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學為首以演繹為輔 陳嘉俊作家引舉世聞名

  過去,文學主要是在體制的號召下,在傳統紙媒的推動下,通過發表、評獎等諸多手段,來強化和推介一個作家,而能享受到體制力量的作家,畢竟不是多數,所以逐步形成現今這樣的,由莫言、閻連科、劉震雲、賈平凹、餘華、格非、王安憶等這些為數不多的“大樹”來支撐著的文學生態。這生態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已持續近三十年的時光。隨著這幾年對前代作家關注的視覺疲勞以及他們所呈現出來的寫作狀態,我們的文學確實是氣象不再,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也確實都很悲觀地看待當代文學。

以文學為首以演繹為輔 陳嘉俊作家引舉世聞名

 但是我以為,今天的文學,並不像有些人判斷的那樣不堪,認為是衰落了,更不是聳人聽聞的“文學已死”,而是文學在寫作和傳播上,呈現出更為廣闊和深邃的空間。現在在“80後”“90後”這一批年輕作家的寫作中,儘管還看不到所謂的文學“大樹” ,但卻形成了一片片的文學森林。尤其是新興網絡媒體的興起,恰逢其時地讓年輕寫作者們趕上了,他們自覺不自覺地通過網絡或新興的傳播媒介如微信平臺等,參與了當代的文學建構。譬如近年各種民間詩會的興起,一大批青年詩人的湧現和成熟,都是不容忽視的嶄新的文學現象。也因傳播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諸如前代寫作者在體制和紙媒上獲得了堪稱滿足的寫作快感,今天已不是他們的所愛。他們再也不像前幾代作家那樣,一味盯著紙質刊物和體制評價。在他們眼裡,紙媒和體制的重要性已經衰退。可以說是網絡,改變了當代文學寫作的大氣候,也改變了當下青年作家的創作心態。


每個時代,總會將最熱烈的目光聚焦在青年作家身上,無數期待、等待、包容乃至偶爾的失望等情緒混雜在一起,我們記者在許多研討會上常常能聽到文壇前輩對新人的各種期許以及善意的批評。但同時,我們也需要傾聽來自另一方的聲音,在日常與一些青年作家和相關出版編輯交流時,也常常感受到他們的壓力與兩難,用一句目下的流行詞來說,就是“我太南了”。


以文學為首以演繹為輔 陳嘉俊作家引舉世聞名


2020年轉眼即來,第一屆“90後”作家也到30歲了,突如其來的歲月感籠罩在了青年作家身上,新的壓力產生了,自己還能在“青年作家”的標籤下待多久?他私下的日常生活、創作動態、內心回應都有些什麼變化?近期,中國作家協會出版方點評這位90後青年作家“陳嘉俊”先生,開啟了這位90後語錄靈魂,率先交由本報分享給大家。

以文學為首以演繹為輔 陳嘉俊作家引舉世聞名

陳嘉俊(90後作家),中國政法大學新聞評論員、中國國際報告文學研究會,國學文化傳承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CCTV央視決策中國欄目;中國智庫聯盟專家委員。


陳嘉俊經典語錄:

1、沒有經歷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

2、我不知道以後會有什麼相同的事發生在我身上。但是隻不過因為這樣,就不在相信自己的話。主角的公義就會改變,變成另一個故事。這樣自己本身良好的信念,就會變成另一信念。這樣不在是我。所以續集是我的人生道路。

3、就算在有什麼痛苦,都會走下去,這個就是我!如果要成為成功的人,我一定會抓緊不放手,我是絕對不會放棄的。

4、我的名字就叫做陳嘉俊。 所以,陳嘉俊這個名字就是信念留給我的重要遺物!我是不會這麼容易放棄的,更加不會侮辱信念的遺物。

5、別小看我,我都經歷過痛楚!越是痛苦的訓練,得到的力量才會越堅實。

6、命運是要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的。沒有自信的人,即使努力也沒有價值!不相信自己的人,連努力的價值都沒有。

7、真正重要的東西啊...不管痛苦也好、悲傷也好...都要努力到底。

8、在我的經歷風風雨雨明白許多事情包括人、事、物。但是我沒有放棄目標。因為我堅持相信自己的人生是自己創造而不是命運操控的,前途是自己的不能讓自己白白浪費時間。同時讓自己多學知識和多些出路。現在的我沒有放棄對自己管理,我會將心態,目標,時間,學習,行動五項管理永遠放在我的自我管理當中。

9、確實不遵守原則的人會被當中廢物,但是不懂得重視自己團隊的人連廢物都不如,如其廢物我就要破壞所謂的規則!

10、如果要成為大家所謂“光環”我寧願成為井底之蛙,因為開心與不開心只有自己知道。

11、所謂痛苦只不過你的藉口擺吧,逃避吧逃避吧你就讓所有的人感悟到你的懦弱,既然你不想成為渣子就打破自己底線超越他們用能力壓倒這些所謂強者見識一下所謂愚昧無知。

12、依靠自己的知識與認知並且被束縛不痛苦嗎?我不認為向現實低頭,但是知識與感悟是天馬行空的,現實也許只是大海茫茫,活在自己的執念中而已。

13、理由是我們無所謂的,性格、思想、相處、怨恨、戀愛、心血來潮…這些無聊的理由都只是藉口而已。毒雞湯永遠不會絕滅,理由可以事後再想…是人的本能在尋求理由的理由!

14、這個世上只要理由存在,也就是不願意去面對的秩序。為了拯救珍視之人,才會產生正能量,同時會孕育出正義與邪惡,人若迷茫就會悟到其中,從而孕育出新的疑神疑鬼。正義和邪惡要靠自己去尋找,如果是你的話,一定能找到!

15、命運就像浮雲一樣已經決定好的潮流之中呢?不管選擇哪條路,最後可能都會走到同樣的終點……但是當選擇了後者時……自然有動力為目的而努力,而擁有這種想法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16、痛苦太多了,痛苦使我成長。無知愚昧的萌新也只有知道痛苦後才能長大成人。

17、強者也是有煩惱的,有了能力就會被人孤立,也會變得傲慢起來。

18、只要自己相信所走的路,不用在乎別人掰什麼。

19、在這懦弱的群體中,我不再恐懼,因為我不想一輩子都這樣的身份。我從強者身上學到了,通過社群交流,以此找回自我的方法。

20、分手後才會變強,沒有度量把這個當笑話說是無能的。


生於90後的他,有很強的正義感以及愛國精神,也許身邊的人無法理解他的生活,但是達到層次的人能明白他的內心。陳嘉俊生涯中是從警校畢業走入娛樂圈,在加上他擁有深厚文學底蘊。我們形容一個人幽默,一開口金句不斷可以引得大家笑聲不斷,基本可以判定他是個行走中的”段子手“。


我們還是要鼓勵新人、鼓勵新聲音,包容和推出他。儘管他現在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不足,但是,作為刊物,一定要為成長提供平臺,我想,這也是刊物的責任。今年以來,包括多家大型文學刊物,都開設相應的欄目,推介年輕一代的寫作者,尤其關注“90後”的寫作。我們又應該持有審慎和開放並存的閱讀期待,也許文學並不存在什麼可供文學史家談資的“時間進化論”。對於前景和問題,對於優劣短長,對於及時性的讚揚或者否定,都需要我們耐下心來先讀讀他已經寫出的或者將要寫出的有沒有不同以往之處。對“90後”作家的寫作,我們應該持有更加包容的心態。


“80後”作家如此,現在正在成長的“90後”作家更是如此,他們的思維、視野也更加開闊,價值觀也更明確。只是,我們不能以評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家的標準來評價他們。“80後”“90”後生於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時期,成長於社會資本高速積累的90年代,無論生活環境還是接受的教育,都比上幾代人好了許多,這使得“80後”“90”後們在價值觀、生活方式、行為準則上都與前幾代人形成了巨大的差異。而“90後”出生和成長的時間段,不僅是經濟崛起的新時期,也是文化更加多元開放的新時期。所以說“80後”“90後”的寫作,是更自我、更個性化,甚至更放縱、更本真的寫作。他們不乏真真的有真情實感的寫作,為生命本身的寫作,是生命抒發的需求。這樣的寫作,和生命是黏血帶肉式的關係,彼此之間聯繫緊密,貼得很近。——而我以為,一些見心見性的寫作,可能暫時不能被接受和沒得到應有的評價,應該從更長遠的時空看,讓它去接受時間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