多的媒體和網友踴躍舉報,及時反映情況並追根溯源,嚴懲組織者。


身為人母,看到這類新聞,汗溼脊背,看到腿軟,這個社會怎麼了?有人想牟利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如此多的人在參與其中,一個人猥褻兒童犯罪,更多人花錢看他犯罪,他們都是罪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病態群體,不僅僅是人性的可怕,也是社會狀態的可悲。


無辜孩子被利用,讓人心疼

自己也有孩子,對於那些無辜的孩子心痛不已,這樣的經歷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在孩子內心深處留下一個無法抹去的印記,而對於這些孩子的父母,他們有的甚至不知道孩子已經受到了侵犯,因為有的孩子可能被恐嚇不敢告訴父母。

大多數受害者都是十歲左右的兒童,他們的人生之路才剛剛開始,這不僅影響了孩子學業,還會在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影響孩子性格成長,甚至會影響他對生命的態度。

2017年,《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自縊身亡引發外界極大關注,該書被認為是林奕含對自身遭遇的描寫,一個年少被性侵的學生終究還是沒有原諒自己。


網絡受眾低齡化,網絡環境讓家長堪憂

如今,孩子接觸網絡和手機設備越來越多,很多不法分子通過網絡誘導,孩子不懂或是因為好奇就陷入了進去,並被掌控而不敢聲張和求助。

有家長反映說:因為孩子上網課,瀏覽器總是彈出色情、毀三觀的動圖;有的家長說:有的教育APP上的廣告都帶黃色垃圾信息,看到後立刻卸載了。有的家長說:還有一些遊戲廣告很不雅,孩子很想點進去,被我制止了,孩子問為什麼,我告訴他不適合小孩子玩。

兒童因為年幼,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家長不能24小時監督孩子,即使被告誡也不能阻擋瞬間就出現的好奇心,防不勝防的越界。


關於性啟蒙教育


對於大多數家長,前面說到的事情定然都恨之入骨,儘管他們已經盡全力在保護孩子,但百密一疏,難免毛骨悚然,心神緊張,時刻提防魔爪的侵襲。

之前很多父母都認為生女兒比較操心,而且孩子越大越不放心,怕被欺負。但是當下越來越開放的網絡環境,色情的魔爪已經伸向了幼童,危險的已經不僅僅是女孩。所以家長在做孩子成才教育啟蒙同時,要先教育他們保護自己。

孩子多大給孩子做性啟蒙教育?


一位幼兒園老師說,三歲孩子必須教他有性別意識,保護自己。而很多家長覺得性教育難以啟齒,在家庭中,尤其是孩子面前很少提及。依據很多心理專家的建議,在這裡提醒廣大家長,性啟蒙教育是孩子安全教育很重要的一環,一旦家長忽視,孩子不瞭解,就會讓不法分子鑽了空子。


幼兒性啟蒙注意哪些:


1、給孩子換尿布換衣服不要在公眾場合,讓孩子從小就有隱私意識;

2、不能讓孩子在公眾場合大小便,告訴他這是不好的行為;

3、明確告訴孩子,不允許任何人摸私密處(包括爸爸、媽媽);、

4、如果有人讓孩子脫衣服,告訴孩子必須拒絕;

5、有人摸孩子身體,叮囑孩子一定告訴家長;

6、洗澡時,男孩跟爸爸一起,女孩跟媽媽一起;

7、家長換衣服不要在孩子面前,並提醒“不能看”;

8、告訴孩子不要隨便讓人親;

9、告訴孩子男廁所和女廁所的區別;

10、如果爸爸和媽媽親吻,要告訴孩子是因為愛。


對於兒童的性啟蒙,推薦讀物


當孩子問父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多數父母都會迴避或者敷衍了事,而當孩子大一點,即使心有疑問也會因為羞恥而不再問了,他們只能依靠心理那點模糊的概念去自己摸索,而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不能隨時在父母身邊,也最容易出現問題,所以性啟蒙教育應該及早施行,不能延緩。

媽元推薦讀物《成長與性》,適合8歲以上的兒童閱讀,內容包括男孩和女孩的生理特徵、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隱私、防範性侵犯、生命的成長,性與美、性心理、性法制等,圖文並茂,語言通俗易懂,是一本能孩子自己看圖能懂的書,同時也解決了父母的“尷尬”。

最後,除了淨化網絡環境、父母性啟蒙,從幼兒園開始就應該開設針對孩子的性啟蒙知識課程,這不僅僅能提升孩子自我保護意識,也是增添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兒童的身心安全是家庭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