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之道」丘成桐支持年輕學子“無法無天”


「大師之道」丘成桐支持年輕學子“無法無天”

【館主曰】昨晚,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給我發來的一篇新聞說,丘先生1月8日參加“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盛典,榮膺“2019全球華僑華人年度人物”。

丘先生表示,中國是父母之國,培養中國年輕人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事。他對培養年輕人有很大興趣,中國的孩子比較用功,能夠幫助他們是高興的事。不看出身背景,要看他的才華在哪裡,不停地培養他們成才,關注以後能否取得很大成就。

丘先生說,中國發展數學事業,關鍵在人才培養。最近幾十年來,中國科學發展很快,已經逐漸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現在中國很重視對數學的投入,同時很多年輕學子都已經成為重要學科研究的主流。 

這位26歲就成為美國斯坦福大學數學教授的數學國王,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教授兼任物理系教授,他是哈佛大學建校三百多年、數學系建系150年來首位數學家兼任數學、物理兩系教授。丘先生自幼深受他的哲學教授父親的影響,家國情深,40多年來丘先生為世界培養了70位數學博士,其中三分之二為中國籍學者,相當多的學生回國後成為中國數學界的領軍人。作為新中國的同齡人,丘先生赤子之心始終牽掛著中國科學發展,將發展中國數學事業視為己任。


「大師之道」丘成桐支持年輕學子“無法無天”

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


1979年首次訪問大陸後,40年來丘先生為幫助中國發展數學事業做出了大貢獻。他大量培養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在中國建立數學研究中心,組織各種高層次的數學大會,發起各種人才培養計劃,募集大量資金甚至自掏腰包,設立丘成桐獎教獎學基金、恆隆數學獎、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丘成桐數學英才班等,培養中國優秀青年數學人才。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在丘先生的領導下,邀請來世界最傑出的數學家共襄盛舉,在短短十年時間,這裡就成為世界數學的研究重鎮,丘先生信心滿滿,再花五年時間,該中心將成為世界前五的數學研究機構。


為中國發展做了這麼多事業,丘先生有什麼回報嗎?他曾親口跟我說,他這麼多年來從未拿過國內一分錢。沒有利益的束縛,丘先生瀟灑學術界數十年,遇到看不慣的事情,他常常像那位揭穿“皇帝新衣”的孩童那樣“天真爽直”,因此得罪了不少學界“大腕”。當然,大腕們也拿至清至淨的丘先生沒辦法。中國事業非一姓一氏之榮枯,而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未來,丘先生希望人們能夠站在更高的立場上以更大的胸襟,追求人類更高更遠的價值,推動科學進步促進中國現代化。然而,現實的慣性往往很大,改變起來真不容易,這點頗令丘先生著急甚至痛心。

這位以探索和發現真理為畢生追求、閃爍熠熠學術光芒的勇士,一生經歷過很多苦難。幼年時時局鉅變,舉家輾轉困頓;少年時父親英年早逝,雪上加霜;青年時遨遊數海,直面最難,孤寂冥思;成名後誘惑如雲,變幻莫測。然而,真正的強者,從來不會倒在苦難下。丘先生久經磨難,攀登科學高峰的信念彌堅。他曾多次說過,十四歲時父親去世,這是他一生最艱難的日子。但是這段艱難日子也讓他迅速成熟,以後丘先生做學問,不怕艱難,不畏強權,擇善固執,而又能夠苦中作樂,都是從這段日子訓練出來的。


「大師之道」丘成桐支持年輕學子“無法無天”

丘先生在課堂上


當下功利主義主導的應試教育,常常使丘先生感到無奈。錢學森之問,問出了應試教育這個綿延千年的大難題。不過,丘先生一直尋找破解中國教育的最優解,從未放棄過。他每年都會主持中學生科學競賽,接觸許多全國優秀中學生。他認為,這些學生的研究和外國學生相比,絕不遜色。很多得獎的學生很有天分和能力,假如繼續做科學研究的話,應該會有成就。但是相當多的學生選擇了金融等可能賺錢的專業,其中有不少並不是學生本身的興趣所在。


為此,丘先生鼓勵年輕人要勇於追求自己的興趣。要有夢想,不要一味聽從他人哪怕是父母師長的建議。他認為,在今天的中國,即使沒有出眾的才華,但青少年如果有心又努力,就有可能取得成就。

丘先生支持年輕人敢於挑戰權威。他呼籲國內學界與專家應給予年輕人更多的創造性空間,甚至允許年輕人能按照自身想法“另立門派”從事科學研究,而不是讓學生完全依照導師路徑。因為“在科學創新的前提下,年輕學子20多歲敢於‘無法無天’,挑戰傳統,往往會走出一條嶄新的路子,正如愛因斯坦挑戰牛頓力學一樣。”

不久前,丘先生在《我是科學家》的演講中,曾批評中國傳統文化來引導年輕人培養不畏權威的創新精神。他說,“不單單走前人走過的路,還要走一條有意義的路!很不幸的,中國文化傳統不喜歡這樣!中國三千多年來,都重視孝道,孔子說:三年無改父之道,可謂孝矣!這樣子的孝道以後發展成對老師及其派系的盲從!大部分中國人為了家族的利益,會不顧一切!揚名聲,顯父母是古代中國人的畢生志願!直到今天,大部分人心底裡還是這麼想。在尋求真理的路徑上,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偏移對於某些老教授的盲目尊崇,即使這些老教授已經幾十年不做科研,只在說一些空洞的話!”

丘先生提醒道,“科學史上記載的重要工作都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所以我們要在巨人肩膀上走出新路出來,路固然是由我們自己去摸索,但是最重要的是走出一條有意義的路,這條路必須能夠更深入的瞭解大自然,而不是譁眾取寵,讓媒體甚至是學校或者是政府來吹捧!”

熟悉丘先生學問人生的朋友,都特別能理解他所說的上述這些話。丘先生解決在他看來“美到難以置信”的卡拉比猜想,就是年輕人勇於“無法無天”的精彩故事。


「大師之道」丘成桐支持年輕學子“無法無天”

丘先生和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院士(右二)為優秀中學生頻發丘成桐中學科學獎

1969年丘先生從香港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所,跟隨大名鼎鼎的微分幾何巨擘陳省身教授學數學,陳先生在世界數學界巨大的影響力,使得伯克利分校成為當時美國數學研究的中心。天賦異稟的丘先生在大數學家雲集的這裡,如魚得水,他大量地學習數學經典著作,揣摩前代大師們的奇思妙想,找到了喜歡的方向——幾何學,這是一門深刻的學問,和其他科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值得花一輩子的工夫。

整日專心泡在數學圖書館裡博覽群書的丘先生,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將幾何學和分析學(尤其是非線性方程的方法)融合起來,產生新觀點和新工具,解決幾何學上一些懸而未決的重要問題。當時,丘先生對於愛因斯坦方程極感興趣,但是這一方程極為複雜,直到1970年代,學者們也僅知道這個方程少數的解。丘在圖書館翻讀舊期刊時,看到卡拉比(EugenioCalabi)教授的一篇文章,大膽地做了一個猜測,提出一個很漂亮的想法,有系統地去構造沒有物質的時空。

卡拉比猜測令丘先生極為激動。他認為,幾何學發展的瓶頸在於構造大量有意義的空間,這些空間又必須要具備良好的曲率。幾何學要有突破,必須要找到這些空間。卡拉比猜測正好提供了他夢寐以求的解決方法。

不過,當丘先生向陳先生說明卡拉比猜想時,陳先生給他一盆涼水:數學上猜測多如牛毛,不用太過在意區區一個卡拉比猜想。

當想法被權威的導師否定後,學生大多會比較沮喪,要麼聽從導師意見,或者轉身其他方向。但此時,丘先生展現出“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大無畏精神,他已經形成了對幾何學的看法,認為卡拉比猜想無論是對的或者是不對的,都必須解決。他說,“就如一塊大石在江河的中心,不移開的話,水流不會通暢。所以我還是繼續努力去考慮這個問題!”

經過數年的潛心研究,丘先生證明了卡拉比猜想,構建了卡拉比-丘空間,使得今天人們能夠從四維空間感知到十維空間,極大地拓展了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空間。

丘先生現在仍然感動,“陳先生真是偉大,對好的學問願意兼容幷蓄。當我的研究進展順利時,他開始改變他的看法。”丘先生覺得,這樣寬懷的中國學者並不多見。中國科學的崛起,需要年長的學者都有這樣的胸襟!


「大師之道」丘成桐支持年輕學子“無法無天”


當然,丘先生鼓勵年輕人的“無法無天”,是指學術研究無禁區,大膽創新,並非俗世生活不守法,不受約束。事實上,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嚴格的自律。如果丘先生不是站在前代偉人的肩膀上(自律),怎麼可能憑空提出新的“無法無天”的洞見?

梅貽琦先生在《大學一解》中曾引用宋代大儒胡瑗(持“至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的教育理念施教一生,館主注)的話,“艮言思不出其位,正以戒在位者也,若夫學者,則無所不思,無所不言,以其無責,可以行其志也;若雲思不出其位,是自棄於淺陋之學也。”來鼓勵自由學問。他也擔心有人誤會自由和放縱的關係,同時提醒,“今人頗有以自由主義為詬病者,是未察自由主義之真諦者也。夫自由主義(Liberalism)與蕩放主義(Libertin-ism)不同,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或樂利的個人主義,亦截然不為一事。假自由之名,而行蕩放之實者,斯病矣。大學致力於知、情、志之陶冶者也,以言知,則有博約之原則在,以言情,則有裁節之原則在,以言志,則有持養之原則在,秉此三者而求其所謂“無所不思,無所不言”,則蕩放之弊又安從而乘之?”

丘先生與陳先生,兩位大師各以學問豐富了真理,也為我們留下一段如何治學的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