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方艙小妹兒的故事——楊警官抗疫日記

29歲的陳女士,長相和心態就像個鄰家的小妹妹,姑且叫她陳小妹兒。小妹兒家住武漢市武昌區,飲食上不吃鹹不吃辣有點挑剔,平時喜歡養一些好養活的多肉和綠蘿,她說十盆總能養活一盆。她評價老公就是一隻掙錢不愛做家務的武漢普通小市民,她和老公有滋有味的過著小日子。

陳小妹兒是稀裡糊塗染上了新冠肺炎病毒,問她咋染上的病毒,她說好像是洗完澡吹空調吹的。年前臘月二十八,陳小妹兒和老公去公婆家吃年夜飯,當時一大家子有30人左右。大年初三,她開始有點流鼻涕。初五從公婆家回到自己家,當晚還洗個澡還開了一晚上空調。後來出現了喉嚨疼、頭疼,然後就開始發燒了。陳小妹兒說:還好一發現自己不對勁,就趕緊戴上了口罩,一大家子人都沒有被感染。

到了客廳方艙以後,陳小妹兒咳嗽的很厲害,半宿半夜的咳嗽吵得鄰居們都休息不好。她在客廳方艙醫院待了26天,在床上躺了20天。陳小妹兒是個天生敏感的人,適應環境也特別慢。剛開始,她對方艙環境是排斥的,比如人太多有些心煩,飯菜不合口感覺太辣,上廁所也不方便等。於是她在群裡不停向大家反映和抱怨說:菜太鹹了,太辣了,或太甜了,或者抱怨衛生間太髒了,各種牢騷不斷。

2月24日,我在方艙群裡值班,注意到正在發牢騷的陳小妹兒。我主動添加了小妹兒的微信,主動向她瞭解:她平時都喜歡吃什麼?家鄉有哪些特產?是否愛養花草等?並幫她陸續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取得了她的信任。慢慢的聊著聊著,她的心情開朗多了,也逐漸適應了方艙的生活和周圍的環境。她後來對我說:開始看見你加我,有點緊張,以為你會說我,沒想到你原來是幫我的。

通過方艙醫護人員的藥物治療和精心護理,小妹兒的病情有所好轉,已達到出艙標準。可是她擔心病還沒好,怕回去會傳染給到家人,任性的不肯出院。經過我和醫護人員的心理疏導和情緒安撫,她卸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順利出院來到了隔離酒店。

在酒店隔離的時光特別漫長,小妹兒回憶起方艙當時給予她幫助的醫生和護士,想給他們分別寫一封感謝信,想找我幫忙。我先是建議她自己寫,她把頭晃成了撥浪鼓。

於是我就像審問犯人一樣,一邊鼓勵一邊引導,幫她慢慢理清了頭緒,回憶起更多更真實的細節。我用了三晝夜的時間,整理了她的故事,共書寫了《致敬廣東江門醫療隊的感謝信》、《致敬廣東清遠醫療隊的感謝信》和《致敬廣東珠海醫療隊的感謝信》等三封感謝信,並輾轉將感謝信送到三個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手中。

因此,我又結識了好多廣東省援鄂醫療隊的醫護人員,有廣東江門醫療隊的鐘景良醫生、黃景培醫生和珠海醫療隊李群歡護士等。我還根據小妹兒和醫護人員講述的故事,發表了《俠之大者—李群歡》和《方艙內的愛情—老伴兒的故事》等兩篇文章。

在陳小妹兒的記憶中,方艙有一個“陳曉娟護士”特別令她感動,但是多方尋找都找不到她。為此,我還特意寫了一篇文章《尋找陳曉娟護士》發到武漢各個群裡,終於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找到了廣東茂名醫療隊的李華娟護士長就是“陳曉娟護士”。在我的幫助下,小妹兒也開心的陸續收到了黃景培醫生、李群歡護士和李華娟護士長等醫護人員的回信,鼓勵她戰勝病毒早日痊癒。

3月14日,陳小妹兒告訴我,昨天下午做的核酸結果是陰性,她發了一個勝利的表情。她很認真的對我說:通過你的牽線搭橋,我終於知道方艙醫護人員的具體信息,並送出感恩的心意,你已經成為我精神支柱了。我的病好的這麼快,跟你陪我聊天有一定功勞,你勝似我的恩人和導師!她偷笑了一下,又說:偷偷告訴你,我自己的爸媽還不知道我感染了這個病毒,他們還以為我在家裡隔離呢。

在我線上陪伴陳小妹兒的二十多天裡,她病情好轉了,酒店隔離也快結束了。她說:現在的伙食比家裡好,最近我都吃胖了。按照她的介紹,我又幫她寫了一封《致武大園路七天酒店的感謝信》,記錄了她在隔離酒店的故事。現在的陳小妹兒每天都很開心,她說:一想到要回家了,就發自內心的高興。

這個任性可愛、有情有義的小妹妹,還親自給我寫了一封感謝信,感謝我的一直陪伴和幫她做的一切。看得出她是很認真寫的,寫的很真實也很動情,我也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她,居然頗有才華。我和她開玩笑:你寫感謝信這麼厲害,還要我幫忙?她高深莫測、不置可否地笑了。

3月18日,她結束隔離回到了家。午餐時,她給我發來一張麵條的圖片和一個哭泣的表情,她可憐兮兮的說:看,這就是老公給我做的麵條,一點湯都沒有。剛回家的第一天,她已經開始回憶起方艙和隔離酒店的美味盒飯了。


作者簡介:楊峰 ,男,中共黨員,大慶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民警,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註冊安全工程師,公安部高級執法資格,中國法學會會員。

傾向心理學人本主義流派,有催眠、繪畫、OH卡牌、正念、焦點、沙盤和危機干預的受訓經歷,擅長老人和青少年的心理陪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支援武漢疫區做心理志願者至今(3月31日)66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