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也可以像畫畫一樣,同時用幾個墨盒來調墨色的濃淡明暗嗎?

蒙師


水墨畫講究濃淡枯溼之變化,談到書法,當然不能像油畫那樣花,但要有所變化,起碼要有點乾溼飛白之類。否則太單一沒看頭,如果田氏及弟子們搞個大展百幅作品只看一兩幅,兩三個字就知全貌了。再如搞個演唱會從頭到尾只唱個變化不大的練習曲,也多無聊呀!好的書作有看頭,就是筆墨講究,有聽變化,有初始高潮結尾之分,在田字裡有過這種感覺嗎?











雲雪書畫


因為大幅作品,尤其是行書草書的墨色變化比較多,如果用一種固定濃淡的墨汁兒容易乾燥,墨汁不太流暢。



  • 劉洪彪的畫家用墨書法之一

一般是這樣配製的:把墨分為主墨和輔助墨兩種就可以了。

主墨的濃淡調製為需要的濃度,寫字的時候先飽蘸主墨書寫,如果感覺主墨滯筆,可以適當蘸一些輔助墨汁兒,這樣,寫起來就會行筆流暢一些。

輔助墨的濃淡要比主墨淡一些,到底要淡多少,這要看創作書法作品的藝術效果和書法家自己的用墨而定了。


有的書法家喜歡濃墨,有的書法家喜歡淡墨,也有的書法家喜歡有濃淡筆畫的用墨。

劉洪彪把宿墨濃墨摻一些水,這樣就會出現主筆周圍滲出一些淡墨的“漲墨”效果來。也是一種用墨技法。


  • 劉洪彪的“漲墨”書法

為什麼要調一些輔助墨而不是直接用清水呢?


因為用清水,有時候出來的,效果不太好,所以,調製一些輔助墨,可以“潤滑”一下毛筆,又不會傷害整體書法作品的墨色。

一般以基本上看不出來墨色變化為佳,但是,也不一定,主要取決於書法作品的用墨設計和美學效果是什麼了。


  • 元代人寫的淡墨書法

當然,也有用主墨和清水一起寫字的。這樣用墨用水,真的就有些像畫畫的用墨了,但是,切記,書法不是畫畫,書法的用墨可以偶爾用一下濃淡不同的墨汁兒寫字,但是,不是主流也不是一個創新重要手段。

現在,書法家為了把書法的藝術性多展示一些藝術的表現性,用墨也有借鑑國畫用墨的。例如,一筆濃墨寫幾個字,一筆淡墨寫幾個字。甚至還有直接用淡墨寫字的。

這些新的書法實驗,不是不可以做,但是,不主張書法基礎不好的同學去嚐鮮。


  • 劉墉的濃墨書法

只有書法基礎好,又有一定畫畫基礎的,不妨試試也可以,但是,好的書法作品,最好是通過用筆的功夫來實現用墨的精彩,這樣寫出來的書法作品才更有精氣神。

畫家在畫畫到最後,沒有墨了,有沒有題字,覺得沒有畫完,就會用殘墨題字,但是,實在墨不夠就加一些水,這樣,題字就會出現墨色濃淡不一樣的反差,有時反而別有趣味。

畫家就會利用這個偶然得來的啟發,往往會在畫上題字時採取濃淡不一的用墨方法。


  • 黃賓虹的宿墨書法

這個方法又被書法家覺得好玩,所以,也有人這樣用墨寫字,千里馬個人認為,這種書法創作只能偶爾用用,不要當做創新手段。

中國畫寫意畫上用濃淡不同的墨題字,自有與寫意畫作品協調的一面,書法作品是單一的用墨,如果墨色變化太多,反而損害了整體墨色的力量感。

再說,古來認為墨淡傷神,意思,是書法墨色不宜太淡。

不過,我們只能說,用濃淡不同的墨色寫字,只是一種嘗試,千萬要注意適可而止。4


千千千里馬


曾經見過廣西某書法家的所謂“水墨書法”,他將毛筆筆鋒的左右兩邊分別蘸墨和蘸水,寫出的筆畫一邊深一邊淺,這樣的字居然很有市場。

書法與繪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書法雖說高於實用,但創作過程中還是要體現其“書寫性”。

什麼是“書寫性”?

毛筆在蘸墨書寫時,隨著筆鋒中墨汁的減少,筆畫呈現出由濃到淡、由深到淺的過程,這是一個自然書寫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書寫性。

有些人寫一筆就蘸一次墨,字的墨色沒有變化,烏黑一片,既失去了其書寫性,也失去了其藝術性。

要增強書寫性和藝術性,就要會用墨。所謂“用墨”也就是“用水”。市面上的墨汁大多較濃,書寫時須加水稀釋。

水與墨在宣紙上發散速度不一樣,“水走墨留”,於是形成由濃到淡漸變的墨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墨分五色”。

初學書法,調墨時可往墨中加水,邊加邊用毛筆試,加至自己習慣的濃度即可。

書寫技巧提高後,可一個容器加墨汁,一個容器加水,先蘸墨後蘸水,或先蘸水後蘸墨,這樣寫出來效果更好。

但是,千萬不可拿幾個容器,將墨調成幾種濃度後書寫,那是畫字,不是書法。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傳統的書法是沒有刻意書法用墨的濃濃濃淡乾溼枯的,比如專門的書法家。而畫家兼書法家則不同,就比較注重墨色的。至於題主所說幾個墨盒調墨,不是書法家的作法,而是畫家的做法,然後借鑑到了書法中。




實際上,古人書法墨色變化主要原因是用墨錠墨出的墨,由於調水不同,自然就會出現墨色變化。對於書法來說,講究的仍然墨濃如漆。特別是楷書書法的作品創作。行書和草書的墨色是有變化的,但不至於就像大寫意繪畫那樣豐富的墨色變化。所以古代有墨淡傷神的說法。



書法的墨色的變化和題主所說的明暗變化是不同的。

也就是說書法中出現的是濃淡而不是明暗。書法中的濃淡一般情況下都不是刻意而為之的。而繪畫中用墨的濃淡乾溼枯則是有意而為之,之所以如此,是為了表現形體的故有特徵的需要。

書法中的濃淡是因為墨的水分不同或與自然環境有關的自然揮發造成。書法中的濃淡表現的不是形體而是形質。質和體不同,形和形也不同。繪畫中形體的形是有著具體事物或物像的所指的,而書法中點畫的形,要單一一些,比如楷書,隸書,小篆,簡櫝書法的形有其獨自的基本規律。書法的字形之形,筆點畫要豐富一些。但從本質上來說繪畫藝術同樣是有本質的區別。



所以書法用墨有濃淡,沒有明暗。繪畫則有濃淡和明暗。現代流派書法中確是有創作書法比較注重墨色變化的,但所表現的不是明暗,而是濃淡。這是有清晰的區別的。


翰墨書道


中國畫技法向來有“墨分五色”之說,用水來調節墨色,形成濃淡乾溼的多層次效果。


書畫同源。中國書法同樣講究用墨。


蘇東坡說:“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五者之中,血生於水,肉生於墨,也就是說,書法要寫出神采,墨的用法非常關鍵。


那麼,如何用墨呢?


歐陽詢雲:“墨淡即傷神采,絕濃必滯鋒毫。”孫過庭的《書譜》上說:“帶燥方潤,將濃遂枯。”董其昌也認為:“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


歷代書家之中,蘇東坡用墨烏黑光亮,董其昌以畫法用墨,其書跡中常見淡墨。更為典型的,劉墉號稱“濃墨宰相”,王文治則被呼為“淡墨探花”,兩人一濃一淡,相映成趣,都是個性鮮明的書法大家。


用墨之法,能將“墨分五色”表達得淋漓盡致,最具開創精神的,當屬明末清初的王鐸。在他之前,墨分濃淡,無非是水墨調勻而已,而王鐸的用墨法,細分出來,有濃墨、淡墨、漲墨、潤墨、燥墨,他將墨色之變化控制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營造出有別於前代諸家豐富華麗的書寫意境,此其於書法史上之一大貢獻,甚至有人評價“后王勝前王”,認為王鐸可以與二王一較高下。


至於用墨的技巧,小女子嶼齋認為,關鍵有二:


一是水與墨本身,如果只是墨分濃淡的話,只要將水墨調勻就好,如果要墨分五色,則無非是水加墨或者墨加水的火候把握,具體要看書家個人的喜好和經驗,反覆實踐而定。


其次,用墨關係到筆勢,也就是書寫的節奏,控筆能力。比如淡墨,必須蘸飽濃墨,再蘸清水(或先蘸水再蘸墨),水和墨都達到飽滿的狀態,才開始書寫,一次可以連續書寫十餘字至墨枯再蘸墨,就會出現墨淡對比很強烈的“塊面”;而潤墨,如果寫得太快,墨不入紙,寫得太慢,則容易寫成“墨豬”,見墨不見筆。


關於用墨及用筆之妙,茲列舉董其昌、王鐸和當代李妙染作品如下,供書友觀摩品味。



小女子嶼齋,認真寫回答,喜歡的書友請點贊支持,多謝!


芥藏山房


書法不必要同時用幾個墨盒來調濃淡墨色,因為書法不是水墨畫。但是書法尤其是草書可以在硯臺內加點水或用宿墨來書寫,這樣寫出的書法筆畫會有墨色濃淡變化,增加了書法的韻味和觀賞性。拙作狂草就是常用濃淡墨、飛白線和長線條來變化書法藝術。


王乃棟說書畫


可以去嘗試,但這個玩法不符合書法的書寫習慣,是形式主義的“花活”。

書法墨色要一致,只是在筆法、手法和字體的不同上見高低,如果摻雜太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可能我這樣的老傢伙是接受不了的,本來書法現在就有點亂,很多人連最基本的欣賞力都沒有,再整出點“花樣”來,怎麼才能給大眾解釋清楚這個事。



蘇說果語


不用,用墨的焦 淡只是筆尖蘸墨或蘸水或用宿墨來表現得,宣紙的生 熟程度不同會使墨洇開表現不同層次變化,這也是書法魅力所在。



畫匠摩雲


可以,比如用宿墨寫,宿墨加水寫出來墨色變化豐富,產生自然的墨色變化。用純黑的墨如何變出五色效果?利用計白當黑,筆畫的粗細變化,自然的飛白效果,比如主要內容用大字,落款用小字,雖然都是一樣的墨,但整體看起來就有黑白灰關係。









王佳芳藝術工作室


這裡涉及書法是否需要考慮墨法的問題。

1.歷史上(不是我喜歡講歷史,而是不從歷史的角度去看問題,說不清)中國書法所用原料為黑漆和墨水,承託材料有甲骨、竹木簡、絹帛和紙張,這些承託材料不太吸水、洇墨。在生宣紙上寫大字是清代的事了,半生熟紙是寫字的主要材料,它吸水不洇。這是背景介紹。

2.受材料影響,歷代書法的用墨都是在濃、淡、幹、溼、枯裡著眼,到清代在生紙上寫字時,才對書法用墨有新的認識。

3.現代“草聖”林散之是黃賓虹的弟子,繼承了黃氏“五筆七墨”的衣缽,在書法創作中非常注重墨法,其不少作品猶如國畫山水的用筆用墨,一筆之中都有濃淡之分。但整體效果自然散淡,格調極高。

4.現在亦有所謂前沿書法創作者,藉助水墨畫技法創作非書非畫的書法作品。

5.書法是書寫的結果,歷來都反對“做”和刻意“描畫”,連國畫都以寫為榮。為了表現濃淡而像畫畫那樣調墨色,這是不可取的。書法作品要求一氣貫通,若中間分散精神去調墨,對幅面墨色進行調整,那是本末倒置。

6.如果希望在作品中出現明顯的濃淡效果,可以先把毛筆在清水中蘸溼,保持一定的水分,然後再用筆尖蘸墨,不要蘸太飽。或者 毛筆蘸墨後,用手指蘸幾滴清水滴在筆根處。這樣做可以寫出濃淡相映的效果,缺點是枯筆不明朗。

(上午刊出的兩張從網上下載的林散之書法圖片,有同道指出為贗品,經細審屬實。現重拍其作品集中作品附上。一時匆忙疏忽造成錯誤,深感汗顏。感謝指出問題的朋友,謝謝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