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家寡人——《神探狄仁杰》

1.《神探狄仁杰》的结构是什么?

幽州案,湖州案,无头将军案,都是小案子,但是最后目的都是武则天,这些案子是在逐步剖析武则天的身份,君王,家长,母亲。

2.为什么湖州案强调太宗的血脉?

我在工作之后第二遍看,大学看的时候是武则天,武家与李家的矛盾,但是后面又去看了感觉不一样,以及太子的定位不一样,太子与皇帝的矛盾在封建王朝具有普遍性,但是在大唐又有大唐的特殊性。

3.为什么作者会取“孤家寡人”作为标题?

《神探狄仁杰》第一部,讲的是狄仁杰,不如说是武则天,李元芳会怕鬼,狄大人对身边的人非常信任,角色情感最复杂就是武则天,背后的主角就是武则天啊,武则天是一个皇帝,是一位家长,是一个女人。

幽州案的背后是被打击的李唐贵族势力与武则天势力的对抗,幽州案的打击对象是激进的一派,利用突厥与唐朝的矛盾,完成自己的称帝梦想,同样也是武则天成功之后的榜样作用,激发了金木兰的梦想与野心。

武则天时代最重要的是通过武举改变了贵族在军事方面垄断,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因此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除了是第一名女皇帝之外,还有就是完成了南北朝与五代十国之间的政治政策的转变,就是贵族政治变为平民政治,所以在历史角度上武举与科举一样重要。

武则天的出生不是大姓,而李姓在唐朝是皇族,某种程度上这是寒门与贵族之间的争夺,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幽州案,这种取不正常的姓氏去羞辱敌人,除了对自己敌人的最大侮辱之外,将一个大姓变成小姓,贵族变成平民。

狄仁杰支持武则天,但是同情虎敬晖的原因,传统儒家是嫡长子继承,李显的太子地位不动,同样武则天的死后地位也不会动,因为李显与武则天是母子关系,子反母有违孝道,狄仁杰就没有反抗的理由,太子是李治与武则天的嫡子,反武则天到最后就会变成反李治与李显,汉朝汉文帝的吕姓王妃与他四个嫡子就是狄仁杰支持武则天的理由。

作为一个君主,注意幽州案不是一两个人参与的案件,是金米兰与蝮蛇主使,若干势力参与的案件,所以说人员名单对武则天很重要,因为一个君主不会对可能谋反的势力留下性命。

但是狄仁杰不想这个案子扩大化,因为有些人是野心家,有些人是被忽悠的青年,这些人在下一个案子都有其代表。

武则天一朝的政治状况是非常诡异,一方面狄仁杰忠于武则天,也忠于李唐,另一方面武则天背后的支持力量也不够,她与李唐的关系非常的紧密,皇帝需要的是手下对自己的忠诚,太子不忠诚了就敲打敲打,武三思不忠诚了就对其鼓励鼓励,但不会容忍一个干掉自己的势力存在,可是恰恰最后自己还是被神龙政变了。

孤家寡人——《神探狄仁杰》

幽州案是不同的势力集团之间矛盾的体现,以及唐王朝完成了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湖州案体现的是唐朝特殊的政治环境,封建王朝存在的太子困局。

在古代王朝中,皇帝为了统治的需要,是必须要求自己家做到孝的表率,但是问题在于太子与皇帝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太子想获得权力就必须皇帝死亡,而尝到权力滋味的皇帝,不信任太子,这是武则天作为皇帝的心病。

当然武则天还强调太子身上的太宗血脉,太宗杀兄,逼李渊为太上皇,提醒太子不要当太宗,自己也不是李渊。

另一方面武则天作为女性,也是母亲,太子李显身上流着四分之一的太宗血脉,还有二分之一武则天的血脉,这一点在第三个案子中体现出来,自己亲生的孩子不认亲娘,她对亲生子女认同自己血脉是十分渴望的。

李显不政变就能获得太子位,干嘛政变?太宗是玄武门之变当的皇帝,万一哪一个李姓诸侯王在帮助自己后成为了下一个唐太宗,唐太宗已经开了一个坏头,自己也要做一个杀弟囚母的皇帝?这就是李显不愿意帮助李唐派造反的原因,汉朝的诛杀吕后一族是非常彻底,自己造反之后难道自杀,把自己的女婿杀了?

武则天最后想的是自己的身后名的问题,如果是李显继位,自己会被怎么评价?狄仁杰也是懂武则天的心思,有了天下有子祭母,鲜有侄祭姑之论,重点在“祭祀”即身后名,武三思可能会肯定武则天,但是李显肯定不会否定武则天,因为否定武则天就是否定自己,而不是李显与武三思谁与武则天关系更亲近。

孤家寡人——《神探狄仁杰》

第三个案子,首先武艺高强的元芳,杀人不眨眼的皇帝居然都相信鬼神,元芳武功高强怕鬼,有社会的影响,一个杀了那么多人的皇帝也会怕鬼就比较神奇了。

一个人到了晚年想的都是子孙在自己周围,但是皇帝享受不到,所以皇帝在晚年会宠爱公主多一点,因为公主对皇位没有太大的威胁,皇帝也需要亲情,但是武则天时代,因为武则天自身的女性属性激发了女性参与政治的野心,所以出现了第三个案子。

以王皇后为引子,但是武则天最思念的是章怀太子,老人最渴望的是天伦之乐,在这个剧中年纪的武则天感到非常的孤独,开始反思为了皇位,自己付出了什么,自己亲生的孩子都不认自己,自己又与太子之间的关系紧张。

太平公主幸亏是女性,否则早死,唐朝的太子位是异常的凶险,因为不光要防像李世民一样的兄弟,还要承受皇帝对自己像不像(是不是)李世民的猜疑,难啊,武则天在中年时期是不会考虑继承人的,晚年才会考虑,太平公主如果是男的,那么只会是下一个章怀太子。

《神探狄仁杰》第一部在最后,产生了一个选择,皇帝变成了一个不能享受亲情的老人,皇位对于一个年老的人是痛苦还是幸福?

当然武则天杀了太平,需要一个正当借口,不然皇家的孝表率这么做?但是最核心的一点,武则天不再想杀自己的亲人,太孤单了。

孤家寡人——《神探狄仁杰》

套用另一部电视剧中的话:“我哪里看过君主与民众,我所见的不过是一个一个的人”。

《神探狄仁杰》在现在的我看来刻画最丰满的是武则天这个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的无奈,她的杀戮,她的孤独,正如无字碑不会有言语去形容啊。

人都有无能为力的时候,皇帝也是人,无论是《大宋提刑官》中无奈的皇帝,在《大明1566》让官僚们互相攻击的嘉靖,在《雍正王朝》中与官僚为敌的皇帝,而在《神探狄仁杰》中,皇帝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对亲情的渴求,因为皇帝不会放过谋反的人,最后却放过了太平公主啊,这是感性战胜了理性。

人会被金钱异化,会被权力异化,但是到最后真的会异化成一个没有情绪的怪物吗?寻求情感的共鸣,渴望他人的理解与社会认同,我们人类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因为独特,所以会产生孤独,因为孤独,渴望认同,孤独是必然,也具有普遍性,皇帝也会孤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