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呼吸机一机难求,这些A股公司加班加点保供应

据央视报道,美国纽约州州长科莫3月31日表示,纽约州已经从中国订购了1.7万台呼吸机,每台2.5万美元(总金额约30亿)。但该州预计只能得到2500台,因为加州、伊利诺伊州以及联邦政府都订购了同样的呼吸机。

事实上,随着国际上疫情蔓延,对于呼吸机的需求与日俱增。根据美国重症医会估计,美国总共将有96万名患者由于感染新冠病毒而需要使用呼吸机,但美国只有大约20万台。在疫情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意大利,呼吸机的严重短缺已经迫使医生忍痛放弃对一些患者的救治。

“中国制造”驰援海外

作为高端医疗器械,呼吸机是材料、机械、电子、医学、生物工程等多学科密集交叉形成的产品。但疫情的迅速蔓延,使国际成熟品牌呼吸机的供应成为“奢侈品”。

采访中一位经销人员对记者表示,戴森、特斯拉等企业即使现在开始准备拉一条生产线,审批备案标准、设备能安装调试、疫情结束后产能如何处理等等问题,都是未知数,何时能生产、何时能出产品根本没有答案。“就算不提零件和厂房的准备,仅生产线人员都不是随意找个工人就能生产的,患者等不起!”

在此背景下,国际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中国。

据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许科敏介绍,目前,我国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产品取得了欧盟强制性CE认证,约占全球产能的1/5,目前已签订订单量约20000台。同时,每天还有大量的国际意向订单在洽谈。

自全球疫情暴发以来,国内医用呼吸机的头部生产企业之一的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谊安医疗”)陆续接到了意大利、英国、德国、俄罗斯、塞尔维亚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呼吸机紧急采购项目。

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上市企业迈瑞医疗也陆续收到海外包括亚太、欧洲、中东等地区为应对疫情而产生的采购订单。其中,意大利政府紧急向迈瑞采购近万台抗疫设备。鱼跃医疗同样陆续收到了主要来源于欧洲、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的订单。

国内企业积极保供

医用呼吸机此前并非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主场”。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在中低端医用呼吸机产品方面已实现进口替代,并且部分国产医用呼吸机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开始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出口。

相较外企,国内企业增加产能的能力要比国外强大很多。在外界看来,国内工人更富奉献精神,愿意付出时间加班加点生产,且国内的企业往往也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比如政府会帮忙协调上下游需求对接等。

“一台呼吸机有上千个零部件,主要的零部件供应商不仅有在国内的,也有一些在国外包括欧洲。在疫情影响下想大规模增产并非易事,全部满足所有需求也是不现实的。”许科敏说,为继续向有关国家及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3月29日专门召开了重点医疗装备产业链协同扩产视频会。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医用呼吸机消费量约14700台,而当年国内的生产能力也不过8400台。但据不完全统计,3月19日以来,短期内在保障国内需求的同时,我国已经紧急向国外提供有创呼吸机1700多台。

机会永远只给有准备的人。

据鱼跃医疗董秘陈坚介绍,因疫情而产生的需求量增长并非常态,即便公司在疫情前、疫情中都已做了大量的供应链稳定与拓展的工作,但目前呼吸机产能仍受制于上游厂商原材料的供应量。由于呼吸机产品涉及供应链较长,同一种原材料也会有不同供方,核心零部件马达和流量传感器国内、国外相关企业都有供应,目前公司在手原料能够保障近段时间正常生产。

迈瑞医疗表示,出于技术保护的考虑,公司产品的核心部件主要由公司自主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公司有少部分的原材料来自于海外,考虑到原料供应的安全性,公司早在疫情全球蔓延前已经做了预判,并进行了相关原材料的储备,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寻找新的可替代资源。

王诗谊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前,公司呼吸机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随着疫情的出现,鱼跃医疗的品牌知名度在国外大幅提升,甚至有某国际知名呼吸机企业高管联系到他本人,希望能够采购10000台呼吸机已满足自身客户订单。随着呼吸机需求激增,产业链上的众多企业正为此忙碌着。

中鼎股份近期收到客户通知,公司成为美国通用呼吸机项目精密橡胶密封产品的批量供应商;麦格米特生产的医疗电源中很大比例是供应呼吸类医疗设备;航天长峰也公告称,公司研制的重症呼吸机Athena 8500目前处于产品注册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