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說在家管不了孩子,他是怎麼想的?

穆馬


管不了,是因為家長是想當然的用自己的要求,去要求孩子。用自己想當然的標準,去衡量孩子。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哪兩個人的步調可以完全一致。

譬如,你和你自己的父母,你和你的愛人。而你和你的孩子也是如此。

家長說管不了孩子,是因為家長忽略了孩子心理健康成長方面的真正需求。家長強調的是,我要我覺得,我不要你覺得!

建議家人可以學一些心理學,網絡上又很多免費課程。對我來說,武志紅老師的課程對我影響很大,而根本性的改變,是他的系列課程《家為什麼會傷人》。

做家長,要懂孩子,理解孩子,傾聽孩子。

如果不知道應該怎麼做,那麼先停止一切你已經使用過的無效對錯誤的方法,然後靜下心來,去學習去反思。等到家長自己改變了進步了,孩子的所謂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我是家長,一個陪伴孩子學習進步的媽媽。

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我是雨媽


你好,很幸運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由於今年疫情的影響,孩子和家長們的衝突都在網課中體現出來,有一部分家長會說在家中管不了孩子,我覺得由於家裡的種種原因,我們家長不想管或者不願管,把管孩子的希望都寄託在老師們的身上。
我家小孩在上幼兒園,班裡有個小男孩,上幼兒園中班了,顏色分不清楚,數數不會,家長從來不管,上學之前什麼也不會,老師和家長也有溝通過,而家長卻說沒事兒,等孩子大一點就好了,這就屬於我們家長,不去管孩子。
現在還有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捨不得管自己的孩子,怎麼看都覺得好看?捨不得打,捨不得罵,最多說一句,以後不許這樣子,再就是有一部分孩子太調皮,喜歡一不開心就亂摔東西,打爺爺奶奶,出去玩耍的時候搶別的小朋友的東西搶了,要麼扔掉,要不用腳踩壞,不去管被搶小朋友是否傷心掉淚,要是小朋友靠近他,就會動手打人或者咬人。
這樣的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家長想管都管不了,只能對老師說麻煩,老師多費心,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就交給老師您了。


可是老師只教他這一個階段,家長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人,所以說明智的負責的愛孩子的父母都要要求自己不斷成長,以勝父母的角色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和建議,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76811c7c8ff497f91b9e47416fc0c12\

小李拾影


今年這個疫情有點漫長,而開學的日子還是個未知數。看到很多媽媽說“第一次那麼渴望上班,第一次那麼渴望開學”。

是真的,雖然陪伴孩子的時間是長了,可足不出戶,在家陪伴的日子,有些苦不堪言。

今天降溫了,女兒起床時,只穿了薄睡衣,套了個外套。看到她縮著身子,交代她要去多穿點衣服,也把襪子穿上。

她不幹,還理直氣壯地說:“我覺得我這溫度剛剛好。”明明手腳冰得很。

忍了又忍,我算是憋住了自己心頭的氣。非常時期啊,還要這樣折騰自己?我真是管不動了。我跟老公抱怨道。

我知道正處在青春前期的她,並不接受強制性的“管”,我最終忍住了。

是的,尤其是這個階段的孩子,你越強制他做什麼,孩子越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對家長的權威產生反感,覺得我為什麼要聽大人的話。

過去崇尚“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的社會,都宣揚著要讓孩子自由發表言論,無束縛地成長。

其實,孩子也許在短時間內,會屈服於你的棍棒之下,聽從你的言行。但是這會讓孩子在心中有陰影,累積到一定程度,孩子就會抱怨被管,甚至也不會把大人的管教放在眼裡了。

父母沒辦法讓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每步走,而應該讓孩子順其自然,少對孩子說“必須做這、必須做那”,而應該給孩子建議應該怎樣做更好,鼓勵孩子去創造,去摸索,幫助孩子更好地管住自己。

用一句話說,父母“管”孩子要適度。

為什麼父母管不動孩子?

1.過多的操心孩子

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學習工作生活樣樣都操心。而其實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都有成長的主動性,他們是有能力去適應這個環境的改變。

父母要明白孩子能否成才,主要還是靠他自己的天賦和努力,而父母只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就行了。

什麼都擔心,樣樣都幫助,這樣會導致孩子自主管理的權利被剝削。


2.不瞭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

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也常常會把自己曾經很渴望而沒有得到的,當成最重要的教給孩子。

當父母的頭腦裡被這些衝斥時,就會忘記孩子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自己想要的東西被扼殺,孩子就會對父母的“管”叛逆。

這時候“放”說不準會給孩子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發明家愛迪生就是一個例子,愛迪生進校三個月後就被學校開除了,但他的母親知道他不是個壞孩子,就允許他在家裡做各種各樣的小實驗。

她也曾在教育言論中談到:解放孩子的頭腦,解放孩子的雙手,解放孩子的嘴,解放孩子的空間,解放孩子的時間。

這“5大解放”,其實就是要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孩子,讓孩子動手去實踐,讓孩子去思考,探索讓孩子去觀察,自己做出結論,給他們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去學習他們渴望學習的知識。

我們說不能讓管制的教育扼殺了孩子自主成長的萌芽,適當放權給孩子,但是也不能太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因為過度的自由接近於縱容或者溺愛,這也會讓孩子太過於自我。

那怎樣管才能管得動孩子呢?

1.要“恩”與“威”並用,打罵管教是下下策

比如孩子總是因為玩,要控制好時間而忘記了學習,這時候就應該幫助孩子,極好的掌握完與學習之間的時間,讓孩子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嬰兒更好地安排好時間學習和玩耍。

另外,父母要讓孩子從小有種責任心,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一件自己的事,不是應付父母的,他關係到自己將來的一生。

2.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

父母要積極、樂觀、向上,這樣的榜樣形象才能傳遞給孩子正能量、向上的人生目標。

健康的環境,才能助力孩子健康的成長。

3.注意孩子天生的感悟力

孩子不是因為小就什麼都不懂,每個孩子的感悟力和交流能力天生就有。

孩子會通過你的語言和表情來感知是喜悅還是悲傷,父母的語言帶上語氣,就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感受,有些話會傳遞給孩子被管制的壓力。

4.多元化的表達方式

孩子越小,我們更應該在鼓勵和管教上給予多元化的方式,這樣才能讓他更容易去接受父母的意見。

5.父母要釋放和轉化內心的不安全感,相信孩子可以學得更好。

父母總是擔心孩子學壞或者希望孩子更優秀,所以才會苦口婆心的去管教。

實際上這是父母自身的不安全感在作怪,把這種不安全感轉嫁到孩子身上,給孩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所以,父母懂得釋放和轉化,不給壓力特別重要。

父母再埋怨孩子管不動時,反省下自己是否管得太多太嚴。“管”得適度,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噢特慢的媽媽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有的家長說在家管不了孩子,那麼他的孩子應該在12—18歲之間,正在經歷著青春叛逆期。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很多叛逆的表現,也就是處處反抗父母,不聽大人的話,愛發脾氣等等,這些都是青春叛逆期的表現,其中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青春期的孩子的主要表現是行為上,比較叛逆,獨立性增強,有的還會早熟、早戀。思想行為和穿著各方面比較另類。孩子的自我意識在這一時期,出現質的變比

2、感情變化非常顯著,他們既多愁善感又喜努無常,常常使家長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其年齡段主要在12—15歲之間,也就是孩子在上初一至初三的這幾年,其青春叛逆期特點表現特別強烈的幾年。家長在孩子這幾年要特別觀注一下。

3、孩子感覺自己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見解。

父母的意見不再重要,而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和原則,父母說得越多,反而引起更強烈的反抗

3、容易莫名煩燥和發脾氣,心理上比脆弱、敏感,自尊心特別強

也就是孩子的情緒不穩定,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果在家遇到事情不如意,就大發脾氣,而控制不住自己,去頂撞父母。

4、特別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

也就是穿著比較另類,特殊,自認為比較好看。父母的意見不再重要。

正在經歷青春期的孩子,多少都會有種種叛逆的表現,只是表現不大相同而巳。

父母在孩子這段時間,要多花心思和時間去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以朋友的身份去包容和理解孩子,慢慢的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

而不是因為孩子反抗巨絕、不聽話,就打罵孩子。家長這樣做只會讓孩子遠離你,甚至叛逆離家出走,使事情後果更嚴重,而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家長要慢慢的引導他,教育他,更

不能著急。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會經歷這一特殊的時期,孩子的這種表現,只是一種必經的生理表現而已。我們要讓他在父母的陪伴中,平靜地度過這一兩年重要的時期。

這是我的觀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謝謝大家。


欣語媽育兒


刪除


用戶東風55324


一是環境的影響,小孩都喜歡看電視,尤其是卡通片,鮮豔的色彩,悅耳的聲音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是他沒進入學校單調的課堂,難以引起孩子的注意,於是注意力不集中就出現了,上興趣班也是一樣。

二是不良教育方式的影響,對孩子漠不關心,放任自流或過於溺愛都會導致孩子自控力缺乏,意志力薄弱,工作忙那孩子一個人在家寫作業,這不可以說對孩子沒有影響。

管教的方法,轉移注意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適應,所以要善於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兼職的思路上轉移到其他心思,有趣的物品和事情上還是注意力一旦轉移後會很快忘記,剛才的要求會不愉快。榜樣示範利用孩子喜歡童話故事,人物的心理自發到克服任性的信心和孩子不肯吃菠菜啊,挑食啊,家長可以說你不是喜歡鐵甲小寶嗎?他就喜歡吃菠菜。適當懲罰,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這樣寶寶那種我獨佔我為主,服從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為將隨著良好環境與教育的薰陶而消失,注重表揚,在平時的生活中一方面要威脅孩子的不良時性,一方面更要關注孩子聽話不任性的行為,對他的每一點進步都要給予自己的表揚誇獎。


豔玲yanlin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47a4e16bb5d47ad8068825ee0d57ddb\

季雲VLOG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7d278704be074055a25016dc33c4336f\

平淡簡單快樂過一生


孩子不聽管教要用正確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要打罵嘮叨孩子。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懂得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特徵,然後根據兒童每一階段的具體發展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1.要了解孩子現在的家長很多還是按照老一輩的教育的觀念,讓孩子“聽話”,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就很容易產生不良的情緒和做法,如調皮任性、情緒多變、享樂主義傾向等。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懂得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特徵,然後根據兒童每一階段的具體發展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家長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意願,把不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教育強加灌輸給孩子。

2.要陪伴孩子不管陪伴時間的長短,但是每天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家長在為孩子物質生活努力的同時,不要疏忽對孩子精神生活的關注,每一個人都是一個靈性的生物,而教育孩子更要從精神教育方向出發,注重對孩子精神世界的關注。

3.家庭環境的潛移默化

家庭是兒童道德教育的場所,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可以促進兒童道德教育的發展。成員之間要做到在行為上相互包容,禮貌相待。

4.要嚴格要求,不能一味遷就

對於子女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家長要堅決予以抵制,不能因為愛子女,就什麼需要都滿足,一味的遷就。這就需要父母對孩子的需要有個明確的判斷,對於這些不合理、不正確的要求,哪怕孩子要求再強烈,家長也堅決不能予以滿足,不能因為愛孩子,而一味姑息、放任孩子錯誤的做法。



牙醫阿飛


因為孩子處於青春叛逆期,真的是你拿他沒辦法,你也滿足不了他的所有想法,真的是打不得,罵不得,要靠他自已醒悟了才會有所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