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的刺激政策,能否為車市帶來“補漲”?

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乘用車市場被新冠肺炎這個“年獸”折騰得苦不堪言,各家車企產銷量都遭受不同程度的下跌,有些車企甚至呈現觸底式的零產銷。

一邊是國內多個省市限號或限購,一邊是人們被壓制的購車需求,供需矛盾從來沒有像當前這樣嚴峻,消費者要買,車企想賣,最後的矛頭指向了地方政府——你們是不是該做些什麼?

剛需族,不需要“烏龍”只需要車牌

2月24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了《關於加強進出武漢市車輛和人員管理的通告》(第17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第17號令發出3小時後,就被新發出的第18號令宣佈無效,鬧了一個大烏龍。

武漢“前事不忘”,北京“後事之師”。

前兩天,商務部官方網站發佈了一則《北京正在研究出臺刺激汽車消費的舉措》,北京方面正在研究鼓勵釋放一部分老舊車存量指標、再釋放不少於10萬個購車指標促進剛需家庭購車消費、推出限定在郊區行駛的專用小客車號牌。

千呼萬喚的刺激政策,能否為車市帶來“補漲”?

同樣令人意想不到,半天之後“北京有關刺激汽車消費措施”被迅速撤稿了。為此,北京市商務局還特意在官方微博發佈致歉信息,表示“北京有關刺激汽車消費措施”尚未研究論證,就該事件給社會公眾造成的誤解表示深深的歉意。

千呼萬喚的刺激政策,能否為車市帶來“補漲”?

事實上,消費者需要的不是道歉,也不管相關部門為何如此“調皮”,他們需要的是能夠解決汽車限購難題,緩解出行剛需的政策和辦法。

北京的這次“烏龍”事件,引發廣泛影響,汽車板塊整體大幅上漲,對於刺激消費措施做出了積極的響應。無可奈何的是,消費者正要把“熱臉”貼上去時,卻發現是一場空歡喜。

千呼萬喚的刺激政策,能否為車市帶來“補漲”?

其實,關於北京放鬆限購的呼籲早已有之,只不過被北京以緩解交通擁堵和治理空氣汙染等理由婉拒,2020年10萬個小客車指標配額,其中普通指標額度4萬個,新能源指標額度6萬個,相對於335萬參與普通指標搖號的人,以及46萬排隊等待新能源指標的人來說,註定是一標難求。

同時,北京執行指標搖號這些年,催生了“租售”號牌的生意,車牌持有者、中間人、背戶租號者,各方在一張並不合法的協議下,上演“周瑜打黃蓋”的戲碼,各取所需。

最近兩年,還有一些人經中間人牽線,與擁有車牌的異性通過結婚、離婚、繼承三步走,獲取車牌。

相對於固執地執行指標搖號的北京,同為一線城市的上海、廣州、深圳採取了相對多樣的車牌供給方式。

千呼萬喚的刺激政策,能否為車市帶來“補漲”?

上海的燃油車車牌採取拍賣方式進行,目前車牌均價約9萬元。我們看到,上海市2020年1月、2月參與車牌競拍的人數都在13萬人左右,車牌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擠掉了投機分子。同時,上海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只要購車人達到相應資格,均可購買新能源汽車。

廣州人獲得車牌的方式有幾種,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可以直接申請新能源汽車,也可以通過搖號方式獲得節能車指標和普通車指標。3月廣州粵A車牌平均成交價約1.85萬元。

深圳車牌可以通過搖號、競價兩種方式獲得。撞大運似的搖號就不說了,中籤率也很低。3月競價的個人車牌成交均價4.1萬元,也還算可以接受。深圳對於申請新能源車牌要求更加寬鬆,符合條件的深圳戶籍持有者,只要有駕照即可申請,非深圳戶籍者只需滿足居住證+連續2年社保+駕照即可申請,門檻比起北京來說要低上許多。

與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相比,北京車牌搖號難度大、排隊週期長、預期心態差早已是事實。對於剛需消費者來說,“汽車只在我夢縈,車牌已多年未親近”,一塊小小的車牌,在大家心中竟有重逾千斤的份量。

刺激政策經常有,今年要更給力才行

近年來,中國面向汽車市場的刺激政策也不少,比如說汽車購置稅減免、置換補貼、取消皮卡進城限制、汽車下鄉等,都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2019年,應對多個省市率先實施國六標準,為了刺激消費,廣州和深圳還推出了增購指標。廣州自2019年6月-2020年12月增加10萬個中小客車增量指標額度,增加的額度原則上按1:1比例分別配置普通車競價指標和節能車搖號指標;深圳自2019年6月起,在原定每年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配置額度為8萬個的調控目標基礎上,2019年至2020年每年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4萬個。

近期,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全國多地已經陸續出臺了一些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主要以提供購車補貼為主。

浙江杭州,有序放寬汽車限購措施,制定汽車以舊換新和下鄉惠農政策。而且,杭州宣佈一次性增加2萬個小客車指標,將於5月29日組織一次個人階梯搖號,完成15000個指標的配置。

千呼萬喚的刺激政策,能否為車市帶來“補漲”?

湖南長沙出臺政策規定,3月11日至6月30日,消費者在指定經銷商購買上汽大眾長沙工廠、長沙比亞迪、廣汽三菱、廣汽菲克、湖南獵豹等車企生產的車輛,並在長沙上牌的,可獲得裸車價款3%的一次性補貼,每輛車最高不超過3000元。

湖南長沙、株洲、湘潭市民購買吉利汽車湘潭九華基地生產的吉利繽越、全新遠景,將獲得3000元每輛的購置稅補貼。

廣東佛山,消費者在本市註冊登記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買“國六”標準排量汽車,每輛給予2000元補助;佛山號牌車主憑舊車售賣發票或汽車報廢註銷證明購買新車,每輛給予3000元補助。

除了實實在在的現金補貼,車企們還紛紛在汽車金融、售後服務等方面推出新舉措,包括降低首付、長週期0利率、更長時限的免費維修保養等,這些都對疫情過後汽車市場銷量回暖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相比於廣州、深圳去年就開始增加購車指標,杭州放寬限購併增加指標、長株潭等地發放購車補貼等,北京、上海這兩個城市依舊很“剛”,上海表現稍好,在3月發放了近1.2萬張牌照,較1月、2月有所增加,而北京則巋然不動。

從京滬兩地政府的工作慣性來看,購車指標的一城一策已經施行了多年,老百姓也慢慢習慣了,如果忽然改變套路和規則,或許能收到叫好聲,但也更容易引發更多新問題,或許這就是北京、上海沒有大動干戈的原因。

今年,國家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等23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要“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對此,北京、上海也遲遲不作表態,更沒有積極的動作,依舊在按部就班的以搖號、拍賣的形式發放車牌指標。

千呼萬喚的刺激政策,能否為車市帶來“補漲”?

第一季度持續萎靡的汽車銷量,預示今年中國汽車市場形勢更加嚴峻,車企、經銷商,以及眾多相關上下游企業,大家都開始抱團取暖,共度時艱。近期,許多車企都推出經銷商扶持政策,包括減免銷量考核、增加返利補貼、強化線上營銷等,幫助經銷商減壓增效。

可想而知,在常見的市場激勵政策之外,如果地方政府能推出刺激汽車消費的特別政策,不但會贏得更多消費者的掌聲,也會收穫車企和經銷商們的敬意。

千呼萬喚的刺激政策,能否為車市帶來“補漲”?

結束語

有了多個省市地方性政策的刺激,汽車企業也在積極應對,力爭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打一場翻身仗。由於消費者購車的實際需求始終存在,如果限牌城市有條件的釋放一些利好消息,相信會為車市帶來一波“補漲”行情。​

而商務部網站這次“烏龍”事件,讓我們看到了北京市的相關政策具有超強的“示範”效應,更看到了剛性需求被抑制多年後消費者渴望解綁的強烈​呼聲。​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也許北京市正在醞釀出臺應對當下時局的新政策,只是因為細節難以迅速敲定,暫時只好“靜默”。

“北京北京,我是剛需族,聽到請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