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不良率5降1平,疫情影响几何?

又到了国有银行一年一次“拼家底”的日子。净赚1.12万亿元、日均盈利30.59亿元、资产规模皆稳步提升……

截至3月30日晚间,国有六大行2019年度成绩单悉数揭晓。在资产质量上,相比2018年末,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去年均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下降,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保持不变。


不良率5降1平

在大力处置不良贷款等一系列措施下,6家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均出现好转,除邮储银行不良率与上年末持平外,其他5家银行2019年末的不良率均有所下降,降幅在0.2个百分点内。其中,邮储银行不良率最低,交通银行最高,分别为0.86%和1.47%。


六大行不良率5降1平,疫情影响几何?

值得一提的是,在六大行中,农业银行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降”格局。截至2019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872.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7.92亿元;不良率为1.4%,较上年末下降0.19个百分点,已经连续四年出现下降;拨备覆盖率为288.75%。


疫情对不良冲击有多大?各行高管这样回应

此外,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给整体经济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也令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承压。

受疫情的影响,国有大行的高管们在业绩发布会上坦言,今年的资产质量将有所下行,不过,工行和建行管理层均表示,尽管如此,对今年的稳健经营有信心。

工行行长谷澍表示目前提出延本延息申请的小微企业占贷款户的5%左右,并不是特别多。尽管疫情会对今年银行资产质量管理产生一定压力,但工行对维护资产质量的稳定和稳健经营比较有信心。

疫情对出口消费都会形成挑战,对银行资产质量形成冲击。

中行行长王江表示,疫情对中国银行经营的冲击将是短期的,对全年业绩影响总体可控。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金融市场巨幅波动影响,从逾期贷款的情况来看,预计今年一季度和半年会有所上升。因客户偿债能力降低,一些司法程序受阻,清收工作推进难度也在进一步加大。

建行副行长纪志宏表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消费受疫情冲击比较大,但目前建行的零售业务受影响不是很明显,主要是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仍平稳增长,这部分客户都是前期积累的。

交行副行长侯维栋表示,从短期看,疫情发生以后经济活动明显的放缓,实体经济受到了负面冲击,已传导至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客户维度来看,个人客户、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受到的影响程度也是比较大的。其中信用卡业务新增影响是最大的。

此外,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在目前内外部环境比较复杂、不确定性很大的情况下,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是很不容易的,也是银行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采取措施严控新增不良下努力的成果。但是,也需要认识到目前不良率下降主要与加大核销力度、加大贷款投放有关,银行遏制不良、防控风险的内生机制还不是很牢固,因此,未来防控不良贷款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净赚约1.12万亿元,日赚超30亿元。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6家国有银行2019年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万亿元,为11166.74亿元,日均盈利30.59亿元。从盈利能力来看,工商银行依然是六大行中“最赚钱”的银行。该行去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22.24亿元,日赚8.55亿元。


六大行不良率5降1平,疫情影响几何?

从净利润增速来看,去年新加入国有大行阵营的邮储银行净利润冲至两位数,为16.48%,位居国有大行之首;其他5家银行因基数过大徘徊在4%-5%区间

净息差水平普遍下降的情形也引起关注。在六大行中,只有交通银行的净利差、净息差出现回升,年报显示,该行2019年净利差为1.48%,净息差为1.58%,同比分别上升9个和7个基点;其他5家银行净息差都呈现同比下降态势,降幅在5-17个基点之间。

随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以及美联储降息等冲击,净息差仍面临下行压力。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表示,2020年银行的息差将承受压力,主要是基于受MPA定价考核、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利率下行,以及疫情对贷款定价、资产质量综合影响的结果。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指出,预计2020年息差大概下降10个基点左右。

来源:不良资产头条综合《北京商报》《澎湃新闻》,原标题“六大行不良率5降1平,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已传导至银行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