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學家,賣友求榮,最終卻落得被家暴的悲涼下場


沈括在科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天文地理、音樂醫藥、律歷占卜無所不通的全才。他的《夢溪筆談》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稱讚為“中國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天文學界也曾為紀念他,將1963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沈括。但就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之人,談到他的為人處世、行事行徑,實在乏善可陳,當真是小人無疑!

沈括出生於浙江錢塘沈氏家族,祖父沈曾慶曾任大理寺丞,父親沈周、伯父沈同均為進士。從小是官宦人家出身,耳濡目染,沈括見慣官場爾虞我詐,溜鬚拍馬,見風使舵,這對他後來的政治生涯作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宋代科學家,賣友求榮,最終卻落得被家暴的悲涼下場


公元1069年,宋神宗即位,不久,王安石被任命為宰相,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變法運動。沈家和王家是世交,連沈括父親的墓誌銘就是王安石親自書寫的。王安石變法,沈括自然積極地參與了變法,並且得到王安石的信任和器重,先後擔任了管理全國財政的最高長官三司使等許多重要官職。

變法貫穿了王安石的重要人生,也影響了沈括的一生。當時因為變法朝中政權分裂,變法派和保守派。其中沈括的好友蘇軾就是保守派的代表人,沈括和蘇軾兩人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曾經是國家圖書館的同事,彼此之間一直保持著比較密切的聯繫。而蘇軾在返京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造成的傷害,便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後來蘇軾因科舉試題被彈劾誹謗朝政。萬般無奈之下,蘇軾只能上書請求外放,赴杭州任職通判。

兩年後,沈括奉神宗皇帝之命到蘇軾為官的兩浙地區視察工作,久別重逢,兩人執手相看淚眼。沈括噓寒問暖,到了晚上兩人以酒訴情。興起之時,沈括提出要欣賞蘇軾最近的詩文。蘇軾也是喝大了,尤其聽見自己的詩文這麼受歡迎,自戀的毛病又犯了,興致勃勃的拿了出來,如數家珍。當時的蘇軾萬萬沒想到,對面坐著的是一頭置自己於萬劫不復之地的豺狼。

宋代科學家,賣友求榮,最終卻落得被家暴的悲涼下場


災難很快降臨,公元1079年,變法派中的李定等人故意歪曲蘇軾的詩句,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結果,蘇軾因為“網織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下獄,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就在蘇軾生死存亡之際,曾經和他稱兄道弟的沈括就將當年蘇軾送給他的詩作呈給了御史臺,怕御史臺看不懂重點,還貼心的做了筆記,標註出了有誹謗朝廷之嫌的詩句。就這樣,在沈括的推波助瀾之下,蘇軾走上了漫長苦楚的外放之路。

如果說沈括當時是因為政見不同而出賣身為保守派的蘇軾是不得已而為之,情有可原,那和沈括交情匪淺的王安石同樣被他背後捅了一刀,那說他人品有虧就無可非議了。

王安石升任宰相開始變法時,遇到司馬光的保守派的極力阻撓,兩派各執己見,水火不容。變法如日中天時,沈括積極支持王安石,力挺新法,成了變法派中的中堅人物之一。但是,幾年之後,變法之路稍有變動,沈括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立刻上書歷陳新法的弊端和害處。雖然牆倒眾人推的事情歷史上並不鮮見,但沈括作為王安石至交,在朋友推心置腹的信任中卻猝不及防地給對方一刀,任誰也無法承受,實在是下作。

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是政見不合,但對於對方的為人和才華是十分肯定的,因此,沈括落井下石,見風使舵,司馬光也十分不齒這種下三濫的手法,直接將沈括的舉薦信公之於眾,沈括的大尾巴終於露出來了,個人信譽徹底破產。王安石氣的大罵:“沈括小人,不可親近”。

沈括萬萬沒想到自己會為北宋朝政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守舊派和變法派依然視同水火,但在鄙視沈括這件事上,卻立場出奇的一致。謾罵他,離間他,上書誹謗他,他也經歷了那些他曾對別人做過的事。元豐五年,沈括被上書彈劾他出使遼國時出賣國家利益。其實,沈括和遼國的談判很給力,只是神宗自己軟弱,答應遼國苛刻條件,之後後悔時,就拿沈括當替罪羊了。並將沈括逐出京城,貶到宣州。

後來宋哲宗即位,大赦天下,但朝中人紛紛上書反對赦免沈括,指責沈括“反覆無常、附會大臣”歷數沈括罪行,哲宗於是下令唯獨沈括不可赦。做人失敗到這份上,也是沒誰了。

宋代科學家,賣友求榮,最終卻落得被家暴的悲涼下場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後來,沈括賦閒在家,聽說了蘇軾被起用當了杭州太守,便坐不住了,居然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厚著臉皮跑去找蘇軾敘舊。蘇軾當年差點被他害死,現在又畢恭畢敬的上門拜訪,隻字不提當年之事,對此也是很無奈了。

人在做天在看,也許是報應,沈括看重權勢財富,娶得第二任妻子是淮南官吏張蒭之女。張氏驕蠻兇悍,經常家暴沈括,拳腳相加。有一次,張氏發脾氣,竟將沈括的鬍鬚連皮帶肉扯下來,兒女們抱頭痛哭,跪求母親息怒。在張氏的虐待下,沈括生了一場大病,此後身體越來越虛弱,常常唉聲嘆氣說到:“我命不久矣”。沈括日漸恍惚,精神頻臨崩潰,一次乘船過揚子江,竟欲投水,幸好被旁人阻攔。不久之後,沈括就病逝了。有才之士竟是如此悲涼的離開人世,令人愕然。

賣友求榮、無恥變節,害人害己,自食其果,身敗名裂,概括的就是沈括科學家名譽光環下的另一面了,而這一面陰影太黑暗,太恥辱。但不得不承認,陰影也是沈括人生的一部分,這就是歷史,尊重歷史,認可他的貢獻,也應客觀看待他的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