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朱元璋是皇帝群體中最忙的存在,朱元璋到底有多忙?

貓眼觀史


這個皇帝簡直是刷新了很多人對於皇帝的認知,他可以說只是皇帝群體中最忙,最累的人,管的最寬,制度的更換的最為頻繁,而且制度指定的週期也很長,也很全面。甚至有些政策規定允許百姓將自己的問題上報國家,由皇帝進行裁奪,這個皇帝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他作為一個底層群眾,在基層摸爬滾打數十年,最後成為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自然會對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而倍感珍惜。在他的實際的皇帝生活上,也的確是這樣的。先不談他的每天總是吃著粗茶淡飯,不喝酒;先講講他制定和改革的一系列的政策。

  首先他將丞相廢除,廢掉了丞相,就算是卸掉了自己的一個左膀右臂了。雖然丞相的權力和皇權總是分配不均,最後導致政權的混亂。但是廢除了丞相,就算是少了一個幫忙出主意,權衡政策利弊的人。朱元璋將丞相的權力下分六部。後來又設又內閣,雖然沒什麼實權,但還能幫忙批批奏摺什麼的,不用讓皇帝更加的忙碌。

  之後他開始制定一些法律和政策,開始規定大臣們穿什麼,農民們的土地如何安排,商人們不能穿什麼。至於問什麼前面都是允許,而到了商人們就變成了不能怎樣呢?因為皇帝重農抑商。還為之後的皇帝制定了許多規定和行為準則,這部著作要是放在現在,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教你如何做個好皇帝'',扉頁上還會寫''非賣品,僅供明朝後人借閱''。因此,有人說,明朝後面的皇帝都沒帶腦子。

  其次,開始將一些部分權利給予群眾和人民,例如檢舉揭發政府的權利。所以相對來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思想還是很超前的。在當今這個社會上有的政策,在古代的時候也可以很''愉快的進行''。在明朝的法律中,要是真的有政府機關不作為,貪汙腐敗,群眾可以直接上報到皇帝那裡,如果中途有官員阻攔,要是被皇帝知道的話,受到舉報的官員和阻攔民眾的官員這兩個人或多個人直接就是死罪,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甚至皇帝為了防止官員貪腐,特地寫了一本書,專門記錄各類貪官的下場,放在今天,對於平民百姓,就是''今日說法'',要是對於學法律的人來說,就是''案例特輯''。一就是為了殺雞儆猴,二也是為了普及法律。而且這本書明朝的每個人都要進行學習。所以在當時官員是非常慘的,有相當大一部分的官員都沒有活到任期結束。

  最後,興辦學校。為了使這些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生活,學校的福利也很好,過節的時候有好吃的,在學校上學期間都有校服。雖然福利很好,但是他的管理相當的嚴格,學習的內容也相當的枯燥。不僅僅要學習四書五經,還要學習各類發律知識。但也正常,這種學校要是放在現在的話,就算是政法大學了,不學習這些那還能學什麼呢?在這個學校裡,有許多人受不了這種嚴格的制度,最後選擇自殺。或是也有一些人違背了相關的制度,最後成功激怒皇帝,被處死在宮裡,腦子被掛在了城樓上掛了一百多天。不得不說,這個皇帝管的真是太多了。


龍帥林vlog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史料記載,從朱元璋登基到去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

朱元璋自己遺詔裡面都這麼說:

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

那麼朱元璋到底有多忙呢?

史載,洪武十八年(1385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處理國事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下來,一天批閱奏摺200多,處理國事400多,可能老師朋友們天天批作業能稍微體會下朱元璋的工作量。但問題這不是單純的批作業,還要思考怎麼處理才是最合適的。

對比這工作量,把我穿越到明朝去做皇帝,也肯定是個昏君了。

(朱元璋影視形象)

朱元璋忙了什麼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君王之一,勤於政事,恢復了中華,從小小的鐘離村走到了南京,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在位期間鼓勵開荒,輕徭薄賦,選修水利,洪武大移民,復興漢文化,抓教育興科舉,廣結外交,重視養老,設置福利設施,重農抑商等等。

後人對朱元璋的忙做出的評價


雖然是清朝推翻明朝,但是清朝統治者們都對朱元璋高度肯定

  • 順治帝表示賢君沒有比的上朱元璋的:

朕以為,歷代賢君,莫如洪武。何也?數君德政,有善者,有未盡善者。至洪武所定條理章程,規劃周詳,朕所以謂歷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 康熙帝表示“治隆唐宋”



朱元璋勤奮是有目共睹的,當然為什麼忙也和明朝君主集權制度有莫大關聯,奈何朱元璋精力旺盛,就是苦了後面的一些子孫們。



下個問題再見!


朝暮九歌


這都是老朱自己找的,本來以老朱的體格很有可能多活10年,偏要給自己上嚼子,拉那麼重的車。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

哪怕作為開國皇帝,老朱的控制力也達不到完全任性的地步,尤其是要搞逆天的廢相運動,所以初期老朱奉行隱忍策略,是的,隱忍,至少對他來說已經算是隱忍了。

看你們鬥,我就靜靜看著你們折騰,你們搞黨爭,那麼我動任何一方,都能獲得50%的支持,或者是袖手旁觀,這樣一來,老朱的壓力相對輕些,一堆開國功臣全都齊心,那才是老朱最害怕的。

廢相之後,老朱如願實現了高度集權,但是權利集中地同時,海量義務勞動隨之而來。三司不相統屬,直接對皇帝本人負責,六部也是如此,權利到手,政務處理也不可避免的拍到臉上。 

根據吳晗先生的統計-----在洪武十七年九月的八天裡,朱元璋一共收到了一千六百六十六件公文,涉及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事。也就是說,朱元璋平均每天要看兩百多份文件,處理近四百件事。

老朱天不亮就起床,日歸西才回宮,還失眠,睡著了做夢都是政務,想起什麼就在身上貼個紙條,以至於紙條滿身都是。

不止如此,老朱還賦予人民群眾揭發檢舉的權利,力求有效遏制貪汙腐敗,中途敢“截流”的,會死的不要不要的。這份工作量就堪稱海量。

老朱幾乎架空了所有部門,以至於工作狂二代朱棣都不堪重負,集權的開始,就註定了最終權利還是要分配出去,因為老朱過分信任自己子孫的工作能力了,朱棣之後,都是養尊處優的一群皇帝,那體格哪能和朱元璋比,再加上文官系統做大,老朱的誡言也成了空話,宦官不得干政?誰頂得住這工作量和這滿朝的噴子。


古今通史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帝王之一。

1、理想主義者朱元璋有勤政的覺悟。

朱元璋繼位之後,反思前元滅亡的原因,覺得自己得到天下是一件非常僥倖的事情。他認為,如果元朝皇帝不偷懶、不追求享受、控制官吏盡心辦事並且不貪汙,老百姓就不會起來造反,他也就沒有機會建立明朝。因此,他一直在努力建立一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度,並不惜為之付出一切。


2、朱元璋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朱元璋不但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他處理國事時廢寢忘食,吃飯的時候想起一件事件,就停下來記錄在紙上。好多皇帝都有在辦公室牆上、屏風上寫字記錄的習慣,朱元璋是寫紙條,不但是辦公室裡,他自己身上都經常貼滿了紙條。寫過一首詩自嘲: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一丈猶擁被。

朱元璋各種事物從來不假手他人,在胡惟庸案廢了相位之後仍是如此,三十一年如一日。在位中後期,根據史料記載,某年八天裡批閱文件1660件,共計3391件事情,平均每天要聽或者閱讀200多件文件,處理事務多達400餘件。對於一位58歲的老人,已經是個很大的負擔了。

後人可以批評朱元璋濫殺、暴虐,但沒有人說他貪圖享受,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


3、朱元璋能力過人、聰明高效,決定了他能堅持三十一年如一日。

朱元璋天賦遠在常人之上,曾聽過某位傑出的政治家能夠一邊批閱文件、一邊聽取彙報,兩邊都不耽誤,雖然史書上沒有這方面記載,但想必朱元璋也是如此。

他也在想辦法減輕自己的負擔。有個奏摺太長了,朱元璋聽了不耐煩,把寫奏摺的人叫來臭罵,打了一頓板子。第二天,又把奏摺聽完,覺得還是有道理的,批示辦理。之後就通知以後不許囉嗦,限定格式字數,這才省了不少精力。


總之,朱元璋的勤政,一方面是本身的理想主義,另一方面是過人的能力和堅持。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


理工男讀歷史


我們從很多古裝劇中看到皇帝一天到晚的流連於後宮,今天跟這個妃子打情罵俏,明天又跟那個妃子鴛鴦戲水,動不動就微服出巡,到處遊山玩水,飲酒作樂,日子非常快活。這讓很多人都非常羨慕,恨不得也穿越到古代過一把皇帝的癮。

但是這畢竟是電視劇的藝術加工,歷史上的皇帝可沒有這麼悠閒。能當上皇帝的人,不說能力有多出眾,從小肯定是費勁了心思來培養的,幾乎沒有自己玩樂的時間,等於失去了童年的自由。長大登基後,要面臨的是一個國家的發展,中國那麼大,需要處理的事情數都數不完,根本不會有多少自己的時間。

而明朝皇帝朱元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勤政皇帝,有人說朱元璋是皇帝群體中最忙的存在,那麼,朱元璋到底有多忙呢?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權制,為了避免皇帝處理政務太過勞累,於是設立了丞相一職來輔助皇帝處理政務。就算是這樣,秦始皇每天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平均每天要處理120斤竹簡才能休息。

當然,這是中央集權制剛創立的時候,隨著時代的推移,中央集權制度越來越完善,丞相等職位也大大減輕了皇帝的壓力。但是這樣一來,丞相就分走了部分皇權,相權就成為了皇權的威脅。於是相權和皇權的鬥爭就一直貫穿與中國封建時代,直到明朝才消失。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初期,也仿照前朝制度設立了丞相。但是胡惟庸案發生之後,朱元璋感到相權對皇權的種種威脅,二話不說就將丞相撤除了,規定以後不再設立丞相,將權力由皇帝獨攬,大大的加強了中央集權。

其實從丞相制度出現以來,統治者對相權的限制就一直沒有停過,相權是在逐步削弱的,而到了朱元璋時,直接廢除了丞相制度,徹底消除了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這樣一來,雖然鞏固了皇權,但是也加大了皇帝的工作量,之前丞相的工作大多數都交到了皇帝的手中,皇帝不僅要坐朝,還要處理國家政事。

漢唐時期能呼風喚雨的宦官集團,也在這次加強皇權的過程中遭受滅頂之災。朱元璋加強了對宦官集團的限制,為了防止出現漢唐時期宦官亂政的局面,他嚴格限制宦官的權力,在明朝前期,宦官就是皇室的奴才,幾乎沒有涉及朝政的機會。

而面對諸侯割據的隱患,朱元璋將地方的行政權一分為三。布政使處理地方民事,按察司負責管理地方司法,指揮使負責處理軍事,形成了明朝特有的“三司制度”,三司互相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

在皇帝最關心的兵權問題上,朱元璋設置了五軍都督府,負責管轄軍隊,但是沒有人事權和調度權。又設置了兵部,負責任命軍官和軍隊調度,但是沒有軍隊管轄權。二者相互牽制,誰都無法獨立控制軍隊,直接對皇帝負責。

從以上改革措施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朱元璋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加強皇權,將之前賜給臣子們的權力收回,全部集中在皇帝一個人手中。不管是三司,還是六部,還是五軍都督府,還是錦衣衛,東廠西廠,都是直接對皇帝負責。

但是所有權力都集中在了朱元璋手上,他自己的工作量也加大了好幾倍。《明實錄》中記載,朱元璋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日頭偏西才能回宮。他每天都要處理200多份奏摺,處理400多件國家大事。

《明實錄》中還做了一個統計,朱元璋連續八天處理了1600多件奏摺,而明朝的奏摺如果要單獨成章,至少需要一千字。也就是說,朱元璋連續八天看了至少160萬個字。而批閱奏摺也不僅僅是一掃而過,看完之後,還要對奏摺上的事做出批覆。

就好比今天的高考,一個考生要在一天之內做一個20多萬字的閱讀理解,每一道題的答案都關乎國家發展,一旦出錯,那就會影響到江山社稷。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是事實就是如此。雖說朱元璋不會每份奏摺都要批覆,但是他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

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朱元璋還經常失眠,一是因為壓力太大了,二就是要考慮國家大事。一旦在睡夢中思考到了解決方法,他就會起來將事情寫下來,上朝之後再一件件的落實。在吃飯的時候,朱元璋就把紙條貼在自己身上。

所以,朱元璋的工作強度是非常大的,而且他的工作內容是關乎國家民生的,如果沒有足夠能力和清醒的頭腦,江山就不會坐得那麼穩固。朱元璋的勤政也影響到了他的子孫,朱允炆和朱棣都是有名的勤政皇帝。

但是過於勤政讓皇帝也有壓力,他們也是人,也有扛不住的時候,最後朱棣創立了內閣,由內閣來輔佐皇帝處理國家政務。內閣出現後,皇帝的工作量才慢慢分擔下去,自身的壓力才小了不少。


風逍逍兮易水寒


朱元璋為他自己建立的大明王朝做的實在太多太多了。\r

為了預防後宮干政,他制定了《女誡》告誡所有後妃外戚不得過問朝政。\r

為了防止子孫墮落,他制定了條目繁多的《皇明祖訓》,對後世子孫的規戒細緻到穿衣吃飯。\r

為了懲治貪腐,他接連頒佈了當時的世界最嚴反腐法《大誥》《大誥二》《大誥三》《武臣大誥》,他還把貪汙六十兩以上的官員格殺勿論,並剝皮充草示眾(這一條實在可見人性之貪婪,明朝官員的廉潔也不見得比其他朝代好多少,每天看著自己前任的人皮辦公,居然還是有貪汙腐敗!)。\r

為了防止太監干政,朱元璋特意鑄了一塊鐵牌,懸掛在宮門上。鐵牌上寫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 \r

可惜這塊鐵牌後來被大宦官王振攛掇明英宗朱祁鎮摘了下來。\r

為了防備北元,他多次遣兵北伐,派大將軍藍玉向北一直追擊北元至捕魚兒海。\r

為了防止流民為害,他甚至創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完善的福利制度,在南京城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保障房——那時候的保障房可真正是供無家可歸者居住的。\r

為了防止功臣居功自傲, 明朝開國分封公候以上功臣一共104人,被他殺死、充軍、奪爵的竟然達31人(並沒有野史說的那麼多)。\r

但這最後一項政策起卻得不到他欽定的繼承人——朱標的認同,皇太子朱標一直認為自己的父親殺戮太重,屢次上書欠告無果後積鬱成疾,還未繼承皇位便鬱鬱而終。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地球人,他把自己能做到的,全部做完了,如果這樣還不算最忙的話,真的不曉得要怎樣才算忙了。







自家講譚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明太祖,在朱元璋當政期間,對大明王朝進行了改革,政治上廢除丞相,設置三司;軍事上實行衛所制,文化上興科舉,重教育。讓中國封建皇權得到了空前的集中。

皇權高度集中的結果就是皇帝非常忙碌

那麼朱元璋有多忙碌呢?我們用史實說話。

根據《明實錄》裡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直到太陽偏西的時候才回宮,即使是睡覺也經常思考國家大政方針,經常想到解決辦法就起身去寫下來,這樣大臣們經常看到這位太祖皇帝衣服上貼著各種各樣的字條。

據《明實錄》裡統計:朱元璋在連續的八天裡,處理各種奏摺一千六百多件,每一份奏摺大概最少有一千字。這樣算下來,八天裡朱元璋要看一百六十萬字。

可以說在明王朝早期的幾個帝王都是非常的忙碌的,這樣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很少見得,正如題目所說,朱元璋是皇帝群體中最忙的存在。


拓跋飛翼


這個問題要是問朱元璋的話,他可能會微微一笑說一聲:工作使我快樂。朱元璋可以稱上是最勤政的皇帝。

自從當了皇帝,朱元璋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他三十一年從沒放過一天假,廢掉丞相之後又承擔丞相的職務,而且從來不害怕給自己增加工作量,沒有工作好像就活不下去。

這份毅力就非常值得我們欽佩了,玩命工作可以你倒是適當休息一下啊,那不行,一會不捨得閒著。光是這份毅力,不愧是能當開國皇帝皇帝的人啊!

早年的生活磨鍊,使朱元璋歷經磨難受盡人間疾苦。鍛煉出了他那無與倫比的超凡意志。


在位期間,他體力充沛,精力過人,事必親躬,無遺鉅細,幾乎從不知道休息。

有人統計,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從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之中,天下各衙門所上奏章達一千一百六十件,所言之事有三千三百九十一件。以每件奏章一千字計,也要有一百一十六萬字,這樣算下來,他平均每天要批閱二十餘萬字,處理四百二十三件事。此外,他還要每天上朝接受面奏,接見各地來京上告的耆民,處理百姓擊登聞鼓直接告狀的事,定期接見朝覲的官員,真可以說是日理萬機。


這簡直就是超人啊!佩服,佩服的五體投地啊。

值得說下的是,歷史上有勤政美名的雍正他每天最多處理50至60件事,往高了說,數量也不過朱元璋的七分之一。

但不是每一個皇帝都像他這麼工作狂的,他的兒子朱棣即位後才幹了幾天就受不了了,不得已找了解縉等七個人當秘書,組成“內閣”,這才算沒被累得過早駕崩。內閣一直延續到清代,在雍正那會兒進化為軍機處。

歡迎大家的精彩點評!


小夥子別放棄啊



非空


朱元璋是最忙的皇帝之一,不是正在忙,就是在去忙的路上。不過他的忙,很大程度上是自找的。


1380年,丞相胡惟庸謀反下獄,朱元璋藉此機會宣佈廢除丞相,永不再設。這樣,從秦朝開始設立的實行了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從地球上消失了。

丞相相當於國家的總理,是專門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的,能替皇上分憂解難。但是,這一制度對皇帝有一定的制約,容易造成皇權和相權的矛盾,有些皇帝會感覺很不爽,朱元璋就是。


朱元璋廢除了丞相,沒有人能制約他了,但是國家的事情要有人做呀,他不怕累,自己身兼二職,既當皇帝又當丞相,六部的各種文書都有他親自批改,日勤不怠。據史書的記載,從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內,朱元璋審批閱內外諸司奏札共1660件,處理國事計3391件,平均每天要批閱奏札200多件,處理國事400多件。幾天下來,他自己也吃不消了,做皇帝這麼辛苦太不划算。只好招了四個殿閣大學士幫忙,這些人只是他的顧問,沒有丞相的權利。


朱元璋的子孫不像他那樣苦逼,朱棣專門設立內閣幫忙,後面的小皇帝乾脆連奏摺都不批改,交給太監去辦,雖然有些專權的太監出現,但皇權始終在朱家。老朱當初的擔心是多餘的,不該廢了丞相呀。

秦始皇也是最忙的皇帝,他每天必須批閱120斤的竹簡後才休息。


開國皇帝一般都很勤政,可能天下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知道珍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