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說“願做牛做馬報答恩情”,而幫助別人時卻說“犬馬之勞”,為何不是“牛馬”?

閒人八點半


“犬馬之勞”

出處:《晉書·段灼傳》:“願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馬之勞;思帷蓋之報;發仁惠之詔;廣開養老之制。

解釋:願像犬馬那樣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為人效勞。

“願做牛做馬”

牛,是勤懇、任勞任怨的象徵,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為民之心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馬,是奮發、勇往直前的象徵,具有龍馬的精神,方能馬到成功。指全力投入做某事, 全身心地付出。

這些其實都是一些歷史典故、動物與人的關係,來形容一些情景。中國漢字博大精深,

說得多了就成了習語,就像魯迅說的“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也可以說做犬做馬幫助別人,一個口語習慣,只不過這樣說感覺有些拗口。


崔夏萍cuicui


牛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象徵,牛一直都是田間耕種的好幫手,一輩子都心甘情願地被主人驅使。馬是奔跑力量忠誠的象徵,馬在古代,除了是良好的交通工具,還代表著與人同生共死榮辱與共。“願做牛做馬報答你”就是會為你付出所有,對你忠誠。

犬和馬都代表了忠誠,一個守護家宅,一個四處奔波,“犬馬之勞”就是為你驅使,對你盡忠。

對於古人來說,糧食和交通是最重要的兩件大事,既然是報恩,最想做的當然是盡忠職守地幫助解決最重要的事情。另外,在漢族中,犬字代表了地位低下,多含貶義。“願做牛做馬報答你”這話的主體是你,是恩人,所以不可以把犬這樣的字眼和恩人聯繫在一起。而“犬馬之勞”不同,主體是自己,在古代,對於表述自己的都需要謙卑,如鄙人,賤內……,所以用犬更能表現出一種謙卑的姿態,隱含自己這種付出是無足掛齒,對方無需在意。





筱君929


解釋:牛、馬:比喻供人使喚的人。指被當作牛馬驅使。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韶州雲門山爽和尚》:“問‘受施主供養將何報答?’師曰:‘作牛作馬。’”


小楊說天下


竭其力,致其身,全心全意,忠於,誠之,敬之。


一日一智


側重點不同,牛馬對主人是任勞任怨,犬馬強調的是忠誠,死心塌地,一心為主人賣命……


慈心可航


願做牛做馬錶達的是表達感恩的份量與決心,而願效犬馬之力表達的是願意為你辦事的真誠之心!


深圳市菲梵茗器茶文化


犬馬之勞出自《

晉書.段灼傳》:願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馬之勞;思帷蓋之報,發仁惠之詔;廣開養老之制。古時候臣子對君主常自比作犬馬,表示願像犬馬那樣為君主奔走效力。現在表示心甘情願受人驅使,為人效力。

願做牛做馬報答恩情”,是為了報答別人的恩情。牛和馬古時侯就是人們幹活和交通的工具,屬於貢獻自己一生力量服務主人的那種動物,可能是因為這些屬性,慢慢的民間俗語就出現“願做牛做馬報答恩情”這樣的句子形容自己的感激之情了吧。

犬馬之勞”和“願做牛做馬報答恩情”表達的感情意思並不太相同,所以報恩別人時不能用“犬馬”。


宮商角徵羽哆瑞咪發嗦


因為古時候臣子對君主常自比為犬馬,表示願像犬馬那樣為君主奔走效力。


湯圓麻麻在武漢


謙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