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寻声《小河淌水》的故乡


对于歌者龚琳娜,大家应该不陌生。她是《忐忑》神曲的演唱者,也是演唱过弥渡《小河淌水》的著名歌手之一。


龚琳娜寻声《小河淌水》的故乡


3月下旬,龚琳娜来到弥渡采风,记者有幸陪同并对她进行了采访。她此行的目的,是为了采编一本叫做《声音地图》的音乐类书籍。弥渡得到她的青睐,成为其采编首站。


龚琳娜寻声《小河淌水》的故乡


是什么吸引龚琳娜老师到弥渡采风?这恐怕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奔着世界名曲《小河淌水》而来,或是奔着多彩的弥渡民歌而来,又或是奔着弥渡众多的民歌非遗传承人而来……通过三天时间相处和交流,记者才明白,她是在追寻“好声音”的源头!在她认为,所有美妙的声音都有地域性,都有源头,她要深入民间细细聆听,弄清声音(各种演唱风格)的原生态源头和演变,从而理出一张“声音地图”来。


“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也是中国有名的‘民歌之乡’,同时,我演唱的《小河淌水》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所以把弥渡作为声音地图的第一站,具有特别的意义。”


龚琳娜寻声《小河淌水》的故乡


龚琳娜老师是贵阳人,自幼喜欢唱歌,对音乐的执着让她一直在歌唱事业的百花园里遨游。她对弥渡民歌的喜好源于学生时代。她说:“《绣荷包》《十大姐》等好多弥渡山歌都是我在大学时候学过的。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但为什么会有这些好听的汉族民歌呢,这是我感兴趣的,所以我想来弥渡寻找。”


龚琳娜寻声《小河淌水》的故乡


在弥渡期间,她走访了李彩风、李龙英、李寿昌、鲁荣姜、李怀珍、刘匡等弥渡民歌非遗传承人。在德苴听了李贵芳老人唱的小调《月牙钩钩照九州》,她从其韵味上捕捉到了她想要的东西,她说:“这首歌其源头来自江南,到了弥渡本土化了。这次到弥渡听很多人唱的山歌小调都有江南、江西、安徽、陕北等民歌的味道,但又不完全是,原来它们在弥渡汇合了,又变成了云南当地的味道,所以形成了那么多好听的汉族歌曲。我找到了根源。”


龚琳娜寻声《小河淌水》的故乡


每到一处或每访问一位非遗传承人,她都兴致勃勃,她听人唱,自己也模仿着唱,从一个个发声的细节去捕捉想要的信息。她请当地的好几个人唱《小河淌水》,逐一对比分析,似乎是在找寻原生态的弥渡版《小河淌水》,而后说:“原来对弥渡的了解,主要是《小河淌水》出自弥渡,云南民歌中有很多都是弥渡民歌,从书上知道云南民歌很多是从别的地方流传过来的,但没有体验过。这几天发现几位弥渡民间老艺人唱了之后,这当中很多人都不识字,但却能唱很多山歌小调。可以看出都是靠口传相授的,没有刻意去研究去学,民歌就是在一种环境中自然学会了,这就是歌的生命力。同时,也才知道茶马古道给弥渡带来了那么多好听的声音,这对于我做的声音地图是很重要的。”


龚琳娜寻声《小河淌水》的故乡


她介绍,“声音是有源头的,你得知道它的来源,它的根基,它的山山水水。”对《小河淌水》,她有着自己的理解,“《小河淌水》有很多个版本,而坚持唱地道民歌的黄虹老师演唱的《小河淌水》是我认识弥渡民歌的一个窗口,我想来探究这个地道的味道,了解那些好听的弥渡民歌原生态的唱法,来验证我对这些歌的理解。”


龚琳娜寻声《小河淌水》的故乡


在弥渡的第三天,龚琳娜在看了县城随处可见的群文活动后,很有感触:“弥渡所有的人都会唱《小河淌水》,所有的人都以弥渡的花灯和民歌为自豪,很有文化自信。这里的广场舞丰富多元,群众文化繁荣,对民间音乐的宣传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龚琳娜寻声《小河淌水》的故乡


对于弥渡之行,她觉得收获颇丰,让她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了《小河淌水》及弥渡民歌的特点,还有很多意外惊喜:“《月牙钩钩照九州》和不同版本的《绣荷包》《鲁班调》,让我感受到了弥渡民歌的包容性和大同性,同名不同调,同调不同词,同名不同词,百人唱百曲,多元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及其丰富好听的弥渡民歌。”


随行采访,记者从龚琳娜老师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对音乐的执着,感受到了她对各种好声音一探究竟的求真精神,也是她让我们对弥渡民歌有了新的认识。


文图 | 向晓英

审核 |欧阳嘉佳

终审 |向晓英

签发 |李武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