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誰能想到,打響“報復性消費”的第一槍的竟然是一桶奶茶

疫情還沒完全結束,但消費的暗潮已經在空氣中湧動,5升裝的“全家桶”奶茶成了疫情後的第一個熱搜,朋友圈,微博...哪兒哪兒都有這大桶的身影。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微博上奶茶桶的相關話題引發了三千多萬人的圍觀,其背後是三千萬吃貨的消費需求。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火鍋店的復工也讓禁慾了一整個假期的火鍋控們為之一振。

據報道,一週前海底撈上海人廣店將將復業,店內就已經是人頭攢動,用餐高峰時期的排位時間最高需要一小時,吃貨的熱情果然是難以阻擋。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山東濰坊一家烤肉店復工,顧客打電話“

來一本兒”,意思就是整本菜單全來一份,這事甚至登上了熱搜。

萬萬沒想到,多年段子竟成真,真是“活久見”了。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消費熱情空前高漲,不僅是在線下,線上消費也瘋狂。

“38女王節”是疫情期間第一個大規模線上促銷活動。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天貓“38女王節”,超過2萬個品牌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00%,整體銷售額遠超去年。整個“38女王節”期間,淘寶直播帶動的銷量同比大漲264%,最高的一天帶動成交量增長了650%

種種跡象表明,我們一直唸叨的“報復性消費”好像已經開始了?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報復性消費”是個偽命題?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其演講中提到,“2020年下半年,我們會看到的分別是貨幣寬鬆政策、產業大規模投資、民眾報復性消費。”

眼見著復工復產復“消費”,疫後消費的熱度好似節節攀升,但“報復性消費”真的來了嗎?

不妨將眼光投向17年前,2003年SARS後的經濟恢復走勢為此次疫情後經濟恢復做了一個示範

2002年11月,SARS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目光中,次年3-4月疫情進入高峰期,5月中下旬,由於防疫措施和力度的升級,SARS逐漸步入尾聲,6月SARS基本結束。

SARS造成了我國消費行業收入的斷崖式下跌,其中餐飲行業受到的影響最大,在SARS最嚴重的4、5月份,餐飲行業的環比增速下降了20-30%。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但即使是在SARS結束後,消費水平的回升也並非一蹴而就,直到2003年9月,餐飲行業的同比增速才回到前一年同一水平

,且並未出現顯著提升

與17年前大有不同的是,經濟形勢已經變了。SARS爆發前後,我國是典型的投資驅動型經濟,在當時的大環境中,投資支撐著我國經濟增長,伴隨著加入WTO後的獲得的全球市場紅利,2003年,我國GDP實際增長達9.3%

而目前,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在短短兩週不到的時間內,美股已經出現了4次熔斷,資本市場對經濟形勢的態度不大樂觀,在我們期盼的“報復性消費”到來之前,裁員潮與降薪潮已經接踵而至,大家對於消費的態度,更趨於理性。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在知乎上,“疫情結束後會爆發消費狂潮嗎?”這個問題吸引了近三千萬人的圍觀,排名第一、獲取高票贊同的回答中,答主斬釘截鐵回覆“不會去報復性消費”。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甚至類似“你們去報復性消費吧,我只想去報復性賺錢”的論調在朋友圈刷屏,關乎“報復性消費”的文章不多見,但關於如何“報復性賺錢”的圖文卻篇篇10w+。之前橫行的消費主義一夜間都消失了,好好賺錢、努力攢錢、絕不亂花錢成為了廣大年輕人的不二目標。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在存儲熱情高漲的現階段,到底會不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呢?


華興資本針對“疫情後是否會出現報復性消費”的調研結果顯示,約55%的樣本在疫情結束後的短期內,預計會出現報復性消費行為。該預期廣泛存在於所有人群中,按年齡、性別分組顯示的差異不大。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同時,樣本顯示,僅有9%的消費者預計會大幅減少消費支出,整體來看,消費信心較為平穩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因為疫情而中斷的種種消費慾望,勢必會在疫情後通過不同的形式反饋出來。與其說是“報復性消費”,不如說是“補償性消費”,因為疫情而停滯的消費需求,總得有個宣洩口。


雖然疫情對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這並不妨礙疫情結束後的短期內迎來一波消費熱


“消費券”刺激“消費熱”


這一屆消費者有點“佛系”,但是實體行業已經快等不下去了

從今年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看,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20.5%,其中餐飲收入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商品零售47936億元,下降17.6%,各大百貨商場、購物中心客流下降,企業經營面臨嚴峻考驗。

商家早已開始了自救。此前我們已經列舉了商家自救的種種模式,從線上到線下,從直播到外賣,從開源到節流,商家為了求生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

政府也在出臺相關補貼政策幫助商家度過難關。在全面復工復產的三月,政府又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為消費回暖打入一陣強心劑。

13日當晚,南京響應號召,向居民發放價值3.18億元的消費券。從3月15日零時起開始第一輪報名,至22日24時報名截止,預約成功人數超過202萬人,累計申請消費券540餘萬張,其中餐飲券最多,超過183萬張。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無獨有偶,26日晚,杭州發佈通知,將通過支付寶向全市發放16.8億元消費券,一下子超越南京3.18億成為本輪“撒錢行動”中出手最闊綽的城市。

和電商使用條件苛刻的優惠券不同的是,這些消費券無門檻、無網點,幾乎可以說是“白給”,有網友戲稱“奉旨薅羊毛,真香!”。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消費券”帶來的效果肉眼看見,杭州“消費券”被認為直接帶動了當地消費增速的迅速反彈。據統計,截至2月8日各指定商家共接收“消費券”4772.41萬元,對商貿行業拉動效應為2.06倍,在家電、旅遊等產品上則乘數效應更大。

不僅僅是南京、杭州,許多省市都開始嘗試“消費券”形式,刺激消費熱潮:


浙江推出總價達10億元的文旅消費券和一億元的文旅消費大紅包;

寧波推出1億元的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券;

濟南面向景區、旅行社、影院、演藝場所、書店等推出2000萬元消費券,拉動文旅消費;

河北省將安排專項資金1500萬元用於體育消費券補貼;

青島城陽區發放總價值1000萬元的消費券,可以在餐廳、體育館、書店、零售商店消費時抵扣使用;

重慶渝中區向全市市民發放近千萬元微信電子消費券,這是西南地區首個發放消費券的城市;

......


據《國際金融報》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經陸續有近40個地區發佈了消費券政策,其中多個城市發放金額破億。


消費券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尚且不得而知,但短時間內消費券的大量發行,無疑為萎靡的消費市場注入了信心和希望。

“紅包雨”已達14地,報復性消費會來嗎?

加繆在《鼠疫》中這樣寫道:“市民們在希望的道路上已經邁開了大步,可以說,當市民的心頭點燃了一絲希望的火光時,從這時開始,鼠疫的橫行時期實際上就結束了。”

4月已至,無論是“報復性消費”還是“補償性消費”,消費市場都該“”起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