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王冬齡的“亂書”是否是對中國書法傳統的影響?

yuzuki



不可否認,王冬齡的傳統書法功底很深,源於他早年拜在林散之、沙孟海等書法大師門下,勤學苦練了幾十年的傳統書法功底,從最早的篆書、隸書、楷書、行書等,他都有涉獵,對傳統文化,如老莊哲學,古詩詞等,他都有廣泛研究。

再加上自身悟性不錯,依靠深厚的綜合修養,他把書法弄得像模像樣,多次獲得了國內重要書法獎,如林散之獎、蘭亭獎、全國書法篆刻獎等。他在書法上的成就,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行業認可。

可以說,他有望成為引領書法風潮的大家,甚至大師級的人物。

然而,不知什麼原因,王冬齡的書法大約從2000年之後,幾乎跟傳統斷裂了,他的書法劍走偏鋒,張牙舞爪,呈獻出醜、亂、怪、狂的書寫特徵,讓人大跌眼鏡。業界人驚呼:王冬齡走火入魔了!



他為什麼要這麼做,我也思考過原因。依我之見,原因如下。

一、王冬齡野心大,想開宗立派,當一個開山鼻祖來玩,然後引領一幫追隨者,那樣豈不是在書法史上更能留下芳名。

文人自古都有留名歷史的慾望,王冬齡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但他偏偏走了歪門邪道。

他的書法只注重外在形式對視覺和感官的衝擊,把媚俗發揮得淋漓盡致,毫不在意書法技法和精神的拓展與創新,以耍怪的姿態對待書法。

古人的書法創新來源於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比如,顏真卿的“屋漏痕”,他某次看到雨水順著牆面流下來,蜿蜒曲折,卻又連綿不絕,氣息貫通,柔韌唯美,就受啟發創造了“屋漏痕”這種書法用筆。

二、王冬齡想把中國書法推到國際,讓國外人認可,但弄巧成拙了,把人丟到了國外,侮辱了傳統文化。

王冬齡在2000之後的書法創作中,可以說,把日本現代書法,裝飾性,行為藝術,甚至舞臺藝術等,融入到自己的書法創作中,以迎合國外人的審美趣味來做所謂的創新。雖然取悅了國外人,但對中國書法的傷害卻是致命的。

他破壞了幾千年傳統的書法審美規範,誤導了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以致於讓他們認為,中國書法不過如此,跟街頭雜耍小丑、江湖賣藝的沒什麼兩樣,把書法的廟堂之氣丟盡了。



三、王冬齡身為中國書協理事、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導,浙江書協副主席,職位不可謂不高。

由於是名人,他反傳統的書法創造,在社會上的影響是極大的。對書法傳統理解不夠深刻的學習者,若欣賞到他的書法,就會去跟風效仿,這個影響可以說是病毒式地擴散,極容易誤人子弟。

現在,國內現代書風在江浙等地非常流行,恰恰就是王冬齡這些人的“功勞”。他把學習者投機取巧、走捷徑、浮躁之氣無限放大了。

如果這種風氣不能及時剎住和制止,書法就開始走了下坡路,永遠沒有實質性發展。從這個層面講,王冬齡可以說是書法界的罪人。


鴻鵠迎罡


王冬齡先生的“亂書”以及書壇上所謂的“醜書”,真的是那樣一無是處?還是說我們觀者在理解上有所偏差?

何謂“醜書”?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我們往往將那些有意漠視用筆、破壞結體、誇張變形,有意突出自我的書法作品視為“醜書”。或者當大家習慣於一種書法風格並被奉為美的標準時,凡是新生的、與之相反的風格也會被視為“醜書”。

王冬齡先生於古稀之年在創作上仍能充滿活力與激情,還在堅持著這份自我挑戰,能否成功是另外一說,單是這種創新精神就難能可貴。

於書法藝術創作,並非只是那種“抄經”式的虔誠和冷漠,或是“填空”書法的那種中規中矩才是好。創作有時是不需要理性的,也無需刻意去表達什麼思想,而是如狂飆般地投入。提起毛筆畫出的是線條,流露的卻是書家的魂,這也是書法這門藝術創作內在流程所能達到的極致。

懷素“忽然絕叫三五聲”的書寫狀態,徐渭狂草的筆墨恣肆、滿紙狼藉,鄭板橋創造的“六分半”書體,等等,這些在當時來說,也並非一片叫好,而這些於今人來說卻是推崇有加,視為經典。

所以,我們今天在面對王冬齡“亂書”之類現象時,最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或能解讀出表面之下更深刻的意義。對於“醜書”的批評,也要更多專注於學術上的討論,而非彼此間的人身攻擊。

至於書寫的是否有藝術價值,留與時間去檢驗。

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王冬齡並非亂書,他寫的是草書。

王冬齡早年畢業於中國美院書法研究班,是中國最早的書法科班出身的書法家之一。

他還是著名書法家,被稱為當代草聖的草書大家林散之的學生。

現在是中國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他的傳統功夫肯定是沒得說的,學習書法幾十年,臨池不輟。

他的書法爭議主要兩點,一是他的草書,很多人看不懂,看懂的又覺得他缺少古意,以勢取勝,卻少古法。

第二,他的書寫形式,很多人接受不了。他善於表演,把書法和舞臺藝術相結合,善於寫大字榜書。這和他早年長期在國外教書,受西方藝術思想影響有很大關係。

他的這種書寫形式,算是一種以書法為基礎的現代藝術創作,是一種新的創作形式。

書法之所以能夠不斷的向前發展,就是因為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他也並沒有影響傳統,寫傳統的還在寫傳統。

傳統在不斷被改變,探索未必成功,精神值得肯定。

你覺得呢?


不二齋


因為王冬齡的“亂書”在書壇的引發的爭議可謂鋪天蓋地。客觀地說,王冬齡先生的傳統書法功力並不差,他是如何一步步將傳統書風引入“亂書”的境地?“亂書”對傳統書法到底有什麼影響?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熟悉王冬齡的人都知道,他早年學習書法是從篆書入手,再由楷書到隸書,然後涉及到漢碑。在入浙江美院系統學習書法之前,王冬齡有一段時間陪伴在林散之先生身邊,受林散之先生的藝術思想影響極大。林散之是草書大家,草書是最見性情、最見藝術性的字體,王冬齡後來的藝術思想變化在這時候就已經開始萌芽。

和一眾醜書名家類似的是,王冬齡早年的傳統書法作品也曾得到過諸多肯定。但是王冬齡從傳統書法走向“亂書”的初衷卻又與其他人不盡相同。在網友們評出的醜書代表書家中,曾翔、沃興華等人都明顯是受到了日本前衛書風(比如井上有一的作品)的影響。王冬齡卻正好相反,他堅持“亂書”創作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是為了讓書法藝術更好地走向世界。從王冬齡在世界各地“亂書”表演的反響來看,在美國、在大英博物館、在比利時皇家美術館……觀眾的表情都很陶醉,似乎真的是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這也堅定了王冬齡先生堅持“亂書”創作的初衷,儘管面對著國內書壇潮水般的非議聲,王冬齡依然我行我素,不為所動。

王冬齡有一句話很有意思:我在傳統功夫上是一點沒有苟且和偷懶。

怎樣評價王冬齡“亂書”的藝術價值我們姑且不去探討,但是王冬齡所說的“亂書”線條沒有四五十年功力寫不出來的論斷卻值得商榷。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王冬齡的“亂書”除了保留了一些漢字符號,借鑑了一些書法當中的線條表現手法,已經脫離了書法幾千年來沿襲的基本審美準則,所謂的筆法、墨法、字法、章法在這裡形同虛設。嚴格地說,已經不能稱之為“書法”!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曾說過曾翔的“吼書”更像是一種行為藝術,王冬齡的“亂書”有過之而無不及。這種行為藝術正是外國人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至於是不是“書法”,已經跟他們沒有太大關係。

不管怎麼說,王冬齡堅持自己的藝術思想,致力於創新藝術形式和藝術表現力,這本來無可厚非,也應該給與更多的包容。但是王冬齡還有一個身份是藝術院校的書法導師,並且擁有自己的現代書法藝術研究室,諸多書法專業的學子耳濡目染,受其影響甚深。其他醜書名家也與王冬齡有著相似的身份,他們的藝術思維不斷灌輸給書法專業的學子們。這關係到未來書壇主流書風的走向問題,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我個人認為,王冬齡先生堅持自己的藝術創新道路無可厚非,但是應該像大眾正確傳達何謂真正的書法藝術?何謂行為藝術?而不是把自己的審美取向強加給大眾,甚至傳授給學生。對於一個從事書法創作的藝術教育工作者來說,這是一種不容推卸的責任。

以上為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我認為,王冬齡先生的書法行為,並不屬於褻瀆書法神靈,而是以書法為載體,渲洩內心世界那份不為人知的秘密,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如痴如醉,返樸歸真……相當於一個人酒後吐真言道理是一樣的,不必大驚小怪。

他“赤腳亂書,遍地揮霍”的狀態,已經穿越書法時空,達到了怏然自足,暢敘幽情,放浪形骸之外的另一個境界。他在用自己的獨特方式探尋著新的路數,演繹著書法藝術更深層的蘊含,可以說是別開生面。與其它醜書不屬於同類。

欣賞王冬齡先生的書法,不能用看一般人寫毛筆字的規範化程度那種眼光去品評,要看他書寫過程中那種非常入戲的精神狀態,此刻,“書道之妙,形質次之,神彩為上”……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互動交流。謝謝!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看王冬齡先生的亂書表演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他的心中似乎極度苦悶,對現狀極其不滿。他在想辦法改變,在左衝右突,求新求異,他就象樊籠中的困獸一樣掙扎吶喊和苦苦尋覓。終於,在死寂領域裡發現了一絲光亮,找到了一種全新的感覺,那就是亂書。於是,他毫不猶豫、無所顧忌地走上了一條嶄新的,但又是大公難以認可的書法創新之路!

亂書不是我說的,也不是大家說的,而是王冬齡先生自封的,他很得意把自己的現在到處表演的這種書法叫亂書。我們都知道他原來的書法是從傳統當中來的,中規中距,功力非常深厚,寫的字非常漂亮大眾也很喜歡,出名的很早。

為什麼現在會喜歡這個樣子的亂書?誰都清楚突破傳統書法難度是非常大的。王先生近一、二十年在做書法探索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做抽象水墨。發明亂書也許是受此啟發。他認為最近自己才發明的“亂書”,對他自已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並因此感到滿足和欣慰。



我認為王先生本性上是個具有開創精神的人,之前是看傳統的東西太多,看傳統作品看膩了,所以才創立了亂書。當然,我並不認為這種亂書就好,但我認可王先生的創新精神,至於這種亂書會是曇花一現還是青史留名,那只有留待後人評說歷史去定論了。


高培書畫琴


一提到王東齡,初學者往往是罵聲一片。尤其是田粉,更是義憤填膺。

一提到王冬齡,書法功底深厚的人往往會同病相憐,替他不平。誇他幾句。

凡事都要一分為二。

竊以為:一方面,王冬齡的書法沒有初學者眼中的那樣不堪,論書法功底修養,王遠遠超過二田很多倍。另一方面,,王冬齡的書法也沒有宣揚的那樣登峰造極。王的單個字都非常好,的確功底驚世駭俗,但是堆放在一起,就怪異,讓人看了壓抑,不舒服。



說白了章法太過標新立異,字是傳統的,章法是胡思亂想弄出來吸引眼球的怪胎。

誰在書協官大 誰就是書法大師的怪圈裡,絕大多數真正有實力的大師都被埋沒了,而“字差官大”的人都被媒體宣傳成了名揚天下的大師。

所以,王冬齡的這種作法也許是一種無奈的創舉,他終於衝破重重“圍堵”終於出名了。


另外,作為一個有功底的藝術家,進行各種嘗試,無可厚非。

最後,山人提醒一句,草書重氣韻,其次才是筆法功底。氣韻流暢,讓人看了舒服 高古不俗,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中國易經協會專家委員 吳海萍 文)


字畫國學圈


不管是書法,書畫,音樂,歌聲等等都是以美為貴,怎麼出來這些牛鬼蛇神,魑魅魍魎也可以成為中國的大師,難道中國真正的文人巨匠都死淨了。有關係的人畫一幅牛糞冒氣就可以是傑作,寫一幅蟹子爬就是巨書,真操他祖宗十八代把中國古人留下的文明都禍害了。


沙漠開拓者


沒聽說過此人 不得不說 功底相當深厚 筆法幹練 章法嚴謹 道法自然

感覺達到了人與字互通的境界

遊離於書和畫之間 有種大氣磅礴的勢 放蕩不羈的美 隨心所欲的狂癲



伍百里


不懂書法藝術的大有人在。現代書法藝術與古代書法藝術融合能做到這個水平的現在不多。現在最多的的就是不懂裝懂,怨天尤人,無理謾罵的人。這些人有普通人,更有所謂的書法家。是誰我就不說了。



王先生書法現在的風格是由一個階段向藝術化轉變的結果。他本人的書法基本功是相當不錯的。比如筆法和章法佈局,是一般書法家做不到的。現在批判他的人很多。包括書法家。這類人屬於傳統的守舊派,不否認守舊派的書學精神,但是他們的故步自封導致導致書法藝術創新停滯不前。



如果就事論事說一說王冬齡書法對傳統書法影響的話,那我只能說,他的書法成就和風格對傳統書法有很大的衝擊力度。尤其是在國際藝術地位上,如果傳統書法還是像現在這樣沒有作為的話,會被現代書法藝術所取代,是遲早的事。要怪也不能怪王冬齡,只能怪傳統書法學者不爭氣,不能讓傳統書法藝術發揚光大。現在的傳統書法水準與古代書家不能相提並論了。相差甚遠。



如果傳統書法就此墮落,那麼代替中國書法藝術發言的一定是王冬齡,王鏞這些藝術工作者。況且他們的書法基本功都很紮實,無非是風格轉變到了以碑入行,入草而已。這些風格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可以理解。但願傳統書法儘快發展,拿出可以跟古人媲美的水準。這樣傳統書法藝術就可以得到國內甚至世界藝術思想的認可。也就沒有今天這樣的矛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