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健康保險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中國經濟需先“求活”後“求穩”

本報見習記者 汪世軍

貨幣政策主要解決市場流動性問題,財政政策則是主要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

對於中國今年以來的經濟運行節奏,崑崙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則是這樣認為的:即“一季度靠貨幣,二季度看財政,三季度見效果”。同時他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需要先“求活”,後“求穩”。

一季度靠貨幣“挺住”

二季度看財政“穩住”

今年一季度,對中國經濟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證企業享有足夠的現金流,幫助企業“挺過”疫情。張瑋認為,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基於如下權威數據。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環比下降27.38%。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8938億元,同比下降26.4%。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下降13.5%(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環比下降26.63%。分三大門類看,1-2月份,採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5%,製造業下降15.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7.1%。

統計局數據還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2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23.7%)。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48476億元,下降18.9%。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8.3%。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465.4億元,同比下降32.9%;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3.80萬億元,同比增長12.2%;產成品存貨42486.2億元,同比增長8.7%。

張瑋表示,上述數據凸顯1-2月份國內經濟現狀。他認為,一季度企業挺過疫情之後,再通過財政發力來“穩住”經濟應該是正解的順序與邏輯。張瑋預計這一拐點大約會在一季度末出現。

張瑋進一步表示說,一季度以來,國內出臺了一系列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舉措。3月13日,央行更是宣佈降準,釋放5500億元流動性,主要是為了增加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持實體經濟。此次降準進一步驗證了“一季度靠貨幣”填補企業流動性危機的判斷。此外,通過降準手段釋放流動性,也驗證了此前關於“若想讓商業銀行主動降低LPR報價,首先要保障商業銀行享有充足流動性”的判斷。

另一方面,前不久公佈的2月社融數據,政府債券嚴重低於預期,也意味著,一季度還不到財政發力“穩經濟”的時候。大力發行政府債,填補財政收入,進而通過財政支出填補經濟缺口,是要在二季度(疫情出現拐點)全面復工後再做的事。相比二季度“穩經濟”而言,當前一季度“穩就業”的緊迫性更加迫在眉睫,也更為重要。張瑋強調,眼下的當務之急不是通過財政刺激基建來保證經濟增速能達到多少,而是首當其衝地通過貨幣寬鬆保持企業獲得充足流動性,讓企業“活下來”,進而達到“穩就業”的效果。

全球疫情的不確定性

對風險資產構成壓力

在疫情影響下,美聯儲緊急啟動“開放式”量化寬鬆,開閘放水,雖然暫時緩解了美國流動性問題,但疫情仍在快速蔓延,並沒有看到明顯被遏制住的跡象。張瑋繼續表示說,未來新冠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可能會較長時間存在;對比中美兩國刺激經濟的手段,中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空間要比美國大得多。

對於美股的暴跌,張瑋認為主要是有五大誘因而起。一是,疫情在海外的集中爆發;二是,3月3日“超級星期二”選舉結果的不確定性;三是,俄羅斯與沙特原油減產協議未達成;四是美聯儲提前“恐慌性降息”,加大了金融市場擔憂;最後是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場恐慌性下跌,引發流動性風險對美股造成“二次傷害”。同時他將此輪美股暴跌歸納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美股等風險資產承壓,黃金等避險資產受追捧。同期,中國抗擊疫情任務艱鉅,人民幣資產未受追捧,匯率下跌。第二階段,海外流動性緊張已顯端倪,黃金進入波動區間。同期,中國戰“疫”效果顯著,人民幣資產被授予避險屬性,匯率升值。第三階段,海外流動性高度緊張,黃金面臨拋壓,之前被賦予避險屬性的人民幣資產也遭遇拋售,換回美元回援海外流動性。

隨著美聯儲的“救市”,美股進入第四階段的反彈階段。3月23日(週一),美聯儲宣佈開放式量化寬鬆,政策流動性危機解除,黃金大漲,國際資本短期抄底美股,但人民幣資產並未迅速恢復青睞。張瑋認為,就投機心理來講,疊加聯儲“零利率”的大手筆,國際資本短期將更傾向於抄底美股。

上週,道瓊斯指數創下1938年以來的最大單週漲幅,漲幅超過12%。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分別上漲10.3%和9.1%,是2009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週。

張瑋稱,本週一美國股指期貨在亞洲時間早盤走低,美國冠狀病毒病例數量卻持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以及多地經濟活動出現停擺是其主要原因。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期貨下跌逾400點,跌幅約2%。標準普爾500指數期貨下跌2.1%,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下跌1.7%。可以肯定的是,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不穩定事件。標普500指數五個交易日內有四個交易日的單日波動幅度至少為2.9%,其中包括標準普爾500指數上週五下跌3.4%。雖然多頭在上週上演了一場史詩般的反彈,但對經濟更具破壞性的全球隔離期限的不確定性將繼續對風險資產構成壓力。

張瑋認為,現在的世界經濟正進入疫情影響的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失控病毒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的衝擊;第二個階段是大規模的政策應對;第三個階段是經濟餘波階段,現在已經到來,這將考驗投資者非常脆弱的信心。因此,儘管美國股市上週出現大漲,但技術面繼續全線看跌,所有關鍵趨勢指標仍指向下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