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二甲雙胍之後,消瘦怎麼辦?

天涯4198


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首選的一線用藥。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到2型糖尿病患者的二甲雙胍治療,如無特殊禁忌,應該全程使用。

但是有些患者在使用過程中卻發現,服用二甲雙胍後,體重在持續下降,他們問,這該怎麼辦呢?會不會瘦的很厲害呀?

二甲雙胍的作用機理是促進外周組織利用葡萄糖,減少肝糖原的攝入等作用來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它不會出現低血糖情況,可以減輕體重,一直受到臨床醫生的青睞。而且,二甲雙胍在臨床研究中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治療作用,如心血管的保護作用、抗腫瘤、改善腸道菌群,甚至治療脫髮的作用,因此在學術界被稱為“神藥”。

通常在糖尿病的治療中,因為它的減肥作用和降糖效果,對肥胖患者處方二甲雙胍的比較多,同時也要求患者減重,控制飲食和增加體育鍛煉,因此患者在降糖過程中會出現體重下降,但是要降到標準體重還需要一個時間,大家知道,脂肪是非常頑固的,你一天天的積累了那麼多,短期內想讓它減少這是不可能的。何況血糖控制下來以後,能量得到了充分利用,脂肪的合成能力增強,能夠不增體重已經是一個進步了!

有些患者可能為正常體重,因血糖高,使用二甲雙胍治療,體重也可能出現逐漸下降的趨勢,這種情況要排除以下幾種可能:

營養攝入不足:

有些患者由於對血糖高的畏懼心理,不恰當的採用控制飲食的做法,如蛋白質、脂肪等攝入太少,使能量攝入嚴重不足,就會消耗體脂,出現消瘦狀態。

要由醫生根據自己的體型、勞動強度設計合適的每日攝入熱量,保證營養均衡,每日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等都要攝入,保證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過度消耗的可能:

◇◇◇運動量過大:運動能夠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但是也會消耗能量,攝入量低於消耗量,就會出現體重逐漸下降的情況。

運動要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的同時要適當增加每日攝入的熱量。特別是在增肌訓練的時候,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

◇◇◇合併疾病狀態:腫瘤、肺結核、腸炎等消耗性疾病沒得到良好的治療和控制,體重就會逐漸下降至消瘦甚至惡病質狀態。

糖尿病人非常容易合併上述疾病,因此要定期進行相關疾病的檢查,特別是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時,一定要及時檢查,不要單純認為就是二甲雙胍的原因而忽視。

如果排除以上原因,可以考慮停用二甲雙胍,畢竟2型糖尿病患者可選擇的口服降糖藥物還是比較多的,有需要調整藥物的,可以留言,必復!我是孫醫生,專業解決糖尿病相關問題,歡迎關注。


孫醫生講糖


服用二甲雙胍之後,消瘦怎麼辦?

糖尿病患者在人們的腦海中,多數患者偏胖,其實糖尿病患者還可以見到體型偏瘦的患者。



伴隨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良飲食習慣增多,糖尿病患者也越來越多,糖尿病患者往往伴發肥胖、超重、血脂異常甚至冠心病,所以糖尿病患者給人的映像往往是胖子。

糖尿病患者表現血中的葡萄糖長期慢性升高,由於人體內唯一能夠降低血糖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島素的作用出現異常,引起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質等三大營養物質代謝紊亂,導致心腦血管受損、腎臟受損、眼部等全身各個器官功能障礙。

糖尿病主要表現為小便增多、飲水增加、飲食增加,因為葡萄糖不能被有效的利用,人體的脂肪和蛋白質消耗增加還可以引起體重下降和消瘦。



二甲雙胍是糖尿病患者比較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物,二甲雙胍的副作用之一是引起消瘦,另外糖尿病除了糖尿病本身和二甲雙胍可以引起消瘦,糖尿病患者出現消瘦還需要考慮嚴格控制飲食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導致、運動消耗過度、另外如果糖尿病患者合併甲亢、惡性腫瘤、胃腸道病變均可以導致消瘦和體重下降。

所以當服用二甲雙胍之後出現消瘦,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消瘦,如果能夠排除,則需要調整用藥方案。


佳園道


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若無禁忌症,應將二甲雙胍作為首選降糖物;治療過程中若未出現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應將二甲雙胍作為全程控糖藥。那麼,服用二甲雙胍後出現消瘦該怎麼辦呢?接下來,醫學莘將為您解析。

二甲雙胍不僅可降血糖,還具有減輕體重的作用,但二甲雙胍對體重的影響與體重超標的幅度有關,使用二甲雙胍後:超重或肥胖的患者,體重下降的幅度較大;體重正常或消瘦的患者,體重下降的幅度較小。但部分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雙胍後,確實出現了消瘦,請注意了,糖尿病患者出現消瘦不一定由二甲雙胍引起,需尋找以下原因:

一、血糖未達標

血糖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糖尿病患者早期以胰島素抵抗為主,即外周組織攝取、利用、儲存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導致能量供應障礙,此時機體開始分解脂肪、肌肉等組織,從而出現體重下降。初診糖尿病患者若血糖升高幅度不大,通常單用二甲雙胍控制血糖,此時需注意:

  • 二甲雙胍起始劑量一般為每日500-1000mg,該劑量的二甲雙胍降糖作用有限,也並非二甲雙胍的最佳降糖劑量,不一定能控制血糖達標。因此服用二甲雙胍後體重依然下降,應注意監測血糖,若空腹血糖顯著高於7.0mmol/L, 或餐後2小時血糖顯著高於10mmol/L,說明體重下降可能由高血糖引起。可能部分朋友會問:二甲雙胍最佳降糖劑量是多少呢?二甲雙胍的降糖作用具有劑量依耐性,即用量越大,降糖作用越顯著。初始使用二甲雙胍的患者,需在用藥1-2周後逐漸增量至每日2000mg,此為二甲雙胍最佳降糖劑量,該劑量單用時不易發生低血糖,同時可達更好的降糖療效,降糖療效也可維持更長的時間。

  • 若二甲雙胍已增至最佳劑量,前期血糖已控制達標,體重還會下降嗎?可能會。糖尿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即使早期通過合理的治療已控制血糖達標,隨著病程的進展,後期血糖可能也會逐漸升高,降糖難度也會增加。可能部分朋友會問:既然這樣,降糖治療的意義在哪裡?合理的降糖治療雖然無法阻止糖尿病的進展,但可延緩進程;控制血糖達標、減少血糖波動,近期可減輕糖尿病症狀如消瘦,減少急性併發症的發生,遠期可減少慢性併發症的發生,降低死亡風險。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監測血糖與糖化血紅蛋白,尤其是糖化血紅蛋白,高於目標範圍時,如糖化血紅蛋白超過7.0%,說明需要調整治療方案,消瘦可能由高血糖引起,此時需要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聯合用藥,控制血糖達標後,可改善體重。

二、膳食不合理

控制飲食是降血糖的重要手段,近期可減少血糖波動,遠期可減輕體重,但糖尿病患者控制飲食需注意:不建議長期接受低能量營養治療,應將體重維持在健康水平。低能量營養治療是指每日飲食攝入過少,總熱量低於800千卡,這部分患者易出現營養不良,可能會出現消瘦,因此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雙胍後若存在飲食攝入不足,體重下降需考慮由能量攝入不足引起。健康體重是指將體重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超重或肥胖的患者應在3-6月的時間內通過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的5%-10%,或將體質指數(BMI)控制在24kg/㎡以內;消瘦的患者應通過合理的營養計劃,增加體重以維持在健康水平,BMI不宜低於18.5kg/㎡。需要注意的是,二甲雙胍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如食慾減退,也是引起能量攝入不足的原因,但通常發生於用藥前十週,隨著時間的延長,會逐漸耐受,胃腸道症狀也會逐漸消失;若胃腸道症狀長期存在,導致體重嚴重下降後,應就診專科醫師,調整降糖方案,如更換為其它降糖藥。

三、合併其它疾病

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時合併其它影響體重的疾病,焦慮為其一。部分患者被告知糖尿病可能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狀態等急性併發症,以及心腦血管疾病、腎臟損害、神經病變等慢性併發症時,可能會出現焦慮情緒,擔心高血糖是否已經控制達標,是否已經發生糖尿病併發症等,過度焦慮可引起體重下降,若焦慮發生於使用二甲雙胍後,排除其它原因後,同時伴隨上述情緒變化,體重下降需考慮焦慮所致,這部分患者通過心理疏導或抗焦慮治療,可改善體重。其次,糖尿病患病人群以中老年為主,而中老年人也是腫瘤的高發人群,更重要的是糖尿病可增加結直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等腫瘤的發生風險,腫瘤性疾病後期也會出現體重下降,但同時會伴隨腫瘤相關症狀,如結直腸癌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或便血,乳腺癌可出現乳腺腫塊等,這些均為腫瘤的篩查線索。因此,若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不明原因體重下降,應注意排除腫瘤。

綜上,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雙胍後出現體重下降,首先應排查血糖是否達標,單用二甲雙胍控制血糖的患者,二甲雙胍劑量不足(未達最佳降糖劑量),或病情進展導致降糖難度增加,均可引起高血糖,導致體重下降,這部分患者通過增加二甲雙胍劑量,或與其它降糖藥聯用,增加血糖達標後可改善體重;其次應考慮是否為飲食因素引起,部分糖尿病患者為了控制血糖,長期低熱量飲食,能量攝入嚴重不足,也是引起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這部分患者通過合理膳食可改善體重;此外,過度焦慮或合併腫瘤性疾病也會引起體重下降,因此服用二甲雙胍後體重下降應多因素考慮,逐一排查。

感謝大家的閱讀!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 歡迎評論區諮詢與交流!

注:本文內容僅作為健康科普,不作為醫療建議或意見,不具備醫療指導條件。


醫學莘


無論是服用二甲雙胍還是用西藥就等糖尿病病發症了,付作用太大了,我糖尿病康復治癒了,就是沒吃一粒藥,我去年查出糖尿病的,餐前血糖22了,且有糖尿足了,腳都開始爛了好害怕,後來去廣東聽朋友介紹說甑教授可以治癒糖尿病,我就用了他的方子,沒吃藥也沒打針,三個療程就好了,腳也好了,現在就是正常人,現在開心的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