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需要智慧型父母

俗話說:“三歲看老,七歲看大。”孩子在七週歲前尤其是在三週歲前,擁有無窮的可塑性和事物敏感性,而這一階段正好也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當孩子還在母親肚裡的時候,父母就在思索著該為孩子創造什麼樣的家庭環境、該如何培養孩子,而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智慧型父母發揮的重要作用。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不少當了父母的朋友在吐槽:“孩子在家寫作業總是磨磨蹭蹭的,有時候還邊玩邊寫,不管你怎麼說都沒用。”“我家孩子不管我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也不讓我問他的情況,只要一問就會和我急。”“我家孩子的成績太差了,怎麼學都學不好,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才好,我真的好失敗”……

諸如此類的話,相信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得到,這些教育難題就和學區房、課外學習班、興趣班等一樣,讓父母深感焦慮和著急,卻不知所措。面對著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的變化,父母該怎樣做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名智慧型的父母呢?


《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需要智慧型父母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時代和社會發展的環境下,教育理念也需要跟著一起轉變。父母對孩子的責任和任務不單是養育孩子,還需要讓孩子能夠用心去感受到這個世界所帶來的美好,也要清楚地意識到孩子的好壞並不是由學習成績來判斷的,孩子的品質、身心健康、同樣重要。

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三字經》裡也有云:“養不教,父之過”,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起到的作用。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尤其是父母的榜樣力量,為孩子的一舉一動起到很好的示範性作用。

父母在接人待物上的態度和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行為,更是影響了孩子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當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充滿著溫馨、和諧、正能量的氛圍,孩子內心必然充滿著滿滿的愛,更是擁有足夠的自信、謙虛和知足常樂。

但是相反,若是在吃的、穿的、用的等物品上一味地給予孩子所謂的更好,為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情,哪怕是簡簡單單的洗衣服、疊被子,父母都一手包辦,這不是對孩子好,這是對孩子的溺愛,過度的溺愛則會毀了孩子。


《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需要智慧型父母

作為智慧型父母,更需要由衷的尊重孩子,清楚地知道孩子是個獨立的生命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有的個性和優點。就像孩子的性格,不管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就像孩子的興趣愛好,不管是喜歡游泳,還是喜歡跳舞。

其實父母應該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跳舞,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彈鋼琴,重要的是要儘可能的讓孩子多參與課外活動,多經歷、多體驗,而不是隻讓孩子一味的上補習班,一味的只會悶頭學習。這樣最後只會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對自己有個全面的認識,引導和教育孩子要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我們都知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作為具有遠見的父母,應該教會孩子遵守規則,甚至還要重視孩子天性的合理釋放。他們會教育孩子在家要幫助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外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在公共場合不得大聲喧譁,在學校和團隊中要有團結友愛的品質。

孩子只有敬畏生命、懂規矩、會自律、有教養、知進退、不會佔小便宜,才能走的更遠、更高,才會有更美好的將來。同時,家長需要明白,強調規則並不是要控制孩子,也不是要壓抑孩子的天性,需要的是尊重孩子成長規律,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孩子有原則的健康發展。


《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需要智慧型父母

智慧型父母更是知道選擇和取捨的重要性。在新時代我們每天都面臨著選擇,而選擇什麼與價值觀念有關。如,孩子放學後是選擇回家獨立學習,還是繼續上課外輔導班學習;學校開設了各種活動,是選擇動手實踐的活動還是選擇其他文藝類、體育類等類型的活動。這就需要父母要積極指導和鼓勵孩子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讓孩子能夠選擇符合自己的特長和發展。

智慧型父母懂得親子關係的重要性,特別是拉進自己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這需要父母要信任孩子,無條件接納孩子,能夠耐心與孩子溝通。生活在不同時代的兩代人,父母與孩子之間多少存在觀念上的不同,那麼父母的話又會有多少被孩子所接受呢?這個不得而知。

若是孩子能夠被父母無條件的信任,這能夠激發孩子的責任感,而且還能夠使父母與孩子之間心理距離更近,讓孩子更願意與父母溝通。親子關係的拉近和情感的加深離不開父母與孩子之間良好的溝通。

父母的傾聽和無條件接納,能夠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情緒和愛好;尤其是當父母用心、專注的去傾聽孩子的內心,還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視。父母只有真正的做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孩子,才能夠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


《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孩子需要智慧型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