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四川:美姑縣。可不是美麗的姑娘哦。

美姑縣地名由來

美姑縣名由來有兩說:一是“逸聞命名”說美姑即彝語“莫古”的皆音,意譯為“中心”、“腹心”。二是以河名縣說,因境內有著名河流美姑河而得名。

原來,美姑不是美麗的姑娘,是彝語的音譯,看來真不能望文生義啊。

美姑縣歷史

涼山彝族,古泛稱“西南夷”,“故邛都國地”。春秋、秦至漢初,美姑屬邛都。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邛都為越巂郡,在美姑河畔置卑水縣,轄美姑地區。 東漢、蜀漢、晉至劉宋時期(25~479),卑水縣仍隸屬越巂郡。 齊梁時期,齊高帝建元元年至建元四年(479~482),改越巂郡為越巂僚郡,廢卑水縣。美姑屬越巂僚郡。梁武帝大同三年(537),越巂置巂州,美姑屬巂州。梁簡文帝大寶元年至成武帝永定二年(550~568)後,巂州荒廢。 北周武帝天和三年(568),置西寧州,不久改為嚴州。美姑地區隸屬嚴州。 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嚴州改為西寧州,置越巂縣。十八年(598)改西寧州為巂州。美姑隸屬巂州越巂縣。隋煬帝大業三年(607)罷巂州置越巂郡,美姑隸屬越巂郡越巂縣。

地名看中國之四川:美姑縣。可不是美麗的姑娘哦。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越巂郡為巂州。美姑隸屬巂州越巂縣。唐懿宗鹹通二年(861),巂州為地方政權南詔所據,置建昌府,美姑隸屬建昌府,鹹通十四年(873)起至宋代末,美姑屬彝族阿都部和沙馬部管轄。元代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土官流官並存。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析建昌府地置總管府,並置建昌路,設裡州,美姑隸屬裡州,初屬四川,後隸雲南。

明初沿襲元制,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仍實行土司制度。洪武十五年(1382),置建昌衛指揮使司,美姑仍隸屬裡州。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涼山腹地置“涼山夷部”,廢裡州,美姑屬“涼山夷部”,分別由利利土司、沙馬土司管轄。

清雍正六年(1728),改建昌府為寧遠府,並置西昌、冕寧、鹽源三縣,美姑屬寧遠府西昌縣。清乾、嘉(1736~1820)時期,利利、沙馬、阿卓土司先後被黑彝家支逐出美姑地區。宣統二年(1910)分西昌縣增置昭覺縣,美姑大部分屬昭覺縣,小部分劃入馬邊、雷波縣管轄。實為黑彝家支割據的地區。

民國時期(1911~1949)美姑實際上無行政機構。由阿侯、阿陸、蘇呷、恩扎、甘、木坡、馬、海來、莫說、阿支、舍培、阿卓、阿素、舍洛、吉覺等大小黑彝家支分割管轄。 1951年4月22日,成立昭覺彝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隸屬西康省西昌地區專員行政公署。美姑大部分地區隸屬昭覺縣,部分地區分屬雷波、馬邊縣管轄。1952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建置美姑縣,縣治所牛牛壩,隸屬西康省西昌地區專員行政公署。是年8月,縣治所改設甲谷。1956年5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建置洪溪縣,縣治所依果覺,隸屬涼山彝族自治州。1959年6月,洪溪縣併入美姑縣,縣治所遷巴普,美姑縣原有政區未調整。原洪溪縣的一、二、三、四區分別更名為洪溪、峨曲古、瓦侯、勒烏區(1964年2月1日劃歸峨邊縣),治所不變。

地名看中國之四川:美姑縣。可不是美麗的姑娘哦。

截止2019年,美姑縣下轄1個鎮(巴普鎮)、35個鄉(覺洛鄉、巴古鄉、農作鄉、瓦古鄉、爾其鄉、拖木鄉、炳途鄉、瓦西鄉、採紅鄉、蘇洛鄉、竹庫鄉、典補鄉、龍門鄉、灑庫鄉、九口鄉、柳洪鄉、

龍窩鄉、子威鄉、爾合鄉、哈洛鄉、尼哈鄉、樂約鄉、樹窩鄉、合姑洛鄉、候古莫鄉、牛牛壩鄉、依果覺鄉、峨曲古鄉、佐戈依達鄉、拉木阿覺鄉、洛莫依達鄉、井葉特西鄉、依洛拉達鄉、候播乃拖鄉、洛俄依甘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