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開十指"究竟有多大?一組圖帶你回顧全過程:啥是為母則剛

相信不論是否有經歷過分娩過程的女性都或多或少對於生育孩子有一定概念,其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順產所帶來的巨大痛感。事實上,分娩的疼痛並不只是有一種,今天我們就通過一組圖片來詳細解讀一下順產的全程。


順產

女性在完成生育前的檢查、準備工作之後,便是等待宮口"開十指"的過程,這也正是分娩過程中主要的痛感來源之一。

一般情況下,女性的宮口是處於閉合狀態,只有在即將分娩時,才會受到宮縮反應的影響而開始逐漸擴張。對於女性而言,生育孩子的次數越少,打開宮口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以及承受的痛苦都是相當大的。

那麼,宮口開到什麼程度才可以進行順產分娩呢?一般情況下,嬰兒能否順利出生,取決於其頭部的直徑。調查數據表明,絕大多數新生兒的頭部直徑都在10釐米附近或小於10釐米,因此,宮口開到10釐米左右時,女性就可以進行分娩。


順產

在臨床上,宮口的打開程度一般以"指"作為衡量單位,"一指"也就近似一釐米。因此,女性達到臨產要求時,宮口需要開"十指"。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開十指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過程。

一般來說,開十指全程可以簡單劃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一到三指階段。在這一階段,女性感覺到的痛感並不會特別強烈,醫生也可以在這個階段判斷胎兒的位置。

接著是四指到八指階段。到了這一階段,女性的痛感會越來越強烈,因為這時候胎兒已經入盆並且開始嘗試離開宮口。在這個階段,醫生會對胎兒的位置進行檢查與調整,確保最後的分娩能夠順利進行。

最後便是九指、十指階段。到了這一階段,醫生會開始指導女性通過腰腹用力嘗試將胎兒生下來。因此,這一階段是分娩過程中痛感最為明顯的。


順產

或許在此之前很多人對於"女子本弱,為母則剛"一說缺乏概念,現在瞭解了整個開十指過程之後,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明白這句話的含義。那麼,身為產婦本身,要想經受住這份痛苦,需要在事前做好什麼樣的準備呢?

減輕分娩痛感的方法

1、學會緩解緊張

有些女性在生育孩子時之所以會承受巨大痛苦,是因為她們自身存在緊張情緒。一旦女性因為緊張而缺乏發力的勇氣,那麼孩子將一直在宮口附近擠壓碰撞而無法順利產出,這勢必會引發強烈痛感。

因此,要想減輕分娩痛苦,女性在產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設,學習一些緩解緊張情緒的方法。例如:轉移注意力、深呼吸等等。當女性能夠冷靜對待分娩時,就可以大幅縮短分娩用時,有效緩解痛苦。

2、注重體育鍛煉

還有一部分女性雖然對於分娩不存在害怕與擔憂,但是由於受到自身體質的影響,導致缺乏將孩子生下來的力氣,這同樣會增大分娩所帶來的痛感。


順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女性在正式臨產之前,應該多重視體育鍛煉,提高個人身體素質。這樣,在正式分娩時,女性才能有足夠的氣力生育孩子,減輕分娩所帶來的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懷孕期間雖然可以進行適度運動,但並非所有的運動都適合她們。為了確保胎兒的安全,女性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

3、掌握分娩技巧

凡事都有技巧可言,在掌握了技巧之後,事情的處理就會變得簡單輕鬆許多,生育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女性能夠掌握正確的分娩技巧,那麼在生育孩子時,將可以顯著降低痛感。

因此,女性在正式臨產之前,可以向有過分娩經歷的親人朋友請教,或是向醫生諮詢一些科學有效的技巧。


順產

當然了,生育孩子之所以辛苦,不單單是因為分娩過程充斥著強烈痛感,還因為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進行身體恢復,在這之後才能順利迴歸到正常人的生活。那麼,在產後恢復的問題上,女性要注意哪些內容呢?

產後恢復的三大要點

1、重視合理飲食

不少女性為了加快身體恢復速度,會在產後大肆進行營養物質的補充,實際上這種做法只會引起負面效果。大量攝入營養物質只會給女性的腸胃帶來消化壓力,影響營養的吸收速率,進而使得恢復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雖然補充營養有助於女性恢復身體,但是在攝入量的問題上,女性應該保持適度,避免引發負面效果。

2、合理進行鍛鍊

不少女性覺得,產後進行運動會影響傷口的恢復,因此選擇長時間坐臥。實際上,運動可以促進女性的身體恢復,因為通過運動,女性自身的血液循環將得到比較顯著的加快,這對傷口癒合大有裨益。


順產

而相較之下,如果女性一直長時間坐著或躺著,將會影響血液流動,進而降低傷口的癒合速度。因此,女性在坐月子期間應該注重身體鍛鍊,在促進身體恢復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個人精神狀態。

3、保證充足睡眠

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很多時候都會為了照顧孩子而沒辦法睡上一個好覺。誠然,這個問題現如今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可以應對,但這並不代表女性不需要保障睡眠的充足。

在缺乏充分睡眠的情況下,女性的身體免疫力會顯著下降,同時導致性激素分娩出現紊亂。因此,在晚上睡眠時間無法得到保障時,女性應該另外挑選一個時間段進行補覺,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整。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